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事如昔
文/老虫
夜幕已经降临,几个娃儿还在南山路小学的操场坝玩得痛快。那里有一大堆河沙,是学校修教室没有用完的。娃儿们就爱跑去打沙仗,筑陷阱,垒假山,高兴得很。
忽然一声清脆悦耳的呼喊,划破深秋的夜空,传到了操场坝:“廖四儿,回来洗脸洗脚Xipigu——”
一个大个子娃儿赶紧回答:“来了——”
丢下手中捏着的沙,急急忙忙跑了。
肖竹见自己的“战友”跑了,也把手里最后一把沙向“敌人”拽去,气呼呼的吼了一声:“不玩了!”两手拍打着身上的沙子,悻悻的走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时候,肖竹还在南山路小学读戴帽中学,廖四儿转学到肖竹他们班上。两个人一见如故,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留下来一串青春少年的有趣往事——
1. 秦琴的故事
廖四儿长得高大英俊,嘴唇上有些黑黑的绒毛,肉嘟嘟的国字脸上,一笑就露出两个酒窝。他来到班上不久,几个原本还耍得比较好的女同学就吵起架来。
肖竹因为个子瘦小,常被其他男同学欺负。有了廖四儿这样高大帅气的朋友在一起,肖竹内心就有了一种扬眉吐气的翻身感。
第一次到廖四儿的家里去玩,肖竹看到廖四儿床上放着一把三弦琴。就问廖四儿:“你还会弹三弦啊?”
廖四儿说:“这个不是三弦,叫秦琴。”
“你会弹秦琴?”肖竹问。
“学了半年了。”廖四儿回答。“妈妈说弹琴可以陶冶情操,以后毕业了去农村,会弹琴也没得那么寂寞。”
肖竹拿起那琴仔细看,见那琴通体亮铮铮的,亮得可以看清楚自己的脸。那圆圆的肚皮像一个鼓,用手轻轻一拨弄琴把上的弦,就发出悠扬悦耳的声音,久久不绝。抬起头来看着廖四儿,完全不相信眼前这个大个子同学会弹琴!
看着肖竹惊诧的眼神,廖四儿十分得意。拿起琴来,又把上衣口袋挂的钢笔取下,拔出笔帽握在手中,往琴肚子上的琴弦一刮,一串音乐就流淌了出来。
弹了一曲《北京有个金太阳》,把肖竹完全被迷住了。他还从来没有看到过这么高级的乐器,更没有想到眼前这个傻大个还会弹琴,而且弹得那么熟练。肖竹也曾经摆弄过几天“乐器”,那是学校袁伯伯给隔壁海娃做的一把二胡,拉不准音,玩了几天就还给了海娃。
廖四儿又给肖竹弹了几首歌。问肖竹:“想不想学嘛?我教你。”
肖竹说:“想。这个琴要好多钱?”
“八块钱,我妈妈在城头长江文具店给我买的。”
肖竹低头不说话。
后来的日子,肖竹还是和廖四儿一起在小学的球场打沙仗,踢皮球,玩得忘乎所以,都不再说秦琴,好像那天的事情从来就没有发生。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戴帽中学没有了,全部学生都转入了五中。一个星期天的早上,廖四儿拿着秦琴突然来到肖竹家。肖竹的家在邮村,离廖四儿家不远。
见廖四儿突然把琴拿到家里来,肖竹好高兴。自从那次听廖四儿弹琴后,秦琴的弦音就一直在肖竹的脑子里萦绕,晚上睡觉,闭上眼睛都是廖四儿弹琴的跩样,只是总把弹琴的廖四儿想像成了自己。
肖竹的二姐也在家里。二姐为了躲避去农村当知青,一直装病赖在家里。见廖四儿拿着琴到家里来,也很兴奋。肖竹赶紧从廖四儿手里拿过琴去,给二姐介绍:“这个是秦琴,古时候专门弹给秦始皇听的!”手指顺着从弦上滑过,一串优美的声音缠绕在屋里。
廖四儿给肖竹说:“妈妈叫我来教你,这把琴以后就是我们两个人的了。”
廖四儿给肖竹讲了弹琴的基本要领,讲了哆唻咪的位置,要肖竹慢慢练习 ,又弹了一首新学的曲子,叫《蝴蝶泉边》,很好听。
那以后,秦琴就常在肖竹家了。白天肖竹上学,二姐正好有机会,也抱起琴来发狂的弹。弹啊弹,把二姐弹得着了迷,问廖四儿秦琴多少钱一把。廖四儿还是说:“八块钱,妈妈在城头长江文具店买的。”
二姐本来就是赖在家里吃闲饭的人,哪里有钱买琴?直恨得咬牙切齿,发誓等到有了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要买一把属于自己的秦琴!
二姐的琴艺一天天见长。没过多久,竟然比廖四儿还弹得好了。二姐会弹好多歌了,廖四儿还是弹《蝴蝶泉边》。
进入五中后不久,廖四儿就入了共青团,又参加了学校的宣传队,一时间成了学校的红人,弹琴的时间就少些了。每次去肖竹家,只是巩固一下琴艺,弹一曲 《蝴蝶泉边》过一下瘾就完事。
看着廖四儿在学校的风光,肖竹也想风光起来。就给廖四儿说:“我也想要加入共青团可以吗?”廖四儿把胸脯拍得啪啪响:“你把申请书写起来交给校团委,我给你当介绍人。”
入团申请书很快就交了上去,肖竹也天天盼望着自己能够早一天当上共青团。应该不会等多久吧?肖竹心里这么想,毕竟团里面有自己的人。可是等啊等,从初中一直等到高中都毕了业,肖竹都没有能够入进共青团。好多回红着脸问廖四儿有什么内部消息,廖四儿都说要经得起组织的考验,肖竹就没得话说了。
高中毕业后的第二个月,廖四儿去了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班主任老师看着肖竹太瘦小了,暗地里叹气:“这娃儿站起没得扁担高,到农村去活得出来唛?”就悄悄说通了医院,给肖竹办了一个病残证明,留在城里成了待业青年。
廖四儿去农村那天,肖竹去送行,帮廖四儿提着秦琴。廖四儿心事重重一路无话,分手的时候,突然问肖竹:
“知不知道你为啥没有能够入团?”
“知道,我爸爸坐过鸡圈的。”
“不是那个原因。”
“那还会是什么原因?”
“有人告了你,说你思想不健康,经常在家里弹《蝴蝶泉边》,那是黄色歌曲……”
肖竹木然地把目光转向廖四儿,看着廖四儿那一脸的忏悔,心里是说不出的滋味。
没有话别。
肖竹把秦琴递给廖四儿,回转身,消失在送行的人潮中。廖四儿站在那里,看着远去的肖竹,双眼慢慢模糊起来。

2. 国庆的献礼
初中二年级的暑假,吃过午饭,廖四儿又去肖竹家弹秦琴。二姐和雅丽在厨房点起 火跟肖竹的爸爸学做蜡花。肖竹的爸爸早几年和学校的同事顾前德一起坐茶馆的时候,给顾前德说他农村的姐姐遭饿死了,结果顾前德去向组织告了密。大年三十被五花大绑丢进了监狱。出来后就再不去坐茶馆了。没有事就在家里做点手工活打磨时间。
这时,革委会的老王来了,还没进门就在喊:“老肖,在不在哦?”
肖竹的爸爸赶紧回答:“在啊,在啊!”
把刚做好的一个花瓣交给二姐。双手在裤腿上擦着,招呼老王:“进来坐,进来坐”。老王进屋来一看,手里的蒲扇就指到了肖竹爸爸的脸上:“老肖哦老肖,不怪我要说你,那边弹琴,这里做花,成啥子体统!简直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拿起已经做得差不多了的蜡花看,嘴里不住的说:“做得好!做得好!”
老王在当革委会干部之前是学校的伙食团长,和肖竹爸爸一样都是学校的工人,以前关系很不错的,肖竹爸爸被关了之后,表面上大家疏远了,在没有外人的时候,两个人仍然还是称兄道弟的朋友。老王给肖竹爸爸说,为防止美帝国主义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学校要响应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决定从明天开始组织挖防空洞。“地方都选好了,就在益群堂旁边的坎上。这次你要好好挣表现哟。”老王说。
“一定一定……”肖竹爸爸满口答应。
听说是毛主席安排的挖防空洞,廖四儿和肖竹琴也不弹了。问革委会老王:“我们也去挖洞可不可以?”
老王看了肖竹一眼,笑道:“人还没得锄把高,滚远点!”
廖四儿就和肖竹悄悄商量,自己找个地方,挖一个防空洞,跟大人们比赛。
就开始暗中寻找地方。两个人从邮村到南山路小学,把附近地方找遍了,都没有满意的目标。两个人垂头丧气到廖四儿家歇气。
一进屋两个娃儿就累得往床上躺。突然,肖竹坐起身来问廖四儿:“我们就在这个床底下挖,一直挖到我们家?”
廖四儿一下子从床上蹦起来“要得,反正只有一百把米,我们搞快点挖通,给国庆节献礼!”
“对头,还有三个月,给国庆节献礼!”
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开始挖,也没有敢看个良辰吉日。
廖四儿的妈妈在汪山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没有时间回家里来。廖四儿爸爸听两个娃儿说要在家里挖防空洞也不敢开腔。毕竟是毛主席安排的工作,必须要完成。只是心里觉得又气又好笑,背时的娃儿不晓得天高地厚。心里这么说,行动上还得要积极支持。管他们的,只要不把地道挖出水变成水井,就由两个娃儿去吧!
廖四儿的爸爸就去镇上买回来箩筐铁镐,后勤工作一应准备妥当,算是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小将。
第二天一早,肖竹打个光胴胴就到了廖四儿的家。廖四儿已经和他爸爸把床拆掉了。廖四儿的爸爸认认真真在地上画了个直径一米多点的圆圈,指着圆圈对两个少年说:“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为防止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今天我们的地道正式开挖!革命加拼命,挖好防空洞,为国庆节献礼!”
“革命加拼命,挖好防空洞,为国庆献礼!”廖四儿和肖竹齐声高吼。
挖了大概一周时间,地道已经有半人多深了。廖四儿的个子太大,已经不能蹲下去了,革命的重担就落在了肖竹肩上。肖竹一个人一镐一铲地慢慢推进。眼看国庆节就要到了,地道才挖了两米多深。还不能横向推进。学校也开学了,没有办法,只好悄悄地收场。再不说给国庆献礼的事了。
那一次挖防空洞的运动都没有坚持好久。肖竹和廖四儿去看大人们在益群堂挖的洞,发现也才只挖了五,六米深。

3. 盛夏的果实
初中毕业那阵,肖竹和廖四儿心里都有些忐忑不安。
“听说只有7%的人可以读高中哦”肖竹说。
“那天我问了陈老师,他说学校也在等通知,大概是13%的升学比例。”廖四儿给肖竹讲。
肖竹:“你是共青团,又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读高中肯定没得问题。我多半只有到农村修地球去了……”
到底能不能读高中,大家心里都没有底。肖竹和廖四儿就商量,干脆去担石头卖钱,烦心的事不去想那么多。万一读不了高中,有了体力到农村去也不怕!
从邮村走半个小时的山路,到德国大使馆的后山坡上。那里是一片露天的采石场。镇上的很多人去那里拣石英石,然后走五,六里山路,挑去山下的石英砂厂卖钱,两毛钱一百斤。
早上五点钟就起床,赶去采石场,已经有更早的人在拣石头了。两个人第一次去那里,看到遍地的石头,就像看到遍地的钱一样,好兴奋。急急忙忙装满了箩筐,跟着挑石头的人们的脚步哼哟哈哟地一步步向山下走去。这时候,天才刚刚有些泛白,林里的鸟儿都还没醒来。肖竹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那肩上的担子好像就是他撑起的人生。
到了厂里,排队,过磅。廖四儿力气大,挑了150斤,肖竹只挑了80斤。正在高兴,走过去两个戴红袖章的人,抓住箩筐就骂:“崽儿哪里来的?挑些啥子石头来骗钱!你们是要破坏抓革命促生产吗?”不容分说就把箩筐没收了。
其中一个还凶神恶煞地吼:“捆起来,拉出去游街!”
哪里见过这种场面?听说拉出去游街,廖四儿一下就哭了:“妈妈……”
肖竹更不用说,早吓得跪在地上打抖。
两个红袖章态度软了下来:“好了好了,看你们是小娃儿,算了!把你们的石头挑外面去甩了!
肖竹站起来的时候,两只裤管都湿了。
后来才知道那山上的石头不是每一块都可以卖钱的,人家厂里只要石英砂石头。因为不懂,所以第一次挑石头去就白辛苦一场,还被当成破坏份子差一点游街示众。
那一个暑假在超体力的劳累中熬了过来,两个人的肩上都磨出来好大一个包。到了学校开学的时候,肖竹和廖四儿都顺利的进入了高中。两个人用自己挑石头赚的钱交了学费。剩下的钱,肖竹给二姐买了一把秦琴,廖四儿买了一套木工的工具,开始自己学做板凳。
廖四儿的妈妈给他说:“叫肖竹一起来学个手艺,高中毕业后到农村去好好整,争取弄个生产队长来干!”
两个娃儿就又开始玩新的花样。
在肖竹看来,那个盛夏收获的,不只是学费和秦琴,重要的是那发育不良的身体,经过那个夏天的磨炼,竟然变得壮硕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