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365》新媒体 田树兵 胡均星 发自湖北武穴
讲台是她的舞台
粉笔是她的指挥棒
随手轻挥 缤纷的数学世界尽出
谈笑间 难题迎刃而解 赢得掌声如潮
她就是——高莎娥老师
春耕秋收,润物无声。高老师辛勤耕耘,收获的自然是一串串硕果:她多次获绩效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武穴市优秀教师等荣誉,在刚刚揭晓的2020年中考中,她班上又取得了预录1人,武中线上23人,普高线上54人的骄人成绩。
初 心 向 教 育
25年前,她带着满腔热情踏上三尺讲台;从教二十多年来,高老师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始终以良好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真正做到言传身教。她用心爱着学生,工作中做到于细微处见真情,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或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均一视同仁。她深信爱是一种传递,当真诚的付出爱时,收获的必定是孩子更多的进步!在班级管理中能健全规章制度,依章“治”班。她会针对班级情况制定考勤制度、纪律卫生检查制度等,以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她陪伴一批又一批学生遨游知识的海洋,共享成长快乐;如今她已成为学生喜爱,家长认可,同事尊重,领导信任的好老师。
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唯有一颗忠诚于教育的赤子之心,一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执著信念。她就像那绵绵的春雨,随风入夜,润物无声,让学生的心田花开自在,芬芳满园。不忘初心,守望教育,25年的师爱情怀,她的耐心、细心和匠心,抽心思为蚕茧,引导一批批学子,成人成才。岁月侵蚀了她青春的容颜,但却吹不灭她对教育似火的心!
爱 心 给 学 生
教育最大的秘诀无非一个字:爱,高老师将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将爱的行动落到每一个细微之处。
作为班主任每接手一届新生,她都会找每一个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及性格爱好,以便因材施教,因人而爱。
贫困生的生活上有她的关爱与呵护。她班曾有一位姓高的男生,父母残疾,全家靠七十多岁爷爷的微薄退休金和低保生活。该生品学兼优,但自尊心极强,每次学校有照顾贫困生的指标他都不愿要。为此,高老师暗地里替他申请了好几次补助,有时还自掏腰包为他买一些学习资料。后来,武穴成立了“爱心社”,由爱心人士对贫困生进行一对一的资助,假期还会带他们到著名高校参观学习。面对这样的好机会,高老师四处活动,为他争取到了受捐资格,并承诺一定会做好保密工作,他这才答应接受捐赠。后来该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武中,并考上南京邮电大学。
三年来,高老师给予他太多的关爱与呵护,以致班上的课任教师和家长都误以为他们是亲戚关系。
特长生的成长中有她的鼓励与赏识。她一直认为,成绩不能成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成长比成材更重要。2014年她班有个叫小丹的女生,家境贫困,学习也较吃力,整天无精打采,慢慢地产生了厌学情绪,后来竟发展到逃课的地步。几次家访后,高老师了解到她喜欢跳舞和手工制作,并且特别喜欢小朋友。为此高老师多次找她谈心,从她的兴趣特长入手,鼓励她参加学校的课外兴趣小组,元旦汇演时还让她带领同学们自编自导文娱节目。从此,她的头昂起来了,脸上也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两年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省幼师,现在已是上海的一名优秀幼教工作者。
同学们的生日里有她的温暖与祝福。初一新生刚进班时,她就让生活委为全班师生建立生日档案,每个同学的生日当天都会举行一个小小的生日派对,都会收到班委会的一份特殊礼物——九句赞美优点的话语和一条改进缺点的建议。当然,她的生日,同学们也记得牢牢的,总会有一份意想不到的惊喜等着她。由于她的生日刚好是寒假,不少往届毕业生就在她生日那天聚会,沐浴于学生温馨的祝福之中,高老师笑靥如花。
她就是以这样的一些细微之举温暖着学生,也温暖着自己的
高莎娥老师坚信,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花期,做老师的要默默守候,静待花开。“把爱带给每位学生,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香园。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匠 心 铸 师 魂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她坚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以身示范胜过无数空洞的说教。
边教边学,教学相长。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更要有过硬的教学能力。她深知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业余时间不断给自己充电。为了让抽象的几何教学变得通俗易懂,她不仅深钻教材,还动手制作几何模型,并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的动态思维,有时还与同学们一起讨论一题多种解法。同学们在她的影响下,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与责任心。此外,央视的《今日说法》《开讲啦》《地理中国》《朗读者》也是班会课上必学内容,同学们既受到教育又增长见识。
以身示范,不令而行。高老师班上的规章制度都是师生共同制订的,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无一例外。比如到校问题,中午、下午因吃饭迟到了,情有可原;而早上迟到大部分属于懒惰的原因,则要适当惩罚——围着操场跑三圈。开始有几个调皮的同学还不服气,以各种理由申辩。有一次高老师因家里有点急事也迟到了几分钟,她自己二话不说,就利用早锻炼时间在操场上罚跑三圈。从此以后,没有一个同学无故迟到。老师做好了榜样示范,学生自然向美成长。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高老师是爱美之人,教室也多次被评为“最美教室”。走进教室,一条条励志标语张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勤补拙,懒毁聪”“今天你努力了吗?”“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无奋斗,不青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等等。这些标语让教室充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窗台和花架上则长期摆放着一些竞相开放的花儿和四季常青的绿植。置身于这样窗明几净、舒适优雅的学习环境,同学们的心情自然是愉悦的,面上也是含笑的。高老师就是这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品味着学习的快乐,享受着生活的美好。
诚 心 联 家 校
精心沟通,搭建桥梁。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馨港湾,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平安、快乐、充实的良好学习环境。需要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的联系,高老师每学期都要召开各类型的家长会,使家校合一,最终促成孩子的健康发展。
教育是一场爱的接力,赛场上有我们的老师,赛场外有我们的家长。家校共育,才能促使孩子们健康成长!
停课不停学 家校联手度逆境2020年的疫情彻底打乱了大家的学习节奏,停课不停学,长时间的网课让同学们有了倦怠情绪,学习效率下滑。高老师克服困难,积极想办法、找对策,及时调整教学和班级管理方式,从阳光直播到钉钉课堂,多次开展线上班会、家长会,每天打卡督促学生在家抓紧时间学习,每日励志寄语给家长和学生打气。
复学调整 家校助力冲中考,5月25日,同学们终于回到了久别的校园。保障学生的生命安全和学习是高老师的第一要务,高老师和家长们群策群力,加强学生的防疫工作,同时,密切关注学生们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时沟通,及时调整学习状态。班上的小健疫情之前在班上十几名,复学后两次考试都是在二十多名,而且学习状态极差,上课打瞌睡,课后作业完不成,在家与父母对抗玩游戏,高老师几乎是每天一个电话与家长商量对策,与小健谈心,终于小健和父母被老师的诚心感动,他父亲暂时放下生意不做,小健也同意放下了手机,奋力迎考。中考中他取得523分,达到了武中分数线,也是给了自己一个好的机会。
三尺讲台承载爱与责任,一支粉笔写就幸福人生 ,高老师将一如既往坚守在教育的讲台,为“爱与责任”奉献自己的力量;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实中的土地上,让娇嫩的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
教师的生命在学生身上延续,教师的价值在学生身上体现。教书育人的路还有很长,高老师初心不忘,使命在肩,继续以心换心,以爱博爱,用爱心给学生以腾飞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