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时候,我喜欢闻酒,但从不喝酒!准确的说是暗恋那些倒在杯子里的散酒或者从酒瓶中飘出的绕鼻香味儿,淡淡扩散,清心入肺,但这种纯粮酒香不能沾到人的身上,更别说喝到肚子里,因为一旦沾到人身上或者喝到肚子里再从嘴里喷出来的气味,是酒气而不是酒香。我有点排斥酒席上的酒香,因为那种场合没有纯粹的酒香,而是夹杂着各种菜味儿和烟味儿的混合体,更讨厌喝的酩酊大醉乱喷酒气的人,胡言乱语、洋相百出、五花八门,喧嚣的气氛让人头疼,酒味让人反感、令人作呕。所以,我在25岁之前,滴酒不沾。步入中年,顿悟“人生如酒、尽敛诗情”,不亲自品尝永远不知道它的滋味深浅,那是意念中任何美文都无法释怀的酒韵。青春是烈酒,激情四溢,火烧火燎,放荡不羁,叫人连声赞叹!中年如黄酒,入口酸涩,清香绕鼻,自有一份温馨和美好,平添几分绵软与甘醇。老年象红酒,功名利禄再无吸引,儿女情长再无牵绊,带着朦胧的醉意,缓缓入口,愉悦香醇!享受不了酒精的浸泡,我只能寻找一个角落,品味“花看半开、饮酒微醺”的乐趣,独自领略到那令人深思徘徊的意境。

酒是中国的灵魂,传说杜康梦里的制酒之法,酉时制酒至九天,加三人之血方成,所以杜康成了酒祖。自从有了杜康,酒便跃出了历史的地平线,自从有了李白,酒便成了文人墨客的专利。我不善饮酒,却欣赏酒文化,它巧夺天工的制造工艺,它得天独厚的内涵特质,还有那绵远悠长的文化精髓,让人叹为观止、深深折服。古人饮酒风度高雅、性情豪爽,多愁善感的书生醉了,浴血沙场的将士爽了,多少人醉了又醒、醒了又醉,直到醉成神、醉上天;文人喝了,文思如潮、下笔如神,文章感人肺腑。武人喝了,豪迈有加、勇气倍增,武松喝18碗烈酒三拳摆平吊眼白虎……中国这坛酝酿了五千年的琼浆玉液,却包含了太多的爱恨情仇。

酒是流传千古的大众情人,我对杜康造酒的“神奇故事”仰慕已久,但由于琐事繁杂,心中尚存遗憾,直到今年8月中旬,跟随洛阳市职工作协赴杜康酒厂开展文学采风活动,才让我多年夙愿得以实现,在解说员的热情介绍中,我们开启追梦之旅,追酒祖之根,觅白酒之源!杜康村三山环抱、一溪旁流、柳暗花明、风景秀丽,杜康河纵穿南北,两岸峡隙、百泉喷涌、清洌碧透,这便是杜康酿酒取水之处“酒泉沟”。人们常说杜康河上有三奇:河雾平不及岸、鸭蛋黄鲜血样红、鸳鸯虾抱对横行,只有在杜康造酒遗址公园才能看到这种奇特生物,它们两两蜷腰相抱,一旦拿到其它地方,该虾不再拥抱,只会伤心的死掉。由于虾长大后会呈现出红、白、褐、黑等不同颜色,又称“七彩鸳鸯虾”,这里的鸭子食用杜康泉的东西后,产蛋均为桔红色,且为双黄蛋,酒泉水中含有40多种微量元素,老人喝了能高寿,女人喝了能生龙凤胎。

香醇园是杜康仙庄的明珠。杜康造酒闻名于世,曾博得先皇赐赏,后朝佞臣,欲采杜氏造酒秘方酿美酒取宠太子。此事被杜康弟子茅柴获悉,速将祖传秘方与酒坛藏于此地,避除劫难,后人造坛竖壁以纪念。该园“龙山之巅”是仙庄的入口,三幢歇山琉璃屋门面楼,上镶书画大师李苦禅留迹的青石匾额,山门两侧,各竖三米高青石雕刻,底座六壁,其中两壁是淙淙康水,清且涟漪,四壁为神兽驮樽,形态各异,座上平卧的庞然大物是龙头龟。相传杜康河里有只金龟,只饮泉中水,不沾异地食,喝多了酒浆,体态丰盈、心机灵通,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有一年天降大雨、河水暴涨,眼看山洪要冲毁山庄,洗劫酿酒作坊,只见金龟在河里翻上翻下,口吐仙气,滚滚巨浪便乖乖扭头回转,村子和酿酒作坊安然无恙,从此杜康便将它当作神灵供奉。

出香醇园,绕石亭,踏过独拱33米、18个龙口喷珠吐玉的“桑涧桥”,在花木笼罩的草坪中有一块儿象卧床模样的怪石,人称“醉仙石”。传说张果老成仙之前饮过杜康酒,从此念念不忘,后来由张果老推荐,玉皇大帝派八仙下凡,来招杜康为天宫酿酒御师。八仙来到杜康村,指名要喝最好的杜康酒。杜康知道他们个个海量,担心把杜康酒全部喝完,便把“酒母”拿出来让八仙喝,谁知八仙每人刚喝一杯便纷纷醉倒,走到石头边时已烂醉如泥,后来村民们便称其为“仙人卧榻”。拾级步入山门,有一尊三米高的仿青铜酒爵,玉液自爵内湍湍溢出,象征杜康佳酿源远流长。祠内纵轴线正中的“献殿”内“饮中八仙”彩塑分列左右,八位名士,虽对酒兴趣不同,饮酒形态各异,但都与杜康酒结下不解之缘。献殿两侧连以游廊通向左右十间厢房,分别设置十组群像,以真实的故事、生动的形象,展示“酒”这柄双刃剑在历史长河中的功过得失。步入南厢房,我们看到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名句“尚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入”。节制饮酒,其益甚多,贪杯滥饮,其害无穷,透过北厢房商纣王、隋炀帝等六组塑像、六个故事告诉我们,酒杯里装的不仅有琼浆玉液,也有一切罪恶的毒水。

“酒祖殿”是全祠的核心,砖木结构,歇山重檐,20根大柱构成四面回廊,明间前置抱厦,形态具有宋、明、清相融合之特征,色彩继承了汉纹锦格调,悬挂在抱厦额枋上“酒祖殿”三个黑底金字是爱新觉罗溥杰84岁高龄所书,柱子上挂有“德存史册,纵万事纷争,任百忧莫解,借酒长精神”等楹联,抱厦前嵌一大型透雕券口,八仙醉饮栩栩如生,入殿可见须弥座上神龛内的汉白玉杜康雕像,鹤发银须、神姿潇洒,左手抱坛,右手举爵,稳坐龙头龟上。两侧有《杜康醉刘伶》《杜康造酒》等壁画,“八仙醉酒”浮雕,各路大仙抱坛执壶,俱成醉态。宽阔的甬道直通杜康墓囤,石碑立于龟背上,两侧矗立着《酒祖杜康传略》《重修杜康墓园铭》两个歇山碑楼,墓园西侧是“魏武居”,室内有一尊能说会动的魏武帝偶像,曹操立志统一天下,不料赤壁受挫,他求贤若渴,忧思绕心,写下千古不朽的《短歌行》。墓园东侧是“古酿斋”。相传,周代杜康后人在此整理总结出我国最早的制曲、酿酒工艺规程“五齐、六法”,“酒源展室”内有28尊彩塑,生动展现杜康造酒全过程,出土的商代青铜爵、汉代陶壶、陶罐,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制钱、战剑、铜锅,古代酿酒粉碎谷物的臼,数百件有“杜康仙庄”字样的酒灶,为研究杜康酒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杜康墓园对面就是翠竹掩映的“七贤胜景”,奇石异卉组成的高台上有七尊形态各异的汉白玉雕像,“竹林七贤”当年均以古都洛阳为活动中心,虽有济世之志,但生逢魏晋易代之际,政治腐败,为逃避现实,便崇尚老庄学说,不求名利,以酒交友,经常在杜康仙庄酣饮,借以发泄内心的苦闷和愤世嫉俗的感情。绕过“梅园”和“樱园”,出口与一座小巧玲珑的水榭相接,眼前湖光山色、紫气生烟,传说八仙醉倒在地,酒醒升天以后,在此留下了铁拐李的葫印迹,故曰“葫芦湖”,“玉带桥”束住葫芦腰,湖中与荷叶桥相接之处造有四角小亭,旁边有杨玉环沐浴像,相传她刚入皇宫,看到宫娥彩女姿色超人,自愧容貌平平,决心寻觅幽静之所隐居修行,来到杜康仙庄,每日朝饮杜康酒,沐浴酒泉水,数月容颜大变,成为一代绝色佳人,天宝四年被封为贵妃,为报答美容之恩,遂修建《知恩亭》。

杜康祠门前有一个雕栏池,生长着一棵老态龙钟但枝叶繁茂的暴皮柘桑,称之“酒树”。古时候这里叫“空桑涧”,杜康幼年经常在此牧羊,偶然有一次把余粥倾于空桑,几天之后发现空桑洞中的秽饭发酵后溢出了含有香味的脂水,杜康尝而甘美,遂得酿酒之方。那棵老柘桑就是杜康发现奥秘的古桑后裔,故名“酒树”,它生命力极强,尽管80%以上树干已经腐朽,但仍枝叶繁茂,树冠达六米以上,象征着杜康河源远流长。河东岸有一座古朴别致的小院,里面有座茅草四面坡顶连环套建筑,高杆上悬挂“酒”旗,院内有刘伶醉卧雕像。相传嗜酒成性的刘伶准备到杜康酒家开怀畅饮,谁知三碗下肚,便力不能支,抱着酒坛倒地,从此这里便汪出一池清水,称之为“刘伶池”。走出杜康酒家,南行至“杜康酒文化研究中心”,那是一幢重檐复屋天井院阁楼式建筑,平面为六棱六边,外壁三层用黄色琉璃瓦覆盖,屋檐下安有六个垂莲柱,上嵌立卧枋,下穿斗拱托楣子,沿台明草白玉栏杆绕馆一周,透过21幅“诗与酒仙”的人物壁画,似乎还能闻到扑鼻的酒香。


过通云阁,是一块三米见方的酒壁,往下就是中国酒文化博览中心,“华夏第一酒窖”内设洛神馆、华夏馆、酒器馆等数个酒文化区。这个“石穴宝洞”建造在杜康村特有的玄武岩地貌结构之下,总面积1.6万多平方米,可放置100斤装陶坛8万多个。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上万种名酒、700多种酒器、几千年的杜康酒文化。为祭祀杜康,自汉光武帝始,建庙立祠,唐、宋、明、清都予以修复或重建,后经沧桑巨变,古迹茫然无存,随后在施工建设中,发现了建安时期的酒灶遗迹,出土汉代盛酒的陶壶、陶罐80多件,古钱五千多枚,其中有秦代的铲币,汉代的五铢钱、大布黄千和唐宋古币等珍品,不仅能看到20世纪后半叶高科技浪潮使得酒的王国群芳争艳、千姿百态,还可沿着历史长河领略中国五千年文明的酒器,中国人饮酒犹如书法讲究文房四宝,饮茶讲究茶具配套一样,注重酒器、酒具的含蓄精美,酒器酒具的生产与发展,几乎象酒一样源远流长。

据工作人员介绍,酒祖杜康·名仕封坛原浆酒的地窖有严格的储存条件,基酒用优质的高粱和大米作原料,纯小麦制曲,在具有40年窖龄的老窖池中固态发酵,65度以上的原酒,由杜康国师团队精心勾调,然后封坛入窖,每年限量、限人认购,满足高端人群的投资、收藏、馈赠、宴请等需求。地下藏酒选用的陶坛原料是合成土,含有多种矿物质,用它来装酒不仅能经久保持酒的香味,利于酒体的进一步老熟。酒窖内通过自然和人控的温度、湿度、光度、通风度、空气纯净度和地壳稳定度等储藏条件,杜康原浆酒在相对恒定的技术状态下自然陈化,风味更加醇美,愈久愈浓,愈久愈香,价值会越来越高,业内有句名言叫做“窖藏二十年,少女变貂蝉”,品酒专家还把储藏达15年以上的杜康酒比做“液体黄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参观结束,我们为杜康造酒的远古历史所惊叹,更为杜康控股肩负的责任所钦佩。对于中国:“酒祖杜康”是一个悠久的传统文化符号,对于河南:它又是一个响亮的名人地标,对于行业:它更是一种稀缺的文化品牌。这让“杜康”不再简单的是一瓶酒,而是寄托着一种“价值复兴”的情怀、责任、使命与担当。我们看到“杜康复兴”之舟已经起航,这是国家的需要,是河南的需要,更是“抗疫防控”之后建设“洛阳副中心城市”盛世伟业的需要!

作者简介:顾原锋,一个徘徊在文学边缘的探索者,喜欢用文字编织自己的理想人生,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500余篇,平淡记录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不为流传、只为心安。系河南省洛阳市作协会员、洛阳市职工作协会员,担任《洛宁县年鉴》《洛宁政策研究》特约编辑和《河南顾氏家谱》副主编,有作品入编《中国诗人2018年度诗歌选集》《中国诗人年度诗歌选集2019》《华夏诗歌新天地》《中国乡村》《诗中国杂志》《新世纪新诗典·四卷》《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七卷》和《驻村第一书记》。曾被邀请参与《河南省顾氏家谱》《2018洛阳改革四十年》《洛阳市改革开放实录》编撰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