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意境的构造与诗人的关系说起
—— 浅析陕南瘦竹诗中的情感
无枪的将军
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一首诗歌所体现出的美感,不但是在词汇、修辞、分行等所描绘出的表象中存在,而且它还潜藏在整体结构的缝隙深处,是一种来自作者个性的情感独白;而再评其所体现出的美感度,却似乎又同作者自身所赋予情感的尺度以及唤醒读者共鸣的深浅紧密相连。
譬如,陕南瘦竹先生这首《老家掐灭穷困里疯长的虱子》里的情感与意境的构造:
风雨翻阅着日子,愈来愈深的褶皱
阳光晾晒着生活发霉的插曲
三两声狗吠,吼出清贫中不离不弃的坚守
一截硬朗的骨头,撑起父辈们阴云密布的天空
撕开黑夜一角,吐出星星的梦呓
为明天填写的段落,指点路径(摘自2020年第二届开城杯“家园”主题诗歌赛三等奖获奖作品)
这里前两节中作者用‘翻阅、褶皱、发霉’呈现出了一幅岁月无情且又平庸的沧桑画面,而此处的‘愈来愈深’却表现出了一种类似于前途渺茫的无助感;
‘三两声狗吠,吼出清贫中不离不弃的坚守\一截硬朗的骨头,撑起父辈们阴云密布的天空’
这一节从层面上带有几分嘲讽的语气存在,但抛开嘲讽去理解,间接中也表达出了一种潜在的精神,而对于这种精神的描述,作者此处用了‘不离不弃的坚守、一截硬朗的骨头’来强调所述事物的本质;
‘撕开黑夜一角,吐出星星的梦呓\为明天填写的段落,指点路径’
这里比较抽象化,作者用‘撕开黑夜’来表达内心的希望或期望,用‘段落、路径’来强调其所希望或期望的事物,此处也有一种打破和突破的意思存在;
老家身居简陋,布衣褴褛
一一掐灭穷困缝隙里疯长的虱子
如山的身影,逆着冰霜的袭击
让种子在一粒粒汗水里分行
让收获在厚厚的茧子中伸腰
伫立起季节最朴实的理想
从青丝染成白发的光阴里
我看见林立的大厦替代了故乡的愁颜
城市迁移了老家的户籍(摘自2020年第二届开城杯“家园”主题诗歌赛三等奖获奖作品。)
这里作者从‘老家身居简陋’开始细分前段的情感,也是一种佐证的表现手法,在细节上来加以修饰主题。
而‘如山的身影,逆着冰霜的袭击\让种子在一粒粒汗水里分行\让收获在厚厚的茧子中伸腰
伫立起季节最朴实的理想’却表达出了作者内心对于脱贫的期望以及他所憧憬的画面;尤其是‘伫立起季节最朴实的理想’则从情感上强化了内在的期望值度。
‘从青丝染成白发的光阴里\我看见林立的大厦替代了故乡的愁颜\城市迁移了老家的户籍’
结尾处作者用‘从青丝染成白发的光阴里’开始隐晦的转折,显示出了时光流逝一切物是人非的伤感,但后面‘我看见林立的大厦替代了故乡的愁颜’却是画风一转,呈现出了一种变迁后的新面貌。
陕南瘦竹先生这首《老家掐灭穷困里疯长的虱子》其在意境的构造上,比较具有梦幻形态,而段落间的衔接显得非常完美,层次分明;最妙之处在于,他采用了恍如回忆的手法,加上对比的描述,让前面叙述成为铺垫伤感的回忆,而这首诗也显示出了作者高深的文学修为及对情感倾注游刃有余的尺度。
他在情感的张弛与意境的融合中所呈现出的美感;亦如,以下几首诗中的描述:
在丰收舒展的巨幅画卷里
一把行走的犁铧
始终在风雨中大放光芒
《农事》(摘自2018年中国乡村第3期“金秋十月三等奖”作品)
草木在发黄中点缀着韵味
而那些临近消亡的蝉
依然将一首热爱的歌谣
声情并茂
不急不缓
从生唱到死
《秋天刚刚站起》(摘自2019第3期年陕西诗歌)
看那一颗颗熟透的玉米
刚好同我的欢喜看齐
它的高度就是一炷香的高度
约等于怀念的高度
《一颗颗玉米同我的欢喜看齐》(摘自2019年首届安徽诗歌“诗意金秋”全国诗歌大赛提名奖:《秋天在汗水里流香》组诗)
人们说秋天是人间的库藏
可以掏出欢喜梦想
也可以掏出疼痛悲凉
而我随便抓取一把
就掏出了祖辈们浓得化不开的乡愁
亮堂了黑夜中张望的村庄
《吟唱流金泻银的大美》(摘自2019年首届安徽诗歌“诗意金秋”全国诗歌大赛提名奖:《秋天在汗水里流香》组诗)
当读完陕南瘦竹先生组诗后,我发现作者内心有一团冉冉的火焰,而这种火焰却正是这个季节所特有的,也是其内心的某种共性特点,于是我特别选了以上这首《老家掐灭穷困里疯长的虱子》作详解。
而从以上几首诗的片段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与秋天的种种情感纠葛,这种纠葛并不是明目张胆的争斗排斥,反而却是一种来自其骨子里温馨婉转的情感特性;当读完陕南瘦竹先生秋天的组诗后,我对于他所描绘的画面如有所思,而他展现出来的精神,却又是一种诗人内心的奔放及潜藏的呐喊。无置可否,作者是偏爱这个季节的,或许,是因为这个季节它既有收获的喜悦,又有落叶的凄凉,既有绚丽的色彩,也有萧瑟的画面,既是作者眼里的伤感,也有无限期望的延伸……
陕南瘦竹先生的诗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运用上显得非常流畅,尤其是词汇的运用更是显示出了其高超的文化底蕴,他用词讲究,词藻华美、不偏不倚且又恰到好处,虽然他的诗皆是以宣泄情感为主,但却总会给人留下赏心悦目之效果;
而他在分行上也是独具魅力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在分行中体现出了句间寓意的完整性,但又不显得累赘多余,抛去了以往分行‘不分则分,分则不分’的弊端,从而在其意境的构造及情感的渲染下更是显得层次分明,张弛有度,又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触。

作者简介:陕南瘦竹,原名叶柏成,陕西省紫阳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紫阳县麻柳镇人民政府。
在《星星》《人民日报海外版》《诗选刊》《散文诗》《2013年中国散文诗》《2014中国散文诗年选》《2018江西散文诗年选》《散文选刊》《江海诗歌》《短篇小说选刊》《北极光》《检察文学》《青海文学》《黄河文学》《河南文学》《中华文学》《长江诗歌》《大别山诗歌》《名家名作》《陕西诗歌选》《青年文学家》《2017中国微信诗歌年鉴》《中国建材报》《华侨报》《世界日报》《青海文学》《中国江海诗歌》(第二卷)《辽河》《中国诗选刊》《海外诗刊》《陕西工人报》《教师报》等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和文学艺术评论等。
著有小说集《听左手与右手讲故事》和诗集《雨弦风笛》,2017年8月诗歌入选《长安风诗歌十人选》,2018年10月诗歌入选《当代诗歌100人选》。

作者简介:
无枪的将军 本名:何天軍,重庆万州人,
诗人、诗评人。
一个爱诗的80后汉子,虽写诗多年,却始终无法写尽世间的柔情与沧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