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上水乡,大美无言》
——再游普者黑随笔
文/萧润泽
第一次去普者黑是“爸爸去哪儿了”热播时节,整个丘北县为迎接第一波自驾游潮,做足了充分的准备。
记得到达时已是晚上10点左右,安顿好住宿,立即晚餐,街上车水马龙,餐馆热闹非凡。美食之中,餐厅老板一句话把我们吓了一跳。他说:明天早上六点钟后,景区的车至少又要堵二,三个小时。于是我们一行决定:第二天早上4点半就起床向景区挺进。
曾记得出发时天还没亮,我们在荷塘中间的道路前行,在沁人心脾的空气中,直达景区深处的青龙山下停车场。跟着感觉走,这次算跟对了。我们随一批摄友爬上了山顶,俯视普者黑的日出美景,心旷神怡。随后兴奋地在山水田园间穿行。当时留下了:“彝乡青山千秋画,荷香流水万古琴”的感慨。
当离开后才发现,没有湖上泛舟,弥补上次遗憾也成了此行的必修课了。

从弥勒出发,乘高铁30分钟就到达普者黑,换乘专线,半小时即到景区。或许是故地重游,首先从情人桥开始观光。
阳光穿过云雾,洒在湖畔,站在桥上,放眼山川,小舟成群结队地泛过廊桥,在荷道中穿行,打水仗的游客,你来我往,没穿雨衣的,湿透了衣衫也乐此不疲。激起的阵阵涟漪,演绎出“荷在水中长,水在荷中流;舟在水中行,人在舟中笑;蓝在水中映,花在荷中开”的生动画卷。远处的奇峰,在阳光的映照下,格外秀美。忘我之景,真应验了陶渊明的“不知有汉”。

突然一匹马进入视线,它摆动着身躯,心无旁骛地吃着草,其憨态可掬,怡然自得的模样,勾勒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一步一景,移步换景,景随身行,景景相依。
当来到青龙山下的码头时,乌云遮住了阳光,丝丝细雨润泽着这片大地。我们乘兴去“火把洞”观光。刚一进洞,就被琳琅满目的钟乳石迷住了。漫步其中:石笋如林,厅堂满布,在灯光的映衬下,水潭映景,梦幻天成,别有洞天,彷如进入了童话般的世界。
一出洞口,一米阳光把眼前的水乡装点得美轮美奂,大家竟异口同声道:大美无言。真切体会了南怀瑾先生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的境界。
湖上泛舟彻底把大家的艺术细胞激活了。一浆一歌,一浪一曲,从“让我们荡起双桨”,“洪湖水浪打浪”到“我的祖国”,拉动了众多舟友合唱,歌声在荷塘上空萦绕,舟与舟之间打水仗,也跟着节拍嬉戏在荷塘之中。
两岸的莲荷都是野生的,这是大自然给勤劳的彝族儿女无私的馈赠。婀娜多姿的荷花还有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相传普者黑村寨的何姑娘,在情人湖上与“菜花箐”的苗族小伙阿多相识,在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时节,两情相悦。常在荷叶丛中幽会。被何家老爷发现后,由于何姑娘是大家闺秀,而阿多家则很穷,门不当户不对必然遭遇不测。被赶走后的阿多因病客死他乡,而何姑娘带着白纱,年复一年划船来到荷叶湖痴等阿多归来。荷花是有灵性的,它们被何姑娘对爱情忠贞不渝的真情深深地感动了。一夜之间,红荷花全部变成了白荷花。
望着满湖的白荷花。柳永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或许是该故事的情景写照吧。
归途,山水之间的白荷花故事,使我陷入了沉思:这云上彝乡,充满了人文情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万物皆有灵性。在人类文明的今天,我们更应该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把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作为奋斗目标。使锦绣中华更加壮丽,让大好河山更加多娇,这是多么今人神往呀!
萧润泽于虚无斋
2020.08.17.



【萧润泽篆刻艺术简介】
萧润泽,曾用名肖洪,号虚无斋主,法名源泽居士。现为重庆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书画院理事,重庆市老年大学书法系老师。
一九八六年,参加西南四省(区)五方篆刻联展。一九九零年,其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三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览》;一九九一年其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全国第二届篆刻家作品展览》。其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省级以上专业展览,被海内外好友广泛收藏。


【朗诵者简介】静秋,陕西旬阳人,自幼生长在天然太极城,一位热爱朗诵艺术的爱好者,喜欢用自然淳朴的声音传递一份感动,再塑文字魅力,用真挚细腻的情感倾吐心灵之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