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景
同学们,我们平时看到美景总会流连忘返,心想:我要是能把这美景写下来该多好!读到优美的写景散文总会心旷神怡,又想:我要是能写这么好的文章该多好!那么,怎样才能学会写景呢?今天,老师就讲一讲如何写景。
写景,首先要有一份发现美景的眼光,还要有一份会感悟美景的心情。也就是说带着审美的眼光去观察景物,带着感情去欣赏景物。只有这样,你才会有写好景物的冲动和基础,写出的景物才能感动别人。
其次,写景要学会取舍。要选取有特征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有些不能体现美,不能表情达意的景物就要舍去。要像画家那样学会构图。
第三,写景要发挥想象与联想,要能写出眼睛看不到的景。例如:写一棵树,就要联想到树上有鸟,鸟会有唱歌声。写水,应联想到水中可能有锦鳞游泳,可能有白鹅嬉戏;水边可能有老翁垂钓,可能有美妇浣衣。写风,就要想到风里会带着什么,春风会带着新翻的泥土气息和花草的芬芳,夏风会带来蝉的噪音和扑面的热浪,秋风会带来丰收的笑声和瓜果之香……
第四,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例如鲁迅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里作者抓住了菜畦“碧绿”,桑椹“紫红”,突出其色彩特征,石井栏“光滑”、皂荚树“高大”,突出其形态特征,还有后面写到“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突出了各自鸣叫的声音特征。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突出水之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突出水之湍急,“泉水激石,泠泠作响”突出水之声音美妙动听。朱自清在《春》中写春草,“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抓住小草的情态和动作特征,仿佛小草有灵性,有个性;“嫩嫩的,绿绿的”分别突出小草的质地和色泽。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同样是写雨,朱自清写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这里先连用三个比喻,形象的突显出春雨细密的特点,再用“薄烟”来形容细雨蒙蒙的景象,可以说朱自清把春雨写的太美了。再看老舍笔下的夏雨:“又一个闪,正在头上,白亮亮的雨点紧跟着落下来,极硬的砸起许多尘土……又一阵风,比以前更厉害,柳枝横着飞,尘土往四下里走,雨道往下落……风过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的垂落,看不清一条条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阵,地上射起了无数的箭头,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夏雨初来时,是白亮亮的“雨点”,砸在地上,突出雨点之亮和大;到了雨起势时,就成了扯天扯地的“雨道”,成了一片,一阵;而到雨最大时,便成了“无数的箭头”“万千条瀑布”。老舍抓住夏雨的特点,既又写出了夏雨来临的过程,又写出了夏雨的迅猛和恐怖。
第五,写景要安排好一定的顺序。如《从 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段描写,“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是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写的。紧接着写到:“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窜向云霄里去了。”那么,这两个不必说之间的顺序又是什么呢?当然是从植物到动物这样一个顺序。再如《答谢中书书》中先写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如云,清流见底。”接写色彩辉映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最后写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这也是一种顺序。有了顺序,写出的景就不会乱。写景没有固定的顺序模式,一般都采取观察顺序,比如:,由高到低,由近到远,由外到内,由整体到局部,还有常说的移步换景……
①多视角:仰视、俯视、平视,如《答谢中书书》中,“高峰入云”是仰视,“清流见底”是俯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是平视,再如《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俯视,“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仰视。
②多感官:如《答谢中书书》中“晓雾将歇、猿鸟乱鸣”(视觉、听觉),《春》中“不错的,翔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
③多色彩: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碧绿的菜畦,”“紫红的桑葚,”。
④动静结合:如《三峡》中“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与“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则为一静一动。《野望》中“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也是一静一动。
⑤正侧面结合:如“两岸连山,略无缺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三峡山之高大连绵,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侧面写三峡山之的高大连绵。“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正面写三峡夏季水之大,“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侧面写三峡夏季水之急。
⑥虚实结合:如朱自清的《春》中描写春花时,有这样一句:“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一句就是虚写。而这一句虚写真好,让人觉得桃花、杏花、梨花不但有了春花之美,而且有了秋实之美。
⑦晨昏变化:如《答谢中书书》中写隐居地“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岳阳楼记》中写洞庭湖“朝晖夕阴,气象万千”。《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日出而林霏开,雲归而岩穴冥”
⑧四时变化:如《醉翁亭记》中的“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第七,写景要恰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意在写月,句子中却无一个“月”字,而是把月光比喻成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喻成水藻和荇菜,描绘出一个月光如水,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景,这就是运用比喻修辞起到的效果。我要强调一点,“炼字”也是一种修辞手法,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僧敲月下门”、“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山朗润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第八,写景要有感而发,要融情于景。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的,文章中的写景都是感情的产物,无论是借景抒情,还是寓情于景,都离不开一个“情”字。写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写景目的是为刻画人物、抒发感情、阐发事理服务的。即使是纯粹的写景抒情散文,也是景情理三者合一的,就像朱自清的《春》。
2018 年9月25 日写于致远中学
2020年9月2日修改于致远中学
编辑:彭君婵

作者简介:黄开先,陕西洛南人。从事教育事业。退而不休。现在山西太原做教育工作者。爱好文学。愿结秦晋之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