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7月3日晚,谭某某在醉酒情况下,驾驶玛莎拉蒂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并在事故发生后逃逸。2020年9月5日,谭某某称赔付457万元,死者家属称,求判死刑,赔偿款一份不要。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很大轰动。有的网友说,既然人已经回不来了,不如接受赔偿,写份谅解书,原谅肇事者,有一部分网友认为,这样的人不该被原谅,请求法律严惩不贷。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
作为我个人,如果面对一笔457万元的巨大赔偿,我很有可能会选择接受赔偿,选择原谅。我想很大一部分人也会跟我一样,毕竟人已经走了,回不来了,获得一大笔赔偿,被告跟原告,你情我愿,何乐不为?这很现实。
然而,当看到那段庭审现场的视频,听受害人家属那一句不接受赔偿,请求判死刑的场面时,大部分人却拍手叫好。
,你有钱就可以用钱买我家里人的命??你有钱你就可以用钱抵消你犯的罪过,抵消你该受的惩罚吗?现实就是这样,你只能赞叹别人的勇气,但自己却往往没有骨气对钱说不。
在这次事故中,受害者家境富裕,人家不差钱。试想,如果死者家属家境贫寒,接受了这一大笔赔偿,那么结局就一定会是另一个局面。也许这件事根本不会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都说法律是公平的,公正的,我们反过来想想,双方和解,这对于受害者来说真的公平吗?这对于肇事者谭某某来说,会是一个公正的惩罚吗?如果所有的巨额赔偿真的可以最终换来法律的轻判,那么这笔交易对于双方是不是就是你情我愿,正常现象了?可是我们为什么不想想,这样的交易,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钱与权成为了万能,我们的社会一边嘴里喊着维护公平正义,保护受害者,严惩罪犯,一边却用尽手段,变相实现着他们内心的“交易”。我们习惯的认为,那些触犯了法律的有钱人,只要是给足了赔偿,喂足了钱,就可以免除甚至逃避法律的惩罚。我不禁想问一句,“我们到底是怎么看待一条活生生的人命?,我们到底怎么看待犯罪这两个字?”
这样一种风气的形成,是对法律的藐视,是对生命的冷漠,是对犯罪的纵容,更是对自己行为的放肆。
这样的风气,会让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什么是,“法与德”。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记得,90后演员,谭松韵母亲在2019年发生交通事故意外身亡的事情。在最近曝光的一系列相关报道中,我们听到了肇事者父亲那些冷漠无情,令人发指的言语,“你们不过是失去了亲人,我儿子却只能在看守所里过春节。”。而据闻,被告人至今未向受害人及其家属有过一句致歉。被告人及其家属到底是怎么看待生命的。
不知道法律到底会给出怎么的判决,演员谭松韵的这段经历很是让人心疼,但是,我却感到心寒。到底是什么东西让现在的人如此冷漠,藐视生命。到底是什么,让现在的人如此放肆,肆无忌惮的看待法律。
类似的案件不在少数,大部分受害者选择了赔偿谅解,也无所谓致歉与否。面对金钱,受害人选择了接受。巨额赔偿换来了法律轻判,金钱最终纵容了那些有钱的犯罪者。受害人接受了赔偿,一定程度上赋予了被告人法律上的原谅,他们从不考虑这样的原谅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成为了多少罪恶的“仿效”?
其实,对于受害人,,“要还是不要?原谅还是不原谅?巨额赔偿还是严惩不贷?”到底有多少人最终会选择真正意义上的严判???
人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矛盾,接受来自金钱的致歉或者接受法律的严惩突然就变得矛盾了?受害人的原谅与不原谅也开始干预了法律的审判,我不禁又一次想问,如果是你,到底会选择巨额赔偿和原谅,还是选择法律的严惩不贷??

作者简介
付小,笔名傅小筱,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中学生学习指导》《政务风景》《文化双辽》《台湾好报》《大连文学》《辽河之水》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