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安兴
🌹管仲,这位草根出身的政治家,经历人生的坎坷,得到好友鲍叔牙的鼎力推荐,为齐国上卿,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他在位期间,特别注重发展经济,实施富国强兵战略,主张“财多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廩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推行一系列政策,禁止贵族掠夺农民利益,促进国家实力大增,使齐国跻身春秋五霸的行列。
🌹春秋时,大凡有学问者,在某些方面有独到造诣的领军人物,学派的创始人,均称为“子”。管仲是读书人“士”的范畴,又有从政经历,理所当然地被后世称为“管子”。
🌹管仲的著作,收入《国语.齐语》、《汉书.艺文志》中。《管子》一书 ,共24卷85篇,今存76篇。该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闪烁着道、名、法诸家的思想,涉及天文、舆地、经济、军事、农业各方面的知识,是研究我国先秦的重要资料。
🌹管子重农的经济思想,被历代执政者所釆纳,成为农耕中国的课本,治理国家的经典。管仲一直是后世政治家的偶像,就连诸葛亮在《隆中对》云:“每自以比管仲乐毅”。管乐之才,成为后世的成语,夸人的口头禅。

🌹一、农民万岁
🌹礼赞农民,是管仲的民本情怀。他沿袭着古训:“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管子》一书,开明宗义就阐述了这个大问题。把农民放在国家主体位置,“士农工商”的排列,开启了农耕中国的先河,绵延不绝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朝代的更迭,君主换了一茬又一茬,如走马灯一样,都是匆匆过客。只有农民,才是大地的主人。从夏商周以来,多少天子,湮没在岁月的烟尘,能够记得名字的就是禹、汤、周文那几个少数人。
🌹而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日出日落的身影,春播夏忙秋收冬藏,积累了丰富的天时、地理、气候、土壤、嫁接、杂交各方面的知识,祖祖辈辈挥汗如雨在田野,谱写着田园的牧歌,循环着劬劳伟大。
🌹“农民”这个名词,在中华时空中,释放着永不消逝的电波。农民用自己的铁肩,挑起了一个又一个的王朝,挑起了汉唐帝国的全盛时代,龙腾中国的辉煌。
🌹管子把农民的贡献,上升到四维四顺的高度,直接了当地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农民决定着国家命运,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生死存亡。
🌹他用警世恒言,透析了保护农民,赢得民心的极其重要性。把农民当作“天”,这是超前的眼光:“顺天者,天助之;逆天者,天违之。天之所助,虽小必大;天之所违,虽成必败;顺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怀其凶,不可复振也”。
🌹爱护农民,就是爱护自己;珍惜农民,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一切以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围绕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做文章。把农民当作上帝,自己的衣食父母,每怀敬畏之心,毕躬毕敬地聆听他们的呼声,看他们的脸色行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历史上总有那么些威权者,狂妄地叫嚣老百姓要看他的脸色行事,本末倒置,根本不把农民看在眼里。他们发号施令,干些伤天害理的事情,强迫农民做不愿做的事情,还自以为得意。这些人不讲规矩,连土匪、绿林好汉都不如。
🌹这种恶习,遇到适合气候,便不断膨胀。管子早就痛斥这种当官做老爷的行为:“量民力,则事无不成;不强民以所恶,则轴伪不生;不偷取一世,则民无怨;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得到农民的拥护,受到农民的爱载,只有少数人能做到,这样的人,才是国家真正的栋梁。
🌹农民,是中国人口最大的群体,最广泛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蕴藏着磅礴洪荒之力,改天换地的火山爆发。历史上强大的秦汉、隋唐、元明帝国都在农民运动的疾风骤雨中土崩瓦解。不要自以为是,农民得罪不起啊!任何权贵,都必须如履薄冰地对待农民!
🌹农民万岁,响彻着时空;农民万岁,潮流澎拜着神州的崛起。我们要抱着烧几炷高香,多磕几个响头,虔诚地敬畏农民。是他们的付出,才使我们中国在四十年发生奇迹,走到了世界的中心位置。
🌹我们中国有这样伟大的农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才有今天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任何时候都不能缺少他们,他们才是真正的万岁。

🌹二、种田万岁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处在国家与社会的头等位置,处在战略前沿的高地。农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是国家与社会发展的引擎。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国家不在政策上向农业倾斜。支撑农业健康良性循环,这是颠覆不破的真理,
🌹种田是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是百业之母。种田是永不过时的岗位,永不何闭的工厂。除非地球上灵长动物的毁灭,回到遥远的燕山运动以前的状态。
🌹中国早在10000—8000年之间,已经开创了种田的先河。北方黄河流域的庙底沟、牛河梁,长江流域的屈家岭、石家河、河姆渡,考古发掘就有谷粟种子。先民们高举种田的火炬,图腾龙耕从远古走来,揭开了华夏文明的曙光。
🌹田是人开垦出来的,拓荒创造农耕文明,使人类从狩猎、釆撷走向耕种,这是伟大的进步。由草昧走向文明的划时代里程碑,标志着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进程。
🌹“地之不辟者,非吾地也”。在管子看来,再好的地不开垦,就不具备人生存的条件,那只能是野兽出没活动的场所。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周围环境,为自己生存,拓展了物质宜居空间。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前提下,由聚落向更高的阶段行进,逐步迈向城邑文明。
🌹种田已经成为生存的必须,不劳动不得食,是最简单的道理。先民们在种田中探索到了遵循自然规律的种植技术,水土肥种的基本要素,开创了农耕时代。管仲揭示了这一过程:“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拓荒,才能种田;有了田,通过人的辛勤耕耘,才能解决肚子问题。在管子的思维中:“地之不可食者,山之无木者,百而当一”。他进一步阐明:“地博而国贫,野不辟也”。只有把那些荒芜开垦出来,为人服务,大地才出现兴旺的景象。
🌹开发广阔的田野,是一个地方繁荣的气候,也是考核诸侯强弱的标准:“行其田野,视其耕耘,计其农事,而饥饱之国可知也”。在那个时候:“养桑麻,育六畜,则民富”。民富了,才是考核官员政绩最有效的方法。反之,“田畴荒而国邑虚,朝廷凶而官府乱”。保护种田,就是保护自己,保护国家,保护儿孙。
🌹中国人种田,种出了农业文化遗产,获得了自然与文化的双丰收。彪炳世界的样板:云南元阳哈尼族梯田,广西龙胜壮族梯田,江西崇义客家梯田;秦人创造了灵渠水利工程,羌人修筑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国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引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在毛泽东时代,靠艰苦奋斗,修建了新安江水电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红旗渠水利灌溉工程,成为新中国初期的标杆,撰写种田的新篇章。
🌹我们黄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依靠公社的集体力量,勒紧裤腰带,咬紧牙关,肩挑锄挖,先后修筑了夏家寺水库、梅店水库、泥河水库、院基水库、矿山水库等。创造了国家水利工程的坐标,为后世文化旅游,展开了旖旎画卷,黄陂大地的风光。
🌹种田永不过时,种田永不落伍,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又过了五十多年,沧桑检阅种田再出发。城里人想回家种田,楚河汉界的画野,都不够资格呢!当年工人下岗,没有饭吃,而种田人却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这样的反差还不少呢!

🌹新一轮农田建设,已经拉开了序幕。不少年轻人又回到了家乡,投入种田的行列。农耕中国沉睡荒芜的土地,在惊蛰中呼唤着“种田万岁”!是中华民族的再次觉醒,再次思想解放,在传统农耕中升华,实现凤凰浴火涅槃!
🌹三、粮食万岁将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是最可靠的保障。手上有粮,心中不慌。管子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人的生命从属于粮食,解决肚子的问题,才是最大的政治,压倒一切的中心。
🌹他作为齐国的当家人,比谁都明白粮食关系到国计民生,无时无刻地操劳这个命脉问题。“一日不食,比岁歉;三日不食,比岁饥;五日不食,比岁荒;十日不食,无国土;十日不食,无畴尽死矣”。这种严重性,非亲历者不知惨状;这种残酷性,非亲历者不知恶果。
🌹粮食储备,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在诸侯逐鹿、群雄争霸的时代,争夺土地的核心是粮食问题。谁有了粮食,就能支撑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逐鹿中原的本质,是粮食战争。有了粮食,就不愁没有军队,不愁无人投入自己的阵营。“务五谷而食足”,有了充足的粮食,信心百倍,斗志昂扬,士气自然起来了。
🌹生产粮食与储备粮食,两手一起抓,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争的双方,除兵力的众寡、装备的优劣、将帅的指挥是否得当外,攻守成败就是粮食问题。攻守是否持久,粮食是关键。
🌹古语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中国古代很多著名战役、战例,都是围绕着争夺粮草展开。三国时期的曹袁官渡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多次战役,以摧毁对方粮草供给为目的,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管仲作为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目睹春秋现实,对于粮食战争,比别人看得更清楚,更透彻。他说:“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固地不辟,则城不固”,精辟的见解,阐述了粮食与战争的密切关系,粮食对战争的胜负所起的关键作用。
🌹任何军队,没有粮食,部队的军心就会顿时大乱。他指出:“民饥不可以战,众散而不收,则固为废墟。彼民不足以守者,其城不固”。打仗更需要当地老百姓的支持,他们没有粮食,必然会逃走,部队也难以支撑,这座堡垒就形同空城。
🌹汉武帝打匈奴,经过了75年的积累,天下粮仓已满,才有底气去征服这个北方民族的威胁。为保卫边疆不受侵害,创造了军垦屯田制,减少粮食运输出现突发事件。曹操也如法泡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毛泽东在延安南泥湾开展大生产运动,在新疆创制建设兵团,都是军垦屯田的延续。
🌹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粮食生产与粮食储备丝毫不能松懈。尤其是在战争与半战争状态之中,更是如此,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管子说:“错国于不倾之地,积于不涸之仓,藏于不竭之府”。国库粮食宁可陈霉,绝对不能空仓,保证应对天灾战祸这是管子这个现实主义者的回答与举措。
🌹毛泽东继承与发展了管子的重农思想,提出了“以粮为纲”、“深挖洞,广积粮”的基本国策。是从新中国三十年内,仍然处在半战争状态,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国家尚未最终统一,绷紧神经应对美苏两霸的突然袭击,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

🌹管仲是策划与操纵粮食战争的高手,先后创造了齐国在粮食战争的成功示范。他深谙粮食战争是不流血的战争,擘划成功者最大的赢家。
🌹用高利诱或鲁、梁两国出售绨赚钱,举国上下放弃种粮,形成习惯性经营。时机成熟,突然下令闭关,断绝贸易往来。两国粮价暴涨,买不到粮食,饥饿难熬,两国国君无奈,不得不归顺齐国。
🌹对楚国也是一样,重金收购楚国活鹿。急于致富的楚国人,纷纷去捕捉活鹿,人人疯狂地争当暴发户,谁还愿意种粮这个辛苦活?观念一变,楚国土地荒芜。他不失时机关闭通关通商口岸,没有粮食闹饥荒,种也来不及了,老百姓40%跑到齐国去了,楚国在无声无息的战场上败给了齐国,沦为粮食战争的最大战败国。
🌹代国狐狸比较多,很多人以穿狐皮大衣炫富。管仲因势利导。下令高价收购代国狐皮,代国这下高兴不得了,人人都去捉狐狸,不惜一切想赚大钱。狐狸越来越少,捉狐狸疯了心,谁还去种粮食?农业生产时间耽误了,国库粮空仓了。北方离枝国乘虚入侵,代国只得投降齐国。就这样,不动一兵一卒征服了代国。
🌹粮食战争的典型战例,如法炮制,累试不爽。后世从中借鉴,从中汲取教训,避免重蹈复辙。

🌹决一雌雄的吳越争霸,勾践东施效颦,不过釆用阴招下三烂方式,发动了一场对吳国的粮食战争。勾践先向吳国借谷种,夫差将上好的悉数如诺,勾践在偿还时,将谷种煮熟晒干交付,让吳国当年粮食颗粒无收。全国饥荒,饿死人无数而趁机灭掉吳王夫差。
🌹那些亡我之心的西方敌对势力,他们始终在布局粮食战争,让中国人放弃种粮或用转基因粮食输入中国,难道不值得警惕,釆取反制措施吗?殷鉴不远,不能掉以轻心啊!我们不能后悔已晚,遗恨千秋哇!
🌹2020年,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多国已经紧急应对粮食举措,保障本国长期足够供给,严格限制粮食出口。并非危言耸听,一场没有硝烟的粮食战争已经拉开了序幕。
🌹粮食万岁!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非常残酷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靠进口粮来供养14亿人口的大国,简直是痴人说梦。非常时期,人家不卖粮,突然撕毁合同,那将是欲哭无泪,不打自垮了。
🌹以全新的视野,超前的意识拓展我国粮食的生产空间,战略家科学家早就开始行动了。海水稻的试验成功,标志着粮食生产,已经进入划时代的变革的前夜。
🌹水旱谷物并举,让大海成为粮仓,让戈壁变为绿洲,科学家们紧锣密鼓在进行研究。袁隆平、许雷、高振宇、胡培松的团队正在攻克水稻技术难关;旱地谷物小麦茹振纲;高粱牛天堂、高士杰、邹剑秋团队;玉米陈彦惠、于尹、陈刚、曾三直等团队正在开拓抗旱抗沙新品种,适合各类土壤气候的基因旱物,使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

🌹随着农业机械化、农田网络化、信息管理系统的现代化,我们将从传统的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由农业大国华丽转身为农业强国,粮食生产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事业。
🌹粮食万岁,生命力在无限扩展;粮食万岁,在科学领域深邃石破天惊;粮食万岁,演绎着祖国万岁!
🌹四、农耕文化万岁
🌹世界第一农业大国,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历史悠久大国,沉淀了世界第一农耕文化。
🌹在草昧人寰的远古,我们的先民创造了图腾文化。这种图腾文化,不仅是民族的基因,而且是农耕文化的认同。正是有了这种认同,不论是东南,还是西北;不论是农耕,还是游牧,最终融合凝聚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龙图腾也好,凤图腾也罢,牛图腾也行,蛙图腾也实。只要有关农业的标志,都是农业的符号。这些图腾在中华大地上,纷呈着一体多元。
🌹管子是唯物主义者,他与先秦道家、法家一样,主张奖励耕战。相信自然的法则,这就是道。他的宇宙观是:“道之在天者,日也;道之在人者,心也”。道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在他的心目中:“道,虚而无形也”。道是自然的潜规,人们看不见,摸不着。人找到这种潜规,就必须因循这种潜则。
🌹早在新石器时代,大略是黄帝与炎帝的时候,我们的先民就创造了干支纪年法,农时二十四节令,规范种田的操作时间表。种田必须依照每一节令秩序进行。农作不得违背季节气候变化,如九宫格一样,不可僭越。不然,就会空忙一场。传到东亚地区,日本、韩国、朝鲜、越南,让邻居共享。
🌹农耕民族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神祗。这些神祗,实际上是耕耘者的理想化身,在农业生产中解决困难,在某些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典型人物,精神力量的代表,成为民间崇拜的偶像。受到人们的尊重,引为榜样,建筑神祇庙宇,寄托人们的希望。

🌹民间的神农庙、土地庙、龙王庙、山神庙、火神庙、雷神庙、谷神庙、药王庙、牛神庙、城隍庙、送子娘娘庙等,都是农耕主体民族创造的“中国神”。这些中国民间大神,赋予农耕民族的灵魂,农耕文化的内核,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顶礼膜拜的对象。
🌹对这个问题,管子作出了客观精辟的评价:“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在管子的笑谈中,这些神衹是老百姓推举出来,担任保护农业生产,在农业岗位上,各司其职的公务员。负责为农服务的使命,才能享受民间的香火,无愧于种田人的供给。一矢中的,说明主客关系。
🌹“明智礼,足以教之”。创造这些神祗,修建这类庙宇,是为了教化官民,凝聚人心以利国家的安定,用宗教信仰加强文化认同。这种认同,首先,“上身服以先之”。上至君王,下至百官做出榜样。逢年过节,率领臣工登社稷坛。拜天地,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种隆重的国家祭祀大典仪式,每年如例举行。现代的祭黄帝陵、祭炎帝陵高规格、大规模的程度,就是农耕敬天法祖的空前盛举。
🌹农耕文化根在乡村。民间的各种神祗庙宇,管子把这类建筑群当作民俗文化的课堂。功能分别是“道畜民和,德养民合”,通过这些庙宇教化人们敬畏自然,崇尚善良朴实。在乡间形成一种风气,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
🌹如同种田一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神祇庙宇建筑,管子指明了这种因果关系:“德之养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把神祇庙宇建筑纳入道德教化之中,将中国本土宗教有机融入社会,发挥“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替政府做文化义工,这才是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耕读传家,是华夏民族3000多年的血脉。而科举考试的创造,是耕读传家的画龙点睛之笔。在这种公平竞争机制下,成功造就了出类拔萃的儿孙,引为桑梓的荣耀。而祠堂担任着敬天法祖的道场,课训儿孙的学校,传播诗书的沃土,集资办学的的董事会,乡规民约的自治机构,是乡村文化的座标。
🌹农耕创造了非物质文化,千年不竭的源泉。神话、传说、打鼓说书、皮影戏、大鼓、乡土剧种,异彩纷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农作劳动,创造了扭秧歌、打夯歌、车水歌、上垛号子,响彻时空,让人回味无穷。

🌹农耕中国,展现了自己的艺术才华。绣花、剪纸、木雕、石刻、蜡染、印染、园林栽培工艺、烹饪饮食庖厨,走向世界舞台,在欧美的大都市,让异国陶醉中国农耕文化。
🌹传统的节日,是农耕的盛会。春节,是农耕民族共享的节日,打糍粑、捉年猪、祭祖宗,走亲访友,物资感情大交流的节目如期上演;元宵节社火沸腾,玩龙灯、舞狮子上庙,说彩贺新春将春节推向高潮;端午节鸣锣击鼓划船,千舟竞逐的热火,是龙图腾现场直播。
🌹我国农耕西南的少数民族,更是创造了独具自我的民族风情节日。壮族的蚂𧊅节、牛王节、仡佬族族的敬鸟节、羌族的塔子子会、坐山会、白族的农具会、三月三会、土家族的过赶年等等,不一而足。不少民族节目,搬上了世界舞台,在唐人街卷起了中国风。让世界各国饕餮中国农耕文化盛宴。
🌹由地方政府举办的各种节庆活动,绵延着农耕香火,嫁接现代文明,让农耕文化焕发青春。在新时代开创前所未有的局面,诠释着“”中国农耕文化万岁”!
🌹管子在重农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商业在流通中的作用。提出了“通货积财,富国强兵”的理念,釆用“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财”通过商业的媒介,达到“为兵之数,存乎聚财,而财无敌”的重要性,是先秦诸子重商的第一人。囿于主题,就不展开了。🌹不论是大统一王朝,还是割据状态的枭雄,他们都是管子重农思想的继承者与实践者。管子的著作,是时代的结晶,对于当今,仍然有指导意义。
🌹农民万岁,种田万岁,粮食万岁,农耕文化万岁!汇集起来,海纳百川,是中华民族的认同。三千多年搅拌,很多游牧民族向农耕转化,引拜炎黄庙宇,自认炎黄子孙为骄傲。这种认同,不是血脉,而是文化。很多民族改汉姓,用汉字,说汉语,就是例子。
🌹共鸣,中华大家庭的基础。在这个里程碑上大书:中华民族万岁!这个大合唱歌名:大中国万岁!
2020年6月6日客寓黄陂木兰乡小寨村蔡胡

(图片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