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冬
新乡先进群体是以史来贺、吴金印、刘志华、张荣锁、裴春亮、范海涛、耿瑞先、赵化录等为代表的劳动模范群体。他们是新乡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是盛开在牧野大地上的一簇簇光荣之花。
他们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立志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他们带领群众改天换地,艰苦奋斗,硬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建设起一片片美丽富饶的家园。他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真正实现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他们在不同时期曾分别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他们英雄事迹和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梦想而奋力拚博。
今天,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们正满怀信心为如期脱贫、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这个伟大时代,我们一定要更加发扬光大新乡先进群体精神,学习他们那种敢为人先、艰苦创业、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无私无利、乐于奉献的可贵品质和坚强意志,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凝心聚力、聚精会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带领人民群众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一、像他们那样不忘初心,始终坚定理想信念
史来贺生前是新乡县七里营镇刘庄村党支部(党委)书记。他1930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尽旧社会的苦。1947年新乡解放,他翻身做主人,对党满怀感情。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2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干就是50年。50年间他不忘共产党人初心,始终牢记党的教导,带领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乡村建设成富裕社会主义新农村。他先后16次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名字与雷锋、焦裕禄、王进喜、钱学森列在一起,成为全国特级劳动模范。
刘志华1942年出生在新乡县小冀镇,1983年入党,是京华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1972年她被群众选为生产队长,自此带领乡亲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真正让京华人过上小康生活。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胡锦涛、李克强、吴邦国、李长春等亲临京华视察并题词。她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首届中国十大女杰、全国劳模、全国兴村富民百家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史来贺从入党那一天起,就下决心要把自已一生献给党和人民,努力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坚信,跟党走,挖穷根,让老百姓吃饱穿暖住好过上好日子,就是为远大理想而奋斗。刘志华当上生产队长后,常说想吃饱饭的跟我走,并发誓要为农村争气、为农民争气、为群众争气,她带领乡亲开创了一条通向富裕的康庄大道。史来贺、刘志华不忘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矢志不渝带领群众奔小康,实现共同富裕。他们那种不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誓不罢休的集体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人初心就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坚守初心、牢记使命,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时不我待、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气概,努力创造经得起人民与时间检验的实绩。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善于把党的政策方针与本地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路子,带领群众积极投身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之中。真正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坚强战斗堡垒。把群众团结在一起,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挖穷根,摆脱贫困,建设美好家园。相信群众,组织群众,引领群众,创业发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二、像他们那样苦干实干,尽职尽责为民服务
吴金印1942年9月出生,卫辉市唐庄镇党委书记。他18岁入党,从大队会计、大队长、大队支书、公社团委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一直工作在最基层。他几十年如一日,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走到哪里建设到哪里。他常说,老百姓心思千条万条,最根本的就是三条:有饭吃,有房住,有钱花。一句话,就是过上富裕生活。他说,啥叫联系群众?当干部的,把大伙领上致富路,才是最大的联系群众。2009年9月吴金印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赵化录,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省辉县市冀屯镇党委书记。他自1998年到冀屯镇担任镇党委书记以来,一干就是22年,把最美青春年华都奉献给了基层。22年来,他扎根农村,带领干部群众攻坚克难、苦干实干,把一个传统农业大乡变成四化协调发展的经济强镇。经常有人问他:“乡镇那么苦,你是怎样坚持下来的?”他回答说:“这22年靠熬是熬不出来的,这22年是在实干、苦干、大干中干出来的。”赵化录常说,咱当干部的,为了群众,为了发展,啥苦都得能吃,啥委屈都得能受。2020年4月赵化录被授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
扎根基层,艰苦创业,同群众一块过、一块苦、一块干,领着群众致富奔小康,这是吴金印、赵化录两位乡镇党委书记的真实写照,彰显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特征。
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深刻认识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把为民服务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每一名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心系群众,时刻为群众着想,做群众贴心人。时刻瞄准那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满足人民群众那些最基本、最紧迫的需求,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中践行初心使命。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努力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时时处处想着群众,工作上细心细心再细心,把群众的事办实、办好。坚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养老、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农村社会事业,加快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以身作则,不怕吃苦,不怕吃亏,冲在前带头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扎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为群众做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向时代、向人民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
三、像他们那样发奋图强,咬定青山谋求发展
张荣锁,1960年2月出生,1978年7月入党,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20多年来,他带领全村群众治理荒山、造林架电、劈山筑路、发展经济、建设社区,使昔日贫穷落后小山村走向富裕文明。2002年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如此评说:张荣锁,带领群众苦干创业,用敢打敢拚的精神和为民富民的激情感动了中国。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着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耿瑞先,1969年12月出生,1992年7月入党,新乡市凤泉区耿庄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耿瑞先凭着军人的执着,退伍不褪色,带领群众把一个穷村乱村建设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乡村都市。现在的耿庄,别墅整齐划一,楼群鳞次栉比,是全国闻名的小康村。国家领导人李克强、曾庆红、回良玉等到耿庄村视察工作,都对耿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就作出很高评价。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全国十大杰出村官等荣誉称号。
张荣锁、耿瑞先都曾是一名军人,部队培养了他们坚毅的品质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当他们看到贫穷落后的乡村时,都毅然而然挺身而出挑起为群众谋利益的重担。经过艰苦创业,改变了生存条件,让群众奔上富路,找到发展门路。
每一名党员干部要像张荣锁、耿瑞先那样,真抓实干,坚持不懈,真正把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作为自已的奋斗目标。发扬滴水穿石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要像吸铁石一样把乡亲们紧紧凝聚在一起,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把党的好政策落实到每家每户,把生产搞得更好。集中精力做好脱贫攻坚、防贫减贫工作,在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制、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教育和引导群众依靠勤劳双手脱贫致富,做到口袋里鼓囊囊、精神上亮堂堂。完善帮扶政策,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加强技能培训,支持参与扶贫项目,通过发展产业和辛勤劳动增收脱贫。提升村民自治水平,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营造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浓厚氛围。坚持因地制宜、长短结合,围绕主导产业,优化带贫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群众真正融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四、像他们那样勇于担当,全心致力乡村振兴
裴春亮,1970年3月出生,2009年4月入党,辉县市张村乡裴寨社区党总支书记,春江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带领群众大兴农工商,发展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他举个人之力改变了裴寨村人命运,也让张村乡山区群众享受到党改革开放的温暖。他心系群众、真城奉献的感人事迹得到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他因此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全国最美村官。
范海涛,1964年7月出生,1983年10月入党,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河南孟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出资2亿元,为南李庄建新村,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他多措并举发展生产,使南李庄率先过上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幸福小康生活。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写道:为了碧水蓝天,他将10多亿资产付之一炬;为了家乡繁荣,他频施援手帮扶父老乡亲。牺牲自身巨额利益造福乡梓,范海涛用行动诠释了民营企业的舍与得,民营企业家的责任与良心。
裴春亮、范海涛都是知名企业家,他们致富不忘乡亲,真情回报社会。他们勇于担当,倾其个人所有,全心致力乡村振兴,发展高效农业和特色景观旅游业,真正让乡村们过上既富裕又幸福的美好生活。他们这种爱党,就要为党做点事情;爱乡亲,就要富一方百姓;爱社会,就要奉献一片爱心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一个人学习。
要支持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踊跃投身乡村振兴。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把生活富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扎扎实实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好。发展特色产业,帮助群众长期稳定致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把人力资源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动力。鼓励和扶持农民群众立足本地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庭院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发挥农村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吸引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乡村流动,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带动贫困人口增收。引导广大农民学文化、学技能,提高本领,通过辛勤劳动脱贫致富。
(作者系新乡市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