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
永 恒
作者:陈希祥(环县)
能够写下这个题目,是一组微信画面勾起了我的记忆深处的沉淀,我不能自已。
哦,看着这画面,心里老是犯难:人这东西,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当初要是那样?为什么那时会是那般的光景?为什么生活会给我们如此深刻的印象和刺激……
许多年前,那是一段难以描述的交涉和生活,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由于许许多多的挫折,由于不尽人意的勒索……大约又是那么一个让人难忘难舍的初夏的傍晚,我们都是无奈的在一种无声中悄悄地凝视……悄悄地退却……渐渐地远去……沉沉地忘却……我清楚的记得,我们都是十分强烈地做出着那么一种控制——控制了言语,控制了表情,控制了思想,控制了眼泪……甚至,我们还都十分自责地各自都从心底谴责着自己和对方:千万千万,千千万万都不能超越自我,做出傻事——拉一把对方,招一招愧手,说一声爱你,做一个飞吻!
后来的生活还算平静,我们都在一种传统的“良好约束”之下,慢慢地、有序地走入了各自全新的日程。只是,大约三年之后,还是那么一个让人深感窒息的初夏的傍晚,还是在我们最初相约相见、相谈相许的那棵青杨树下,她依然传统和沉默地站在那里,手里拘拘谨谨地捧举着的,竟是一个不算太大的、包裹却露出了四个角尖的一块玻璃牌匾。我十分道统地接过牌匾,我们似乎都没有过多地回忆或者表述什么,而是双双十分传统和自责地惭愧着、歉疚着,就在我要拆开包裹着牌匾的那张麻色纸张的时候,她却用手捂住了,她制止了我,她淡淡地说:“回去了慢慢看吧,希望你能够理解。”
我是在回家以后的好多天后,在一个妻子去了娘家、只我独自一人的黄昏时候,才拆开了这块牌匾的。原来,这是一个做工十分精致的自制性玻璃装饰镜框,面积大约60×80之间,装置为横平悬挂模式,框内材质以当时市面最具时髦领标的一种叫做吹塑纸的东西潜心剪贴,构图以松、鹤、食、风、云、雨六种主要元素构成,从左至右、自上而下,大致分为三行9个篇章……我懵懵懂懂,似懂非懂的反反复复看过了多遍,似乎依然还有许多的不解和疑问,最是令人有些炝然有些心酸的,倒是最后一个篇章,我大约看得懂,那是一个秋意苍凉的季节,一雌一雄两只白鹤,激情脉脉倾情厮守在了一棵苍松之下,两鹤之隆隆食胸的相对之间,那是雄鹤衔来吐出、示意雌鹤占有享用的一枚青青松果,缓缓落下,雌鹤娇喋依然,右翅微微煽情奚落于雄鹤,而又是激情张扬的张嘴去衔接那枚松果……就在这时,右侧偏上处,图意渺茫玄远之上,忽然传来一声凄凄呖叫,一只孤鹤半是留恋半是遗憾地凄鸣而去,飞过之处,留下来的,倒是一抹纷飞的泪雨,一阵浅淡的秋风,一丝飘渺的薄云,一袭无奈的凉意,一片缥缈的无着,一种无尽的意境和思绪……
我把镜框挂上取下,反复数次,最后的最后,我给选择了一个极为僻背的地方,终于还是把她给挂了起来……
时间一晃,就是30年过去,在这期间,我们似乎不常面见,有时就是一种有意的回避和躲开……但却一直都本分地挺撑了过去。
两年前的一天,我忽然收到了一个陌生号码的信息:信息没有过多的问候和述说,信息只用了间断的语言,似乎很是超脱很是笼统地哲理、思辨了一番社会和人生,我有些钦佩地研读了三遍,心灵深处,也似乎深有被她感染和打动地悄然说:“是的,人生在世,好多好多的时候,有谁能够完完全全地主宰和左右了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呢?!”
微信普及之后,我常常会收到很多很多熟悉和不熟悉人的分享和转载,也常常被其中的质朴和经典所感动。然而,一天,一个“不能忘记你”的微信给了我深深地刺痛和警醒:
那天
痛楚之极
呼不出抑郁
只好
看那枚青果
无奈滑落
被陌生衔接
心能
奈何
昨天
风儿好紧
几片青叶飘落
无依无着
雨丝淅淅沥沥
沐顶而灌
周身寂筱
向谁
诉说
蹊径
曲曲折折
来无源头
去处在何
孤独的飘飞
左左右右
风向南北
想那一声啸叫
回声来去
年年
月月
从此
不再心仪
高唱低歌
生活就是一日三餐
忘记就是最大快乐
论什么君子
道怎般洁高
凡人须走凡人路
平常好立平常说
相夫不二
教子恒说
情义何论
独付蹉跎
……
今天
累极之我
忽而一种
想靠的感觉
举头
仍然泪雨
侧耳
秋风萧瑟
向天
飘渺的云
鸟瞰
不是意境
而只
思绪往昔
历经辩证
人道问责
和
为你为我
为人为己
为天为地
为情为义
为世为礼
为为为为
为不尽的
支撑
挣扎
假定
取舍
拷问
和
折磨
……
哦,确信无疑,一定是她了,因为,这个微信,也正好9个篇章,而且,每一个篇章之背景,竟然就是30年前,她送我的那幅玻璃镜框中的9个画面,只是前后的顺序有些调整而已……啊,我的心,一下子,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
我给她回信,我要说明:忘却吧!这样有些太折磨人!
可是,手机上的提示是:消息已发出,但被对方拒收了!
三天后,我又收到了她的微信:“我只想把我的那心给您看清而已,仅此而已!从今往后,我会再次……再次……死心、忘却!我不会打扰您了!”
我无话可说!也只是在心底再一次概叹道:哦,人啊……人……
————(原载于本人散文小说集《细雨沁心》,本次有小修改。)

作者简介:陈希祥,男,汉族,甘肃省环县人,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先后在《中国人口报》、《甘肃日报》等报刊、网络发表散文、小说、诗歌等稿件。参与过《奋进中的环县》《环县文史》《东老爷山志》等书的编写工作;出版有《影神》、《细雨沁心》等个人作品4部,成稿电影文学剧本3部。现为甘肃省作协会员,庆阳市南梁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政协环县第六、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