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话题要从诗人爱玲说起,别以为我是在讲一个名人励志的故事,本人从不屑于煲鸡汤打鸡血,若说煲,只煲苦口婆心的江湖黄连汤。今朝一番口舌,却也不算黄连汤,不过是熬一瓢满舀因果的小善缘。
爱玲和我是同学,毕业之后没见过几次,去年受邀出席了由山西省文学院和山西省诗词协会共同举办的任爱玲诗歌研讨会暨《尘世之光》首发式,并终于得到了她的专著。专著放在案头有好久好久了,一直没有去读,这都是缘于我近几年的阅读惯性:不读活人的,不读女性的。疫情来了,圈在家里,女儿把没读过的书倒腾出来,着了魔似的没白没黑读爱玲散文集《静水潺湲的日子》,且和我有没完没了的问题,劝我也好好读读才是,批我只拿人家的东西不看看主人是谁,这是不尊重作者,还应该把你的想法告诉她,这样才对得起作者云云。女儿说得挺在理,应该把自己的看法讲出来才是。由此,我也细细品味起爱玲的诗文来,一读还真舍不得释卷,久违的清新生气扑面而来,恨读之晚也。爱玲笔下草木有思想,山水有灵光,明暗有蕴藏,充盈向上,大爱大仁,奇警而又温馨,平静而又温婉,清刚而又沉实,逸飞而又曼妙……最是他的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一股安详之气,只需读过几行,便会感到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过的白鹭,安详自在,若一位贤哲对意识形态的治疗和安抚,不依靠宗教而在诗文中可获得精神安慰和灵魂升华。加之爽利明快的文风,读来更觉心灵激撞,意绪纷拔。我为文中的精致、精湛、精采所打动,心底泛起一波又一波感受、感想、感慨、感怀……我想提笔,但又有些纠结:其一,爱玲尽享了所有的荣耀荣誉,名家大腕好评如潮,无需我水墨丹青一番;其二,我们是同学,同学写同学,比较犯忌,说深说浅,不好拿捏;其三,爱玲是作家,大名鼎鼎的诗人,提笔写同学,有蹭热沾光之嫌;其四,我文字蹩脚,艺术修养不够,没有才情,非博学之客,写不好反受其辱。可是,不说出来心里又觉得堵得慌,好在是在自己一亩三分田里涂抹,索性有了如下的文字。

爱玲这些年在报刊上发表了大量诗文,出版了多部作品,现是太原市高级教师。语文学科带头人,省级骨干教师,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会员,有文集《月满西楼》、《静水潺湲的日子》、《许你一世清浅》,诗歌集《今夜西窗又雨》、《尘世之光》及《桃花扇(评注)》等六部。多篇(首)作品刊载于《山西日报》、《都市文学》、《九州诗文》、《当代诗人》、《诗意人生》等报刊。2017年荣获首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提名奖”。2018年在山西名胜古迹风貌征文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在2018年第二届“阳光杯”短诗大赛和2019年全国首届“文学高地”诗歌大赛中,均荣获“十佳诗人”称号。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依我之管见,诗歌是大道,是安身立命的基石,在诗写路途上,爱玲有着一颗高尚挚爱的灵魂,始终保持一定水准和精神质地。发现自己,把握自己,创造自己,实现自己,不竭地轮回,反复地推移,如今,她已是三晋文艺界有影响的诗人了。朱光潜说过“文学的最高境是诗“。诗歌上接天,下接地,探悟宇宙,折射自然本真,聚焦人间百态。诗是发自人的内心深处的灵魂的吟唱。歌者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观万种情,理万种思、提万种神。诗歌贴近灵魂,吟咏灵魂,滋润灵魂、呼唤灵魂。爱玲的诗作把成功与失败,高尚与卑微,暗淡与光明,得意与沮丧,深刻与浅薄,愚忠与无私,爱与恨,大江东去与小桥流水,山花烂漫与秋草凋零,引吭高歌与低吟浅唱……这些生命现象的思考、感悟、提炼、展示,始终当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爱玲的诗作紧扣历史和当下,深入事物本质,挖握人性深处的灵与光,进行现代诗的创新,使诗歌内在的节律、节奏和外在形式的字、行、句的结构等有机融合与统一,具有浓郁的诗情画意。境由心生,意从情出,读来意绪不觉随着文字,被带到山幽水静之中,这也成就了作品吸纳百川、汪洋肆意的美丽风景。
爱玲的作品贴近人本,聚焦灵魂。写尽了人性的复杂多样、人情的冷暖疏亲、人格的美丑尊卑。尤其是她用文学的方式思考,若走在哲学前面的探险队,探讨着诸如人生、爱、理想等人类永恒的哲学命题,为心灵保留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读来如挚友对谈,推诚相与,晓畅易懂,朗朗上口。一经捧读,回肠荡气,和声四起。或剖析至理,参透妙谛,或谈论人世,谈言微中,读之触怀神游,不见一块肌肉,却处处充斥着力量,作品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使诗歌的功能实现得更加充分。
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可抒情志,观世情,通人心,亦可怨刺上政。诗,可兴日月山川,可观岁月山河,可抒世情民风,可寄离合爱怨。诗有哲学的境界,这是爱玲诗的别具之处,似炉烟漫漫,如清凉光阴,诗作端雅天然,安静无争!诗意境界渗透着她的个体经历,独具的才华与激情。
爱玲诗歌抒写的不是视觉文字,甚至不是语言,是精神的静谧。她笔下无论万木调零的旷野,宁静无声的雪夜,苍茫无际的江海,还是色彩纷呈的世相。动乱喧器的日子,都是当下这个时代的风景,这个时代的灵魂。
爱玲是一位激情饱满的歌者,真性情的诗人,绝非那些整日打着艺术民主,创作自由旗号忙着拿小事写文章的附庸风雅,争点名声,落个诗人桂冠的沽名钓誉之徒。诗歌的高度源于她思想的高度,我们看到那些平庸的诗歌,它们不是完全失败在语言和形式上,而是失败在思想的平庸上,失败在“头上安头”的重复上。说到底,是失败在做人,失败在诗外功夫。
爱玲在社会的风雨当中洗礼着自己的灵魂,在繁琐嘈杂的小事中锤炼着自己的秉性,在无常世事里锻造着自己的兰心蕙质,在流年里等待花开,处繁华中守住真淳,于纷芜中静养心性。正如法国著名诗人密茨凯维支说:“诗人不仅要写,还要像自己写的那样去生活。”
爱玲对于人生,一直怀有一种不可言说的热爱。这是留给大家最深的印象。爱玲那时是班上学霸,又是学生干部。学校里经常停电,此时教室里第一个亮起烛光的总是她。还要把蜡烛切成小段分给其他同学。她的一本《现代汉语词典》在班上同学手中流转,大家共享三年,而她则使用《新华字典》。这些今天看来微不足道小事,但在经济拮据的年代则太有爱了。如此的小善缘太多太多了。歌德曾说:“永恒之女性,引领我们提升,用梦想和行动点燃生命激情”。一个情感丰沛、高贵灵魂的女性就像一颗不夜的明珠,光芒四射、熠熠生辉。
她博学而不停,笃行而不倦,超越了琐碎和庸俗。岁月更移也从来没有让她放弃过对精神领域的建构。斗转星移,一刻都不停止。事业的发展,专业的成长,不靠天,不依地,全靠她自己,认真地生活。她不断学习,不断修炼自我,不断向上。她能洞悉一切,始终散发出她独特的魅力。她37年前写给我的毕业赠言,我仍记忆犹新;“人生的数学系里有一个永不为零的绝对值——奋进。”这就是她对人生的态度,也是她奋斗不息的动力和精神之火。
爱玲在漫长的岁月中,无论顺境还是逆境,还是周而复始的生活洗礼,始终悠远笃定,面带微笑。在任何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够勇放地、有尊严地生活,默默地抵御着漆黑无边的庸碌和蒙昧,保持了一颗随意平和的心。她让心中的花开,将种种苦难化为唇边云谈风轻的一抹微笑,然后,用爱抹去时代的艰辛。她温柔了岁月,惊艳了时光。这样内外兼修的女性,才能散发这样迷人的光彩。这种光彩不随时间的流逝,年岁的增加而减退消散,反而在任何人生境遇下都能迸发出生命能量。
爱玲也许不是名媛,但有着自我的性灵与骨气,以及与逆境共处的智慧和强烈的个人魅力。灵魂积累的财富充满着一缕缕的香气,让平常的日子一点一点地清丽脱俗。人生忙碌,谁都不肯停下匆匆的脚步。如今,人们的脚步太快,一个个物质利益的诱惑,一场场无法喘息的竞争,竟不管灵魂是否同行。不知不觉,有了太多的精神垃圾无处安放。这些人,只关注外部世界,却从不关注自我体验,于是把日子过得越来越槽。但爱玲能够在一座平凡的城市做一份平凡的工作,在烦琐中形成安宁、乐观、宠辱不惊的品质,洗尽铅华,淡淡地散发出精神和心灵的芬芳,不为那一番番挫折伤筋动骨,也不为事业有成就虚张声势,也不因家庭琐碎便歇斯底里。纵然生活百般磨难,也不让焦虑和戾气浸透生命。
爱玲是位情商、智商极高的诗人。爱玲能把一份简单的工作中做到极致,并找到人生的价值,收获成功,一步步走上了更加成熟的道路。也许她不是传统价值观念中奋斗女性的样板,但她对生活的虔诚和执念,没有让自己成为空想家。她确定了自己需要什么,并勇敢去实践,她只做不说。人们也许不看好的微不足道的点点滴滴,她却能做到一个境界。爱玲曾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我们几个作业常欠账,是“老赖”,可她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一遍又一遍一番又一番上门追讨,愣是把我们治得服服帖帖。她是班里借阅图书登记簿上最多最频繁的一位,课桌上摞的书多出我们好多倍。她也是校园广播站递稿最多的一位,她能吃苦,不服输,始终笔耕不辍,如今,终于成作家,成为诗人。
她说,读书不为别的,是让书里的那些精神光线或美学营养,照亮我们,提升我们的心灵视力,滋养和愉悦我们的人生。读爱玲的诗文若一场全世界的旅行,可领略全人类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英国著名诗人拜伦曾经说过:“一滴墨水可以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可以改变无数人的命运。“选择一本好书,不仅可以品味一时,更可以受益一生”读爱玲的作品,不仅可以领略散文、诗歌的真款,且能同时启迪心智,陶治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倘若在有苏青、唐瑛、张幼仪、吕碧城、郑念、潘玉良、郭婉莹、江冬秀、王映霞、蒋碧薇、阮玲玉、陆小曼、凌叔华、许广平、林徽因、福芝芳、孙多慈、张爱玲、萧红、宋清如等的朋友群里加入爱玲,我相信,她们一定会引以为荣。
爱玲遵从希腊学者所奉行的律条:住不求舒适,衣不求奢华,简朴生活,远离奢靡,把头低到尘埃里,去寻求尘世的微光。同学、师长、亲友、学生,只要有求于她,她从不推辞,付出了,不去寻求回报。她默默行善,自己却浑然不知。和她在一起,总能让人收获许多感悟,从她身上,总能让人感受到了虔诚和仁慈,学会行不为恶,思无邪念。
爱玲始终将目光朝向高远唯美的外在世界,这给了我们极大启示:生命无法延长,但是可以越拓越深,直到拓出一眼清泉。你尊重生命的价值,人生才会变得有价值。并非人人都能做居里夫人,并非人人都能做特蕾莎修女,但是只要你有人生规划,有一颗乐于创造的心,就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即使有些人的躯体已经归于永恒的寂静,精神却依旧可以引领我们提升。走近她们,也就走近了高贵的心灵。保留灵魂的高贵,美丽的灵魂便可以翩翩起舞,并引领我们穿越迷雾,走过生命的黑夜,让日益空虚的灵魂沐浴爱与善,让内心真正拥有安宁与勇气,从而可以穿越人生中的隧道,寻找生命的美好。否则,诗和远方就是苟且。
世界的繁杂是我们每天必须面对的,快乐或悲伤,丰富或乏味,不过一念之间。所以,我们需要借着这些优秀女人的人生,让自己狭窄的人生得到拓展,做一个思虑长远的人。不管你在什么年纪,都不要计较眼前的苟且不被内心的弯弯绕绕所羁拌,要有宽广的胸怀和足够的自信,用专注与热情持续浇灌自己的人生!当一个人内心的欲望越强,他做成一件事的概率也就越高。心在哪儿,收获就在哪儿。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人的努力是无限的!人生最大的勇敢之一,就是经历伤痛之后,还能保持自信与能力。这才是内心真正的强大与独立。
执一杯清茶,遥望逝去的时光,淡看花飞花谢。生命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生命的花开,无论繁华或衰败,都是人生的必修课。为自己能活出精彩永远是最有价值的追寻。你若阳光,世界也会因你而夺目。
静水潺湲。时空所限,我无法将其诗文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对一位女诗人的溢美之美也该打住了。最后,我想说,女人你来读读,男人你也来听听。

裴崇飞,山西兴县人,一九六四年生,毕业于山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师,省市级语文学科带头人,专业论文《记叙文的真实》《人物命运---艺术提炼的主旋律》《语文教学评价浅见》《语文教学方法的新认识和新拓展》《语文教师的必备》《怎样呈上一份高水平的语文答卷》等先后在《重庆师大学报《中国语文教师优秀论文集成》《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获奖作品精选》《方法》等杂志社发表或录编,《汉字改革的归宿是拼音化吗》获得全国大学生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著作《为语文说说话》为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