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史新柱Ⅱ 伯父
史新柱Ⅱ 伯父
精华
热点
20-09-07 21:11
9823
阅读
关注
总想在下了晚班的饭后,去到田间地头看看庄稼的长势,闻闻五谷的清香,亲近一下我们赖以生存的稼禾。走出宿舍,往北要穿过一条车辆如水的省道,再穿越绵延一公里的村庄,才能走到田野里去。依我此时的劳累程度,要想徒步再走到一公里外的田野里去是甚为疲劳的,索性作罢。
顺着亮起街灯的街道往南二百米是桓台县西龙村村委会,大院前的广场上,人声和音乐声嘈杂喧嚣成了一锅粥。老大妈们和小媳妇们在陈瑞的歌声中自我陶醉的跳着并不优美的广场舞。我需要清净,快步的走向一条安静的小路。
今天农历七月十一,逐渐走向圆满的月色撩人的柔和。这是完全属于我的时间,孤独早已成了习惯,我倒情愿独自与月光,与庄稼,与星空对话,却不想与一些虚伪的自私的冷漠无情的人接触交流。
我改变不了骨子里的傲气,看不惯被称谓南蛮子的精明。有人喜欢吃吃喝喝,我却喜欢胡写乱划,有人喜欢打牌聊天,我却喜欢翻书沉思。
我明显的感觉到自己的异乡生活一半活在现实里,一半活在回忆里,一半活在期望里,一半活在悔恨里。望着这将圆未圆的月亮,我在想象着家乡的模样。忽然,我忆起了客居郑州的大伯父来了。
宜阳县县志记载大伯父的文字不多:史宗杰,洛阳市宜阳县高村乡(现为高村镇)高村人,从戎多年,转业后在河南开封某高校任大学讲师,随后调任郑州一所高校任教授,呕心沥血奉献教育事业,桃李满天下……
父亲说一九二四年出生时的伯父,正逢我们家家道兴起之时。那时节,五爷爷是国军军官,我们家种田一百二十亩,几个爷爷身强力壮,雄心勃勃,他们置田买地,兴办生意。兄弟几个同甘共苦,同心合力,硬是凭着坚强的意志和不屈服贫困的韧劲儿,过上了富裕殷实的生活。
“也算没有白做了一次地主,你大爷有眼光,咱家总算供出了两个文化人……”父亲曾经这样对我说。
父亲说的两个文化人,是大伯父和二伯父。
大伯父之于我的印象是模糊的。早年间伯父的母亲,我的五奶奶过三周年,伯父伯母回家了。
“你是五弟家的新柱?你小时候我和你伯父回来还抱过你呢,你记得吗?”伯母问我。
“不记得,”我简洁而又生硬的实话实说。伯母一脸的失望。
我应该亲近我的伯父伯母的,可是,咋就亲近不起来呢?现在想想,我和伯父伯母之间的亲情链早已断了。是时间,是久不联系和几乎的不相往来,疏远了我们本就亲近的情份。
我对伯父的印象仍然停留在三十多年前。正教授级别的伯父国字脸,红光满面,一米八以上的魁梧身材,寸头银发,衣着朴素。若干年后,我有幸见过他的墨宝,真正的不拘一格,龙飞凤舞,大气磅礴。伯父的字,字体迺劲有力,力透纸背。晚年的伯父出过不少书,我仅仅见过他的一本诗集,满目的乡愁,读来令人动容。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形容伯父,绝无夸大其词。
有一年伯父因故回乡,一日闲暇无事,让父亲带他去看望一个昔日旧友。他那朋友其时在宜阳县某局任局长。
“大叔叔啥时候回来了,如果知道早去拜望您才是!来来,我这里有上好的西湖龙井,叔叔品尝一下……”局长殷勤的说。
”嗯,这西湖龙井,我经常喝,不错……”
”叔叔,我这里有扁三五……”局长边给伯父敬烟边点火。
伯父抽了两口烟,忽然扭头看到了父亲,父亲在一边默默的坐着。
”五弟,抽烟,哥哥有烟,你抽啊!”伯父猛然站起,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香烟递给了父亲。
”哎吆,怪我了叔叔,我以为五叔不抽烟呢!叔叔莫怪,……”局长忙不迭的给父亲递烟。父亲黑着脸,倔强的拒绝了。
“我五弟抽烟,比我烟瘾还大呢,五弟,咱回家!”伯父起身便走。
“真是个势利小人,看人下菜碟儿,狗眼看人低!”伯父边走边骂。
那年伯父临走时,逼着他的女儿,我的堂姐姐脱下了她的外衣留给了我的姐姐,我们家穷,伯父看姐姐的外衣太破了……
我十二岁那年的深秋,穿上了伯父从开封寄回来的一条裤子,那裤子在当时非常时髦,把我高兴坏了,那裤子屁股后面竟然还有两个口袋,真是时尚。
伯父回乡的次数太少了!三年五年,十年八载,十年二十年,竟然没有回过近在咫尺的高村老家!郑州离家乡区区二百公里,竟然成了伯父心中难以逾越的千山万水。
一位教授的工资是多少呢?伯父不知道!伯父不会花钱,他只管教书育人,不经管工资的伯父对他在郑州的妹妹说过他想回老家,但是,太晚了,太难了……
伯父回家难,难在哪里呢?现在固然是身体的原因。那么,他身体健康时候的以前呢?是没有路费吗?是近乡情更怯吗?是怕看到家乡的亲人之艰难窘困,有心帮而无力帮心里难过吗?是对家乡的记忆还停留在数十年前的旧时的贫穷模样,对她的极度失望吗?是怕想起曾经不堪回首的过往吗?我揣摩不透伯父的回家艰难在了什么地方。
“我回家干什么?家乡的人谁会认识我呢?”好像伯父说过这样的话。可是伯父啊,家乡的人怎么能够认识你这少年离家老也不回的游子呢,你的侄子和侄女都记不得你的模样了,更何况家乡人呢?
伯父,心里有家就要付诸行动,常回家看看有什么呢,你的兄弟们早已一个个离开了这个世界,父辈的老人中就剩你和大姑了,你就那么不待见生你养你的这片家乡的黄土地吗?
我对今年已经九十六岁高龄的伯父是有成见的。我的母亲和父亲都是在生命垂危的生死线上挣扎了很久,最终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含恨离世的。父母自生病至卧床不起以至于到他们的入土为安,我从未见到过伯父伯母只言片语的关心问候。这是我对伯父最大的成见和难以释怀的心结。
这两年偶有伯父的消息传回家乡,伯父的健康每况愈下。春天的时候我去了大哥家,伯父的亲侄儿对我谈起了伯父。
“伯父在高干病房躺了很久了,病情危重,他要求家里的茹子姐去伺候他,他出工资!伯父啊伯父,二十年之久不回家的你哪里知道,你口中的茹子姐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二十多年了啊!”大哥的眼圈儿红了……
“伯父还说让新菊(我家大姐)去伺候他,他咋知道大姐新菊是做了两个孙子的奶奶的人了,怎么能抽身去伺候他呢!”真是用人之际念家人啊!”真是老糊涂了。
“哥哥,伯父已到晚年,你上次去看他,可曾问起过他老人家的身后事?我们那埋在黄土下,一直未能进入咱家老坟的大伯母,伯父是咋安排的?”我问大哥。
伯父的结发妻子,是韩城东关人。我那伯母身材高挑,活脱脱一个美人坯子。她为人和蔼,擅长刺绣,伯母绣的鱼好像会游动,伯母绣的花儿似乎会晃动。真是可惜了,伯母二十三岁那年回了韩城的娘家,遭遇日本人的飞机大轰炸,死在了韩城的东关桥上……
生是史门人,死为史家鬼,伯母在高村南岭的黄土下埋葬了七十多年,大哥年年去上坟祭拜,她是史家的人,至今未入祖坟……
“伯父不会说话了,咋问啊!”
哥哥忧心忡忡。
“以前是否和他议过这件事?”
”问过,他没说……”
“那伯父的身后事咋办?”
“他有子女呢,随他们的意思吧!”
“子女的意思未必是伯父的真实心愿,伯父将来未必能葬在家乡,咱的前伯母咋入老坟啊?”
“再说吧……”哥哥叹口气,我们都沉默了。
“总有心去看望伯父的,哥哥,我们父辈中的老人,只有郑州的伯父和大姑了,你安排,我们听你的。”我对大哥说……
为什么不早些去看望伯父呢?怕看到他的高楼大厦自惭形秽吗?怕见到老人思乡的眼泪吗?说啥呢,家里的几个本家兄弟,没有一个迈进大学的门槛,丢人啊,侄子有何颜面去拜见一位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教授伯父呢。
为什么不早点去看望一个思乡心切行动不便的老人呢?新柱啊,你是他的侄子啊,怎能忘了,你还穿过伯父给你自开封邮寄洛阳老家的屁股后面有口袋的时尚裤子呢!
我的眼里为什么常常含满泪水?因为我深深的眷恋着这片土地。伯父,你想家了吗?
伯父,等着侄子,我和哥哥一定去看望你,伯父,祝你平安,伯父……
2020年8月29号23点40分,落笔于山东淄博。
站作家
简介
史新柱,河南洛阳人。常年似浮萍,心中家最重。书能启智,尤喜诗文,以诗明性,以诗抒怀,诗文交友,言志抒情。座右铭,我很普通,我很努力,力图人生精彩!
平台主播简介:
玉华
,
实名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播音爱好者,喜爱朗 诵,喜欢旅游。近三年有数百篇朗诵作品发表在网络平台。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人世间的真善美
。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587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