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
作者:李青
闲了会写一些小文,用一颗多愁善感的心,用柔弱的笔锋去写花开花落,去感触雨雪霏霏的凄凉。我把风花雪月写成诗行,让每一个句子都溢满花的清香,我也努力的想把春夏秋冬里的每一个日子都过成诗一样,但是喜与忧却总是相伴左右。行走在人生的旅途,在生活的路上奔波,总是身心疲惫的在风雨中摔打,但再大的风雨从未让我有过放弃 。如果说是生活给了我足够的坚强,还不如说我是学会和遗传了父亲坚强。在我从小到大的耳闻目染中,父亲的豁达和坚强已经融入到我的性格里 。
在我纤秀的笔下,芦絮漫天,蝶舞莺飞,花开叶落,雪吐梅香。我把一切都写的风华绝代,把一切都写的浪漫妖娆,而唯独没有写过父亲。不是我不想写,几次提笔,几次搁置,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把(父亲)这篇文章写好?都说父爱如山,但这如山一样的父爱太重了,我怕我细弱的笔根本托不起这份重量,更怕这份爱在我的笔下少了色彩。我自知才疏学浅,就是才思穷尽也难写出父亲所受的苦,所爱我们的万分之一,但就是这万分之一它却支撑着我写下去。
父亲生长在山里,家里兄弟姐妹五个。父亲从小就受爷爷教诲……处事,修身,养德。”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爷爷更是要求儿女们不管家里条件多苦也要读书。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一条捷径,也是传家继世的能量储备。于是父亲便在求学的路上不断的学习和进取。我不记得父亲是否说过他上学会从家到学校会走多远的路,更体会不到这上学的一年四季里风霜雨雪的艰辛,总之最后父亲考上了一中,并以优异的成绩留校任教。这在别人的眼里无异于鲤鱼跳龙门,可父亲却觉得自己辜负了爷爷的希望。没能走向外面更大的世界,没能光宗耀祖成了父亲心中的一个遗憾,时至今日父亲每每想起还会愧疚万分。
父亲参加工作的时间正是国家低工资,低供给的时候,每月27元工资 ,这27元是他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也是一家人吃饭穿衣的钱。头一个月发工资,父亲拿着这27元工资欣喜若狂,他仿佛已经看到这钱已经变成可以填饱肚子的粮食,变成菜锅里的一点油花,他甚至盘算着如果还能剩下再给自己买一双新鞋。屋漏偏逢连夜雨,父亲的一个亲戚家此时发生变故急需用钱,父亲听说马上就送过去了二十块钱。剩七块钱留一家人过日子显然不够,父亲就礼拜天休息的时候去窑厂搬砖,最多的一天挣了一块三毛钱。一个月多挣这几块钱显然杯水车薪,生活费余下的不足只能靠借,然后再靠嘴里攒下的和搬砖挣来的钱还,就这样父亲休息时候给人家搬了一年砖。
父亲后来把家安在县城。家里捉襟见肘的生活也一直无法改变。由于地里条件的制约卢氏到现在还都是国家级贫困县,可想而知在当时的经济状况。疫情其间有一句比较流行的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在当时的年代里吃饭,穿衣一直都是每一个家庭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父亲负责学校的采买工作,学生吃饭的食堂需要柴火,父亲就总是开着拖拉机进山拉柴火。我当时很小,不知道这拉柴火的路有多远,又有多凶险,反正每一次父亲都是天亮就走,等回来天已经大黑。每一次父亲拉柴火回来的车里都会给我们姐妹带几个乡亲送的土豆,有时候还会有一把豆角。等父亲卸了柴火,他就把这几个土豆埋在还有余火的灶坑里,待香味在灶房开始弥漫的时候扒出来给我们一人一个,而自己却不舍得吃一口。
日子总得一天天过下去,缺油少盐的日子总是愁多乐少,而就是这样父亲也总是乐观的面对,从未抱怨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人民的幸福生活,这句话是永恒的,也是一块丰碑,它让历史永远铭记。有一年春天学校看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就补助了九十斤红薯干,父亲用这九十斤红薯干精打细算的吃了几个月。
当时是供给制,所有的生活必须品都需要票证,这也包括肉的供应,有时候供销社会好久没有肉卖。卢氏山高林大,山里的羊肉质鲜美。父亲有时候就会借着拉柴火的机会顺路给学校的家属们拉一只羊回来,羊拉回来以后家属们都围在一起看父亲杀羊。羊杀好以后会过称,多少钱买的羊还多少钱把肉卖给大伙,而父亲操持半天无非就落下个羊头和羊肚之类的。等到大伙都散了以后父亲就又开始洗羊肚和羊头,洗好,炖上已经是星光满天了。我们姐妹几个往往等不到肉熟已经困得睡着了,呼吸着飘着肉香的空气,梦都是香的。
艰苦的岁月伴着我们一天天的长大,现在我们也都在外面成了家,而父亲却还住在县城里。我们多少次的让他来住一段他都不肯,随着时光的流逝父亲慢慢的老了,他已经离不开生他养他的故土。都说故土难离,那是因为故土里埋着每个人出生时候的胎衣。不管我们走多远,根却是在埋着我们胎衣的地方。
前年父亲得了一场大病,他这才不得不离开他生活了七十年的地方到我的城市来就医。病很严重,需要手术。在手术之前我一直担心父亲的精神是否会垮,身体能否扛的住。我故意的隐瞒病情,希望他在不知道实情的情况下把手术做完。不知道是哪个地方的疏漏父亲还是知道了病况,父亲对我说:病我都知道了,你们不用有太多的顾虑,我已经70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年龄也不小了,生死随天意。到了手术的日子,父亲面带微笑的和我们挥挥手从容的进了手术室。手术很成功,手术后的康复训练却是一个难题。病让父亲的身体虚弱不堪,每走一步都会大汗淋漓,但就是这样父亲也没有放弃,每天坚持着一步一步的走下去。
父亲的坚强终于战胜了病魔,现在他已经完全康复。我时常感叹父亲的这一辈子真不容易,所有的贫穷和苦难都让他经历了,但是你在他的脸上却从未见到过这些苦难的痕迹。幽默,豁达,开朗,友善,坚强这些永远挂在他的脸上,写在他的身上。在他的性格和品行里我们学习和受益,从他的坚强里我们去学习不放弃,学习用快乐的心去拥抱每一个黎明和黄昏。父亲老了,但我们还都年轻。我们儿时您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一个可以做摇床的脊背,等您老了我们就是您的拐棍,陪您看日出日落,陪您看春花秋月,还想能在您哼的戏文里美美的入睡。



作者简介:李青,喜欢文学,喜欢在文字跳动的音符里去感知和讴歌一切美好的事物,让心灵穿越时空的裂隙去找寻爱的永恒。作品散见于网媒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