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木之桥(高考状元这样炼成)
【连载】(四十六)
文/张涵(韵娘·吉妮)
46.全科下地没你关系,你快上楼上去复习!
等我醒来,已近中午,次日的中午——我一连睡了三十来个小时!
睁开朦胧的双眼,看看模糊的四周:医务所的小夏坐在我的床边,她的身后站着程科长。
“哎呀小张,你可醒了。你发烧了,三十九度四呢!还说了好多梦话!怎么,听小赵说你晚上都是去办公室复习?天这么冷,你肯定受凉了。不过现在好了,高烧已经控制住了。喏,这是张凤兰专门给你包的饺子,还热着呢!你先吃点,一会儿再吃点药。”小夏说着就去端碗倒水。
我看看站在那里的程科长,清醒过来。完了,全露了!
如果说,那两张废纸还曾得到了师傅的同意,那我偷用科里的旧文件,还把航校定量供应的煤给烧了,让科里人上班挨冻,这在以前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这万一受到批评处分,高考政审也就别想过了……

程科长倒背着双手俯身看我,慈祥的就像我的父亲:“好啊!年轻人爱学习,这个精神,难得啊!”他微笑着摇头,来回地踱步,“要是咱们所有的运动员都有小张这份决心,这个毅力,啊,那他们退役以后可就好办多了!”
“是啊是啊!”小夏说。
“这几天就不要上班了,好好休息。”程科长说。
“不用了,程科长,我好了,我能上班……”
程科长已经转身,倒背着手,连连摇头地走了。
请小夏帮我拿过棉猴,确认口袋里的两本小书安然无恙,我对能有这么一件过时但实用的棉猴深感欣慰。当年喜欢它,主要是看它的大口袋拜年时能收很多糖,没想到这高考派上了大用场,大哥知道了一定高兴。大哥曾想用一己之力改变家中落后面貌,为无权无势、老实巴交的父母争光,让他们的生活与时俱进。虽然我以后可能不能往家寄钱了,但抓住机遇考上大学,我才能为四化做贡献,同时帮助大哥一举重振当年潍县“张雷院”里那个“大户张家”……

慢慢吃下整整一碗饺子,我感觉好多了。我挣扎起身,喝水吃药,包头捂脸,昏头胀脑步履蹒跚地走去上班。
其他人还没到,我趁机先看会儿书。可能感冒药吃多了,只一会儿,我就又趴在桌上睡着了。
朦胧之中听到有人说话,睁眼一看,程科长站在我的桌前。我一惊,坐直起来,双手搓了一把脸,搓下嘴角一把哈喇子,心虚地问:“几点了,程科长?科里有事吗?”
“没事没事。”程科长一口否定,“你就学吧!好好学吧!”他俯身仔细看了看我面前摊开的书,又看了看我自制的笔记本,很满意地“嗯嗯”点头,倒背起手,出去了。
那我就学吧,等大家来了,我就还把书本收起来放到抽屉缝里,免得让其他科的人看见,再对政工有意见。
学到一半,我出楼去上厕所。楼里只有水房,没有厕所,厕所在楼下东边,跟新盖的那个浴池连在一起。
在厕所听刘会计和宋会计聊天,说从分项赛到现在一直忙,这不又三点多了,还有好多活,得赶紧回去干。

我也是,而且要看的更多,而且还得记住背过呢!这么想着,我匆匆上完,快步离去。
走回楼前,突然觉得哪里不对。都三点了,科里人呢?
直觉让我四处去望。
南边,白色塔台和红砖营房之间、水泥平台的北面的一块空地里,几个人正在干活。那个穿草绿绒衣挑着担子的好像是王宏安老师,那个穿着蓝色中山装挑着担子的好像是方连海老师,那个蹲在地上的人好像是给我送饺子的张凤兰老师,身穿棉军服、扶着一把铁锹站在边上的,好像正是程科长。看他们一个个热气腾腾的架势,应该已经干了半天。
两行热泪“呼”地一声就模糊了我的双眼。
是的,我想起来,就前天下午,几位老师说是马上要种韭黄,要先在地下挖个大坑,把种子还是什么的撒下去,然后在上面一层层地填粪,而且要浇很多粪,而且粪要自己挑……是的,就昨天凌晨我学完从办公室出来,撞倒了立在楼道墙上的铁锹铁锨……

我想过去告诉他们:各位老师,对不起,我晚上在办公室看书,用了科里的纸,还烧了科里的煤,你们都没说我,我已经很感激了,你们怎么还……再说我已经好了,能干活了,你们不用这么照顾我……
但是,我也知道,此时过去,站到他们面前,我必定说不成话,我只会放声大哭。而且,虽然我的内心万分愧疚和感激,虽然我知道我应该挥起铁锨挖土、抬起箩筐挑粪,但我真的也想复习,因为我真的真的没时间了啊!
我站在那里,犹豫不决。
他们也看见了我。他们冲我微笑,向我挥手,让我上楼。看我不动,他们两手围成话筒,大声向我喊话:“没事没事!没你的事!你上去!上楼!快去!去复习!”
我捂住脸,捂住满脸的泪水,转身跑进办公楼,跑进办公室,扑到桌上,放声大哭。
快下班的时候,他们都回来了。王宏安和方连海老师说笑着,抬上来一箱块煤。这是我最惭愧的。

我说:“都是我晚上复习把科里的煤给用了……”
几位老师异口同声:“小张,我们帮不上别的,只要你能考上大学,用多少煤我们都愿意!”
我两眼再次一热,扭过脸去,泣不成声。
我有很多感激的话想对他们说,可我的嘴巴颤颤抖抖歪歪扭扭的,一句话也说不出。
我知道,这些献身体育事业的老同事和老领导,看惯了一拨拨青春无悔但壮志未酬的运动员失落地退役和无奈地挣扎。尽管我毅然选择的这条高考之路看上去充满变数,尽管我执意追寻的那个大学之梦听上去遥不可及,他们还是真心希望我能考上,为自己、伞队、全省乃至全国的运动员的未来,杀出一条血路。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