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稿:
世界诗人名人展总编辑老男孩
世界诗会常务主席郭丹(美国)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我在美国生活的感受》
文/ 铁 汉(美國)
誦/ 郭 丹(美國)
樂/ 巫娜-平靜的喜悅
时间真快,一晃来美国生活十年了。说起自己在美国的生活感受,一言以蔽之,乐在其中,其中也有一些事情的心历路程吧!

一个突出的感受,是感到了遗憾不懂英语的难处。总的来说,因为不懂英文,与美国主流社会接触不上,与普通美国人更多的是欢笑声中的指手划脚,谈不上拉家常,聊大天。所以,最开心的还是在华人圈里混,确切地说,又不懂广东福建话,只能跟说普通话的人为主的群体里混,对美国的生活理念都是从华人那了解的,应该说是华人站在华人的社会去谈美国文化,写美国社会,未免有些偏颇,也过于简单化了。
因为语言不通,生活中也常常闹出笑话。比如,我们住的公寓,基本上是美国白人,黑人、华人很少。就是华人北方的有三户,还点头说话,广东点头不说话。我喜欢热闹,喜欢侃大山,可沒人跟我聊啊!于是,我就主动找一个常打招呼的临居皮特,请他教我英语,我教他汉语。怎么交流呢?我想了一个办法,运用手机的中文翻译软件,把要学的一句话写出来,然后由皮特朗诵,我跟着学;然后我说中文,他跟着我念。这个方法又把我丢失了的许多单词都捡回来了!

我感到要在美国生活,先要过语言、文字关。当初,我一踏上美国国土,第一个决心,就是非要学好英语。于是乎,一有机会就拜人为师。
说来我的第一位外语老师是一个好心的无家可归者的流浪汉。我在主街的咖啡馆结识了一位叫艾拉的美国人,意大利后裔,五十开外,身高马大,满脸的大胡子,总是提着一个大提包行走在梅尔斯镇的主街上,也时常在图书馆里看到他看书睡觉,时间长了,我知道他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我和他每天晚上七点到八点相约在咖啡馆。每天我都会给他带去中国食物,他很喜欢吃中国歺。春夏秋冬,风雨无阻,每天晚上学完英语,陪伴他走出咖啡馆,去镇上小火站的棚子里休息。有一年大雪纷飞,我送他到了火车站的棚子里时,发现他的脸上的胡子都冻住了一个大冰块儿,当我离开他再回头望去的时候,他象一尊雕像,一动不动地坐在长椅上,目不转睛地看着远方....

后来,我了解了艾拉,知道他是一个学考古学的老大学生,后来当了大货车司机,积劳成疾,却始终没有成家,失业后再也沒有就业,便离开他的兄弟家已经三年了,就流浪在这条街上,他说,这个小镇是他走过的许多镇子治安最好的一个镇子。镇上的人也都与他和睦相处。我们在咖啡馆里念英语的时候,时常会有人默默地把美元放在桌子上转身离开。正是艾拉教我学会了标准的二十六个字母和四十八个音标发音,受益匪浅。
2017年,我认识他的二年后,政府给予他生活的帮助,住进了另一个城市的公寓,去年他特意回来与我们相聚。

在这之后,我在摩顿公办学校学习,这是排队等名额的免费学习外语的,排了近一年才上了老年班。英语教学,很吃力,从老年班升级到一年级,克苦地学了两年;尔后又有三年参加了哈佛大学开办的免费英语班,笔记本用了十多本,也象学生时代一样背着单词。但是始终没有解决与美国人交流的难题。人家说话的发音听不懂,我说的词美国人不明白。日久天长,终于把记下的几千个单词,不能说所剩无几,却也大都失去了实用的意义,这是一个非常遗憾的事情。
近十年,在参与华人活动中,也是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多干实事。早期,帮助华夏文化协会做中西文化交流活动;参与创办了巜中华文化沙龙》;参与组织了巜新英格兰知青联谊会》及其活动;参与了麦德福老年康复中心的简报编辑工作;参与了和平统一促进会的活动;还担任了世界诗会好莱坞总社总顾问,发挥着余越。其中,组织“新爱尔兰知青联谊会”的心历路程,让我难以忘怀。
知青是一个当代有着上山下乡经历的特殊人群。在波士顿也有一批“洋插队知青,如今都已经六十开外,如何把他们组织起来,共同抱团取暖,成为我三年前的思考。

我的想法与《波士顿周末》主办人王宏晨一拍即合,两年前的春上,在牛顿中文学校召开了联谊首次联谊活动,虽然谢绝了一些朋友的出席,可会议室仍然坐无虚席。新闻界的李强记者进了采访报道;美术协会的会长梅雨国赠送了“知青不老”的横幅,知青子女、摄影师专为大会现场摄影,知青们多才多艺,欢呼雀跃,纷纷上前表演了独唱、合唱、小品、相声、舞蹈,引发阵阵掌声。会后建立了知青微信群,成为日常沟通交流聚会的信息载体。记得有一位女知青群友意外出了车祸,当我们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医院探望、陪伴,这令她十分感动,凭坚强的意志,身体恢复的非常快,如今我们也成了好朋友,更加珍惜“知青情”。我深深感到,在美国虽不懂英文,却也在华人华侨中找到了自己的生活乐趣!
我的第二个感受,就是在美国,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有更好的生活。体验“洋插队”
歺厅打工挣美元,甭提心里多高兴啦!我先后在“燕京”、"福瑞”、“青岛园”、“韩国歺厅”等十来家歺厅打工,每天早起晚归,唱首歌行走在黑夜的回家路上。尽管每天十来个小时的马不停蹄的刷碗、切菜、拖地板搞卫生,但是比起年轻时在陕西刨地扛麦子、在内蒙下井挖煤受的苦,这点活,就是享福啊,还学会了手艺,更重的是结交了了很多新朋友!这里还有个说法,燕京歺厅坐落在哈佛大学的对面,每天都是人满为患,服务员、厨师的工作量很大,偷懒的人在这干不了,店主也不要。这个店生意兴隆,凡是从燕京出来的工作人员都成为歺饮业的抢手货。

几年前,由于合同到期不再出租了,燕京停止下马不干了,每当我找工作的时候,一听说我是在燕京刷碗出来的,不但都雇用我,还主动给我长工资!日工资从最初的55美元涨到了70美元。后来,年经大了,家人不让我去打工了!在打工期间,接触到不少留学生来歺厅打半工,勤工俭学;接触到不少在大陆事业有成,可不懂英文,只好改做厨师。
我在瑞福歺厅打工时认识了张师傅,今年还不到六十,可我们的交情却有五六年了。他为人处事忠厚,广州军区大院长大,一家三口亲属移民,居然抽到了政府房,他说,赵哥哪天请你吃大餐!谁知道,三个月后,再见到他时,说:赵哥,我滩上事了,离婚了,净身出户。他一个人不仅租房住,还要承担女儿的生活费,充满了艰辛。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张师付看我年轻大,快下班收拾东西准备回家的时候,总是默默地帮我拖地、倒垃圾桶等脏活累活,这也是成为我们今天无话不说、交心的患难见真情的朋友吧!

我的第三个感受就是晚年有机会享受美国的生活环境,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运啊!美国就像一个大花园。前几年,我办了老年人月票。居住在波士顿北郊的梅尔斯小镇的主街上,很美很静,常常在咖啡馆买上一杯咖啡,拿本小书,坐在朝窗外的椅子上,时常会欣赏到过往不多的人和车,微风细雨中更加凉爽舒适透,令人留恋忘返。
为了美丽的波士顿大学城,常常从地点不同颜色的地铁,从这头做到那头,下车逛城市;坐车坐各种公交车的站,到处去游玩,其中也参观了十几所大学,并与那里的中国留学生交流。还坐火车参观了宋氏三姐妹上大学的校园,给我以人生的启迪。慢慢地熟悉了波士顿,认识了波士顿,无论在城里还是在城外,无论是偶然路过还是天天生活在那里。那里的风景你会永远看不够。

一到美国被处处的风景折服,很想学习写生,把这美丽的风景画下来。就说教堂吧各式各样,令人感动。后来,就用拍照的方式,把这里的美传给大洋彼岸的亲朋好友。每天乎吸着新鲜的空气,让人感觉浑身充满活力。
我爰上了美国,也学着像美国人一样热爱自己的家园。我认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每次碰到她发现,下了公交车不是过马路回家,而是,把发现路边的碎纸片、废弃的塑料瓶、袋子都不声不响地捡到自己的书包里。当她发现我看她的时候,我伸出大拇指,她只是微笑着,依然行走在主街上。正是这位老人,叫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文明城市人民建,文明城市人人建的道理。爱上了美国人民的友好,感谢美国!

作者简介:
赵铁汉,1948年出生于北京。1968年陕西延长插队1970年转入内蒙兵团,1984年脱产上电大专科1986年毕业,借调中国青年杂志农青刊校,1990年正式调回北京,在基层从事文化教育、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工作。
2002年担任北京中华文化促进会社区文化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曾在国内外报刊杂志发表诸多文章及文学作品。
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好莱坞总社】总顾问,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大赛终身评委 ,【2·1世界口罩日】最有力宣传者,2020年荣获【2·1世界口罩日】世界人类贡献奖。现定居美国波士顿生活。
金牌主播郭丹简介:(美国)
郭丹,英文名Diana,2006年杰出人才移民美国,旅美华侨,定居洛杉矶。历届美国华人春晚总主持人,主持过洛杉矶中美电影节欢迎晚宴,以及洛杉矶华人各种大型演出活动。
主任播音员,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甲等,从事播音主持多年的资深媒体人,洛杉矶华语电台新闻主播主持人。
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常务主席,金牌主播,世界精英朗诵团常务团长,世界诗会好莱坞总社总社长,世界爱情诗刊总社总社长,世界戏剧影视协会主席,世界诗歌翻译委员会主席,【峰丹世界工作室】创始人,世界诗歌联合总会大赛终身评委。
在喜马拉雅FM拥有个人创作音频平台—— 郭丹朗读书吧 。
擅长:播音、各类主持、朗诵、解说、配音及活动策划等;爱好绘画、音乐、电影、烹饪、编织等;热爱生活,热爱朗诵及表演艺术,醉心于中英双语有声语言的传播及声音表达等方面的研究。
2000年曾担任新加坡第四届“陈焕生杯”华语大赛评委。2002年名字及业绩被收录进《中国当代播音员主持人大典》。
2019年其作品《淡定自在,风骨犹存——我和美国现任交通部长赵小兰的不解之缘》被收录进在洛杉矶出版的《情系中华——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十华诞纪念文集》。
2020年1月,因主持北加州Modesto市政府为中国新年举办的新春联欢晚会,获得了Modesto市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
【2.1世界口罩日】形象大使,荣获2020【2.1世界口罩日】世界人类贡献奖。

荐稿:
世界诗人名人展总编辑老男孩
世界诗会常务主席郭丹(美国)
音乐:巫娜《平静的喜悦》
制作:世界诗歌联合总会总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