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莲禅韵
文/紫竹清风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又销魂,满月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又瘦人。"时光如流水,似轻鸿。如今,夏蝉鸣声渐息,叶黄如秋幕,又袭眼帘。春去秋来,秋去冬至,往返于人生长河中,还有几多悲欢离合,欲望烦恼,辗转于心。
眼前的那份夏辞在秋的临近中已渐走远,远去的还有那段蝉鸣的热烈。如今,蓝天的清幽,远山的静谧,白云的闲逸吸引着一颗游走的心,枫叶染红了天边,浸漫了你我的眼帘。
在这夏去秋来之际,怀一颗淡然的心静坐于云水之巅,青莲之畔,让山风轻拂,环抱,让一颗红尘漂荡已久的心归于宁静,生计与人事的诸多无奈,只此才是众望可归处。独与青莲山寺为伴,以文益法脉为侣,植入熏修,宁静便如一湾清泉,缓缓的流过四季,淌出属于自己的路。如如之心,让生命的美丽自然地绽放,看花开花落,听溪水潺潺,淡定的心就会浮生出丝丝缕缕的诗意禅境,繁杂的生活就会变得很清纯美好。
走过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秋来清凉,投入临川青莲禅雅幽韵中……远山黛出,明水掩映,绿草葱茏 ,百鸟起落于林间,山寺钟声悠扬空灵于旷野,久久回荡于心田,这一切的一切在轻盈中蔓妙,定是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青莲之美,秀于眼前,美于心间。它脱去了世俗的繁琐,喧嚣,竹立清风,祥云弥山,历史走过千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而那份生命的本真本性却如皎月恒辉于每个人的灵性之巅,时时等待人们去浊向清,去燥入静,返妄归真。这就是文益禅师来娑婆的使命和指归。
临川的崇寿禅寺,位于青莲山脉,袅袅云烟掩映中的山寺宏伟,法益沐灵,暮鼓晨钟迎来一批批心智的回归。遍及了文益法眼法脉的宗指"理事无碍,一切现成。"
我们把这种理念贯穿于生活当下的点滴中,对人事无所求追,该来的来,该走的走,一切顺其自然,这样,每个人也就更多坦荡,它教会我们生活就是一种简单的心境。生活在看开中无所谓,看开了就如莲凌立于浊世之上,如明水清澈映心,我们在形形色色中看到生命的本真。
六根与外境接触,时时都在分别取舍好坏,何时不焦虑痛苦?能放下一颗患得患失的心,得到的是宁静淡泊。放下烦恼,得到的是快乐。说到底,若想本身恬静安然,惟有自身得到法益的感悟。在这个年代,我们如此富有,不断占有更多的物质来征服世界;然而,我们又如此贫穷,每天都在被各种欲望所奴役。在追逐世俗意义成功的同时,我们烦恼的心灵更加需要出口和依托,我们的情感更需要得到恒久的温暖。
外部的宁静可以帮助你找到失去的东西,而内心的宁静则可使你审视自己的人生。运用法眼法脉去面对当下,将宁静如花,开出芬芳;淡然如茶,清心静神。累的时候,放慢脚步,持一份宁静的内心,守一份空灵的思绪,静静地聆听洗涤,一缕禅意,一丝恬淡,一份泰然,一翻随意便由心开出......
漫漫余生,我愿世人皆与光阴落坐,往事渐淡,风景如旧,红尘中游走的我们,依然是一粒粒小小的尘埃,在各自的角落,演绎着不同的烟火,不念不纠,诠释着别样的人生。喧嚣凡尘,我们需不乱于心,不畏将来,不念过往,我们盘点感悟,往事如云,来过,念过,飘过,终是留不住的光阴。繁华三千,弹指刹那,还有什么是真的,在你的生命里应与山水相伴,禅意当空。念起念落间,试问人事何曾来去,百花何曾开谢?
红尘行走,岁月无言,人生就是一场懂得,懂得了所有经历都是人生中的一场修行,千帆过后,落一眉从容,燃一处心香,修一颗尘心,不念悲喜,淡若闲云,百转千回,学会快乐;过好当下,不念不纠,随缘来去,是一种智慧。红尘摆渡,潮起潮落,感悟于心。知足,风轻云淡,慈悲,日子如莲,放下,岁月才能静好生花。
洗尽铅华,花开见佛,佛说:"修清净心,随缘,随云,随雨"。文益法脉说,不思不念,一切现成,随遇而安,不碍一物,法法圆融,因清果正,心空境朗,照天彻地。静我所静,善我所善,念无所念,除此之外,世间还有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