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门金殿乱人眼,千回百转终有尽。”
我曾在七年前去过那片土地。正如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宫廷黄的琉璃瓦屋顶,洁白如玉的石栏杆,落足之处是精雕细琢的青石砖,衬着朱红的宫墙,在青天白日下显得分外典雅而端庄。
遗憾的是,我没能见过夕阳西下,披着落日余晖的故宫。
金黄的杏子从枝头摇落,与群鸟飞过的碎影相交织,成为了这个故事的开端。

我也记不清自己是从何时喜欢上传统文化的。
星星点点的记忆告诉我,初中时候的班主任总会在班里流传的杂记本上写几句小诗,那大约就是我接触藏头诗的开始。
对于古装剧也有着不同寻常的醉心之处,于老师的《美人》系列与《宫》系列几乎是一集不落地看完了。最为意难平的,是《陆贞传奇》里的云演,还有《美人无泪》里的皇太极与海兰珠、福临与宛宁。
印象中于老师的剧总会带着或多或少的缺憾,但这本书以一个较短的篇幅,将男女主心绪的微小转变描绘得淋漓尽致,且是一个称心遂意的结局。
反倒,一个看似扁平人物的女二,成了最为心疼的一角。

读完楔子部分,我带着两个疑问贯穿了全书的阅读。
第一个疑问,焦棠究竟是不是秦梦
第二个疑问,感情线应该如何推进?
从初中到大学,自己也尝试过不少回创作,可无一不是“中道崩殂”了。不过这个问题在阅览的过程中便得以解决,创作与平日的积累、腹中的文墨是密不可分的,正如于老师在今日头条的问答中说,非遗文化的探究需要实地考察,需要真正接触,需要用心去感受。也正如周野说的,每一个文物都有它的生命。
“多给自己积累随时来的灵感,让自己可以更多的储备感动。”
知识与灵感的积累,与岁月的沉淀,或许就是在写作遇到瓶颈时,有足够的力量去突破它并继续坚持攀上山顶的缘由。

第一个疑问,伴随着不断地证实与推翻。这样的设计无疑是巧妙的,扣人心弦,让人想要立马将它读完。
秦梦与焦棠,有着太过相似的童年遭遇。年少时的家庭变故,导致双亲全无,被小姨家所收养。不过从尾声来看,秦梦的后半段童年应该要比焦棠幸福许多。
从第二章焦棠失孤老人的心结,第七章酒局外不经意流露出来的童真,到第八章出现的怙恶不悛的姨妈。姨妈的出现,使我径直往前翻回到楔子部分确认了一遭,秦梦也确是被小姨带走的。
焦棠姨妈这样一个恶毒的人设,很容易让我想起《安家》里房似锦的母亲。对待亲生女儿尤能如此,似乎于焦棠姨妈来说,从前的焦棠全然只是个累赘,而在她一夜爆红后,便成了个心安理得的提款机。

早在焦棠出场伊始,对于第一个疑问的假设我是偏向于成立的。但有两点不同,秦梦会坐在石阶上,岁月静好地翻着手里的书,等着邻家哥哥放学归来,问他今天打架了没有。而焦棠起初是一学习就会犯困的。
对于秦梦的描写太少,但怎么看都是个性子沉静的乖乖女,与焦棠试穿水晶鞋时的风风火火,是全然两个世界的人。却也因为秦梦的描写不多,所以留给了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十数年过去了,她会因为年少时的噩梦,而使性格发生翻天覆地的转变吗?
我们不得而知,于是在书中继续探寻。
纽扣结的巧合,曾一度让我以为答案喷薄欲出。这是一对青梅竹马的小人间承载着无限美好的信物,以故宫展馆里的银镀金嵌珠宝蝴蝶簪为原型。手工打成的纽扣结或而粗糙些,岁月或许会使它更加黯然,但彼时的愧对成了周野心中深扎的刺,十数年从未改变。
一个从前总爱打架的男孩子,因着一枚纽扣结的执念,成为了故宫里头最年少有为的文物修复师。

两人的初次见面源于猫和杏子,一个是冷傲孤僻的文物修复师,一个是娇蛮跋扈的落魄女演员,这般设定仿佛散发着肉眼可见的冲突,两人间的关系注定是要从针锋相对起步的。
这也是吸引我买这本书的一大缘由。
一部《宫女秘闻》将水火不容的二人捆在了一起。
她喜欢猫,对家庭健全的女孩充满了歆羡。她会恐惧密集的人群,害怕网络上不友好的言论。
他会在天地被皑皑白雪覆盖时,堆一只与大殿前守护了百年的石狮子一模一样的雪狮。
他会对着郎世宁画笔下的乾隆九公主痴迷出神。
在一日日的相处中,他们察觉到彼此内心深处的柔软。
微妙的变化,从五毛钱的赌约开始,草绿渐渐将纯白代替,却马上由西三所的那些裹挟寒意的鬼故事暂时告一段落。
太监宫女排排站,古井里的另一张面孔,还是铜狮子与奕纬极类的表情。这一众深入人心的描写仿佛将人带回到百年前的西三所。这里,一个失宠与受宠就如四季更替般寻常的地方。不知是否有冤魂聚众,但害怕的精神状态会感染,尤其是焦棠在一夜之间跌落神坛之后。

湛蓝的穹顶告诉你,成功从来都是短暂或终于。
深夜,她买醉酒吧,他以儿时练就的一身武力替她消去了一灾。
他听见她在梦中呓语,说要将一个小孩哄入睡。仿佛唤醒了他藏在心底深处最微弱的声音。
醒来看似出乎意料的邻居关系的构思,实则是在意料之中的巧妙。两人的职业关系,会使各自寻个安谧、隐私保护性极高的居所。恰是对门的缘分,也使得两人的生活与命运
从那刻,仿佛被牵在了一起。
甘为绿叶的耻辱,如同疾风呼啸过深渊,迫使焦棠沉下心来,在大道至简的匠人精神里升华自己。与从前因“P图”和“劈图”酿出矛盾的隋兰兰修好,成了督促自己进步的导师。

隋兰兰,她应是一个从小被书香气所围绕的女孩,这一点与秦梦是相似的。但她身上多了一些骄傲,认为再精美的器物也比不上古书的生命。或许这正是周野没有看上她的原因。她在第九章的蜕变,起初让我以为她要下定决心与焦棠公平竞争,才将她看似厚重的眼镜都摘除了。却没成想她在下一章就离开了这片圣土,摒弃了所有杂念,云游四方去了。如张旭的书法意态自足,唐代李颀曾用“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一句评价他,也成了她往后余生的写照。常恨情长春浅,既融不进他的生命里,便全身而退,不带走一片云彩。
相似的遭遇,若是换作崔月,定会是另外一种选择了。
我在前文所述的崔月,是个相较之下有些扁平,却意外地让人心疼的角色。她在圈子里的一生都做了别人的绿叶。直至她遇见邵辉,她以为她终于要做一回主角。可叹她太轻信于人,太依恋于情,邵辉不是一个以她的道行能轻易降住的男人。他可以在枕边软言蜜语,可以将价值不菲的唐三彩瓷杯赠予她,但他心底紧扣的大门永远不会向她敞开。
邵辉是个表象上光风霁月的贼,偷的不仅是天下奇珍,更是早早地俘获了崔月尖酸围裹下毫无安全感的心。
崔月早就意识到邵辉另有一片天地,却在树下墓前亲自探听到实情后乱了阵脚。
于邵辉而言,崔月确实已经左右他的一些判断。但,远不及他的野心重要。
我在描绘崔月之死的那些文墨上反复斟酌了良久。似乎邵辉原本想要给她一次赎罪的机会了,却因为崔月好不容易从死神的魔爪里挣开,想要重新呼吸流动的空气,不经意地一挥手掌,甩在邵辉脸上,被邵辉条件反射地一挡,终将她送回了死神手中。
“我一辈子没有当过女主角,我只想在你的人生里当一次女主角……”
她气若游丝地说完这句话,等来的只是他的冷面无情。
好在恶有恶报,文过饰非的邵辉与他的团伙最终也没逃过恢恢法网。

这些精彩的支线脉络的发展,一并推动了周野与焦棠间的感情发酵。
他在高烧时吐露了一些深埋心底的往事,于是周野有了一个唤作“往事如梦”的网友。当焦棠与秦梦再一次重叠,却依旧无法完美契合。美丽的谎言伤人伤己,师生关系也成了过往云烟。好在天公作美,亦有邵辉的人为,重逢在陕西的老鸦李村,一个是驻扎拍戏,一个只为寻得唐绞胎瓷瓶的下层腹部,为故宫博物院建院95周年献礼。
一些情愫总会在意外中得到发酵。
周野因邵辉的恶举而入院。在十三章的末尾,焦棠亲自去了趟民间艺术团,于是有了十四章里秦梦姨夫的配合演出。
这一回,他与她经历了生死。他没有再去责怪这场苦心编织的善意谎言,而焦棠却选择了放手,扬长而去。

无疑,这个女孩早已走进了周野封闭已久的心里。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他会为了器物的无痕修复,而去蹲点壁虎蜕皮,一蹲就是半年。
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托人去寻因他的过错而织就噩梦的九岁女孩。
他能一眼认出焦棠照片里的破绽,并羞辱似的递她一本《饮水词》,告诫她为人待事的道理。

在类似细节的处理上,全书的扉页里随处跳动着萤火般的惊喜。
读完这本书,不仅丰富了素日里接触不到的有关瓷器、古书古画等文物的专业知识,更是随处可见一些传统文化的普及,比如出品方饭局上随口一提的“醉侯”刘伶的酒文化。
于我来说,学到更多的是怎样埋好铺垫,如何在恰到好处时将它挖掘出来,予人一种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的感慨。
比如纳兰容若的《饮水词》,比如艺术团老先生的扮演,再比如老鸦李村开机仪式上放鞭炮的小男孩。

焦棠又是怎样一个人物?
从出场时的跋扈骄矜,从不经意间迷失了自己。
她演员梦的开始,只是想摆脱那个恶魔般的家庭,将她少时所缺失的赞美一点一点拿回来而已。
因而,塑造了一个虚假的完美形象,从身高、体重,甚至是鞋码。
她年少时所承受的种种恶意,成为了保护自己的盔甲。那个即使是落败时,也让崔月感到强大气场的铿锵小花。
可她锋芒太过,不懂得得饶人处且饶人。曾经骂他演技不如狗的副导演,她要以牙还牙。唯独对于从来没给过好脸色的姨妈,她只是咬牙忍耐。

在这之间,一定有利弊的权衡在。
姨妈的贪婪,是个多少钱都弥补不了的巨大窟窿。她甚至可以“化敌为友”,不惜去整蛊、威胁自己的亲侄女。
书中不仅有脆弱的亲情与金钱间的探讨,更让人感到新奇的是于老师对娱乐圈背后那些事的解读。
明星完美人设的背后隐匿了什么?
戏里戏外,艺人之间与公司之间的博弈。
对于饭圈以及粉丝心理的把握。
影视剧官宣后因为种种缘由再次换角的风波。
……
这个圈子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
对于网络上“脱口成章”的喷子,从前觉得无脑,在读完这本书后更为叹惋。

情节在第十四、十五章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而此前的文字,更像是阳光轻轻穿过乌云的平静、美好。
土地与灶王爷的两面神,镇压着一座沉睡千年的唐墓。
于是文物修复师与盗墓者皆慕名前来。
《天宝奇谈》以女匪为主角,拍摄却始终没有夜景。
窟窿……两个怪胡子……磕头……指向的正是开机的选址地。
“咱的土地爷,再烂再破,也是咱的土地爷,不能让这伙王八蛋糟蹋……”源自老鸦李村一位村民的话深深打动了我。回溯晚清时候的国难史,若是当时的国民能有老鸦李村村民一半的自信与自觉,或许历史会被重新誊写。
命运的恶意会来挑衅,负重前行或许正是一种宿命,但终会被倔强不屈的正义之光打败。

我没想过最后的圆满结局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
不过,在右手里捏的书页越来越薄的时候,确是有想过,前文中所提到的和硕和恪公主,后来怎么样了。
时间的壁画守着跨越千年的谜语。《时光里的公主》这个剧名正中下怀,讲述的是一位钟表修复师与和硕和恪公主的美丽邂逅。男主人公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悟到,雕刻时间并不能改变结局,反倒可能毁坏他人原本该踏上的人生轨迹。
记得《宫锁心玉》中也有类似的片段,同是穿越而来的良妃试图挽救一位格格的命运,然而睡醒却发现那位格格直接在历史中消失不见了。于是告诫了晴川要顺其自然,故事总会在冥冥中继续。
周野决定放下对秦梦的亏欠,终于与眼前真正珍惜自己的姑娘走到了一起,反倒在海南的沙滩上遇见了她。这一抱,终于将十数年的亏欠在心里做了个了结,在那个叫做天涯海角的地方。

恁时相见早留心,何况到如今。
那个午后朦胧光晕下细致描画着瓷盘的男人,或许在一开始就撞入了焦棠的心墙。
焦棠只是一个与秦梦有着相似经历的女孩罢了。
但若是没有她,周野的往后余生,或而一直会是故宫西三所里一个冷冰冰的匠人。

寂寂锁朱门,梦承恩。

这座繁盛的宫殿,以她的一砖一瓦见证了一个个时代的更替。过去的金戈铁马、万国来朝已经永远地封存在了太和殿的日晷里。
但先贤们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将被永存。每一个文物的生命由此而来,她们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紫禁城,从明朝永乐十八年走来,至今恰是600年。
我们“朝圣”不仅仅是缅怀过去,更是将这份庄严的意蕴,诗意而厚重的人生让后人无限延续。

唐绞胎瓷瓶、元青花瓷盘、五彩山石花卉罐,在于老师的笔下跃然纸上,宛在眼前。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却将过去的岁月沉淀在这些精美的文物中。
看似静止的历史缓缓流淌在这些或是精美或是朴素的物件里。细细品味,我们得以窥见那覆着神秘面纱的曾经。
四年前的《我在故宫修文物》将工匠精神讲得细腻、温软且富有人情味。
四年后的《修文物的男人》将格物致知的非遗技艺再度聚焦于眼前。取其魂,隐其形。
入手知深浅,方寸是乾坤。

夕阳的余晖将宫殿的影子拉得很长,猫儿依旧蹲在瓦上。
枝头的黄杏扑落下,在悠长的宫道里谱写着历史的旋律。

Miaki清疏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