(通讯员 王飞)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以来,作为试点单位之一的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一班人在不断思索,如何将三门峡检察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铁军?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党组一班人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盯聚焦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国家战略第一线。

中国共产党成立在城市、壮大在农村。土地革命时期,党就把农村作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土豪、分田地,帮助广大农民解决了土地问题;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思想,使广大农民成为党的坚强后盾;抗日战争时期,农村又成为敌后抗日的主阵地;解放战争时期,广大农民用独轮车推出一个新中国。步入新时代,党中央把农业农村农民作为“一号工程”。农村发展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农村稳定与党的执政地位关系一脉相连。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政权的一部分,关注农村责无旁贷;检察队伍是党绝对领导下的重要力量,关心农民义不容辞。

共识凝聚,目标即定,一场在农村开门纳谏、淬炼思想、锻炼队伍的“党建引领整顿、整顿辅射农村”的为民实践活动在全院党员和干警中得到认可。借助“365心桥工程”、“党建+扶贫春雨模式”,为民实践活动的种子伴随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东风在陕州农村渐次开花结果,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帮扶的观音堂镇及其所属的韩岩村也成为了教育整顿试点工作的分战场。

矮屋低檐下,一个队员“一扇窗”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检察干警“一个都不能少”,这既是党中央的要求,也是队伍建设所需。三门峡市检察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领导小组一开始就注意到了两个特殊群体:扫黑除恶专案组和扶贫驻村工作队。专案再忙,“四项任务”必须完成;扶贫再累,“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于是,“专案组”成立了临时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建立了“教育整顿学习小组”,他们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满腔热情投身到教育整顿中来。
在韩岩村驻村工作队驻地,脱贫攻坚到了关键的时候,队员们白天忙扶贫,只好利用晚上有限的时间组织学习、集中讨论。他们整齐划一的着装,热烈而激情的讨论,让不少群众挤在窗户边“看热闹”,成为了韩岩村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慢慢地,群众窗外挤进屋里,从“看热闹”变为“凑热闹”,和驻村队员一起说整顿、话发展、谈希望。驻村工作队从此成为市检察院教育整顿工作在遥远农村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群众零距离了解了教育整顿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通过这个“窗口”,检察院听到了最基层的声音,找到了整改问题的方向。
让检察干警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有效的办法之一就是走到人民群众中间。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市检察院成立了有39名中层正副职党员作为帮扶第一梯队,另选39名青年党员作为帮扶预备队,每个月队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同时,将扶贫责任党员工作成绩纳入机关党委党员管理和干警个人绩效考核,视工作完成情况予以奖惩。几年来,他们进村入户,有的帮助群众联系工作,有的帮助其子女申请助学贷款,有的不仅自购商品、药品看望帮扶户,还帮助他们销售辣椒、蔬菜等农产品,有的或帮助打扫卫生,或为群众做一顿饭,或时常通过电话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帮助群众解决各种困难。韩岩村这个“窗口”越来越大、越来越亮。

进村入户中,一个党员“一座桥”
检察工作离不开群众,教育整顿工作一样离不开群众。
开门纳谏,收集民意,为教育整顿工作提供来自群众的智慧。市检察院16个党支部,120多名党员走进田间地头、走进群众家里,向观音堂镇近5万名群众宣传教育整顿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行动如此迅速,效果如此明显,这得益于市检察院帮助陕州区观音堂镇借鉴“枫桥经验”打造“365心桥工程”、帮助韩岩村开展“党建+扶贫春雨模式”。2018年,市检察院在韩岩村开展“党建+扶贫春雨模式”,市检察院每月28日安排一个支部和韩岩村党支部共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以灵活的形式、鲜活的内容统一意志,形成合力。市检察院先后为韩岩村安装监控设备、添置图书,组织召开退伍军人座谈会、举办扫黑除恶专题法治讲座,带领韩岩村50余名党员干部到监狱接受警示教育,确保干部队伍风清气正。2019年,市检察院帮扶陕州区观音堂镇学习“枫桥经验”打造“心桥工程”,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咨询,调节矛盾纠纷……立足检察职能努力帮助基层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好”。先后共帮助观音堂镇解决各类矛盾纠纷22起。

田间地头上,一个支部“一团火”
“群众利益无小事”。而心中有民,手中的检察权才能为民所用。教育整顿活动的最终目的也是如此。市检察院党组一班人高度重视在支部共建中发现问题,在走访群众中了解线索,从而在农村阵地拓展检察业务,为检察机关铸魂扬威。
在开展共建走访群众时,市检察院的检察官了解到一名小女孩辍学在家多时,进一步对小女孩了解其辍学情况时,小女孩的眼泪流个不停。敏锐的检察官觉得事有蹊跷,就到小女孩就读的学校了解情况。发现小女孩和同宿舍同学关系不好,存在校园欺凌现象。未成年人检察部迅速介入,发挥业务优势,向该校发送“检察建议”,并为该校师生上了一堂防校园欺凌法治课。同时,为小女孩开展长期心理干预辅导,为其办理转学,帮助回归校园。
走访中还了解到,一位老人耳朵烂了一半,时常夜里疼的大叫,其儿子长期在外打工,儿媳不给老人看病。简单了解取证后,第九支部检察官结合公益诉讼职能,办理了全省首例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民事公益诉讼案件,探索通过民事公益诉讼助力脱贫攻坚。后来,老人的儿子和儿媳带老人到市医院把病看好后,认识到自己此前过错,积极赡养老人。
市检察院还先后结合检察业务高度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保护问题,对一名父母双亡的孩子进行心理疏导,为其申请社会救;在扶贫村设立法律咨询台,为村民提供法律服务;为一名案件被害人申请2万元救助金,让其不“因案致贫”、“因案返贫”。
为民实践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让政治身份融入柴扉矮檐、政治信仰融入椒地菇棚、政治责任融入田间地头、政治追求融入百姓福祉、政治灵魂融入贫瘠土壤,正成为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百余名检察干警为民实践的自觉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