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辽河之水】王立田 哈拉巴山的传说(七)
【辽河之水】王立田 哈拉巴山的传说(七)
精华热点
哈拉巴山的来历
传说四一一金山说
相传,原来哈拉巴山一带是一个盆地,盆地的中心是一个湖,深愈百米,广约百里。
湖畔生活着汉,凶奴,高句丽,女真,契丹等人。那时人们还没变得象现在的人这样贪婪,人们过着安定,和谐,互相帮衬的原始共产生活。
说来也怪,人们越是不贪,老天越是眷顾。人们身边的湖就是一个硕大的宝盆。人们需要什么东西,只要往湖里一扔,湖里立刻就会生出许多这样的东西。人们也不贪,只求生活所需。
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世纪,湖畔的人们就这祥的生活着。
这种生活被一个东夷人的到来打破了。
有一年,从东方来了一个夷人,他发现了这个秘密一一“有求必应”。
原来盆地中的这个大湖是天上王母娘娘的洗脸盆,仙女不慎,倒水时失手将脸盆抛到人间,变成了这个大湖。因其是天上所用之物,称之“聚宝盆”。
这个东夷人想:“这个聚宝盆属于我的多好,那我就成了天下第一富了。可怎么才能弄到手呢?”
他挖空心思想了几天几夜也没想出办法来。
一天夜里他睡不着觉,深更半夜转到湖边,边转边想:”扔个盆试试?看能不能变成一个聚宝盆?“
于是他回到住处,拿来一个白泥烧成的盆。来到湖边将盆放到水里。因盆有浮力,没有下沉。夷人想”莫非湖里还要小费?”索性掏出两块金子放到盆里,“不出聚宝盆出金子也中啊。”
可这盆还是不沉,正好旁边有两块石头,夷人拿起两块石头压在盆中金子上面。泥盆终于沉下去。
这泥盆刚沉到底,湖中突然发出轰轰隆隆巨响,大地随之颤抖起来,湖水四嘣,烈焰冲天,电火雷石,瞬间从湖中长出了两座山。山越长越高,初时金光四射,照亮大地天穹。
这两座山就是现在的大小哈拉巴山,因夷人放了金子,山出现时又金光四射,人们当时称它谓”金山”。
从此,盆地上升,再无大湖,湖底演变成了科尔沁草原。
湖边生活的居民,随着各自民族的盟主四散开来,因其再也不能过那聚宝盆时代的丰裕生活。
人们为了各自的生存,也是受到了夷人的影响,开始自私起来。各民族从此开始了战争,你争我夺,哈拉巴山一带也成了古战场。
据《资治通鉴》记载:“乾封二年(公元667年)高侃进至金山与高句丽战,薛仁贵拔南苏,木底,苍岩三城。”
这里的金山,即是大哈拉巴山。
金山改称大哈拉巴山是后来蒙古族人久居此地而得名。
哈拉巴山的来历传说众多,但成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在火山喷发之前,这里应该是湖底或海底。因为在哈拉巴山的西南面有几十米深,几千平方米的堆积层,看似哈拉巴山隆起时,山顶上方的土层被集中倾泄于此,土层中混有大量的石灰岩,蚌,螺,贝等贝类化石,足见山顶即是湖底。山下附近打机井,四十米左右是七八米厚的沙层,沙子里也存有贝类化石。
山底下,山周边,大泡子周边都是白泥,当地人称“狼屎泥”,人们用它打冬季取暖用的盛火盆一一”打火盆”,和抹墙里子,白如白灰。据说这种泥就是夷人抛下的白泥盆变化的。人们见它色如狼屎,夷人又心狠如狼,故将此泥称为“狼屎泥”。
哈拉巴山一带是古战场,除《资治通鉴》记载外,山前山后,辽河两岸也有物证发现。
农民垦荒时,时见箭簇,枪头等冷兵器,父亲年青时种地就见过。
另外,在哈拉巴山东北方山脚下的岗坨上埋着众多陶罐,罐里装的是人的骨灰或残骨。当年在泡子北沿建小马队和山北建鹿场时就挖出很多这种泥罐。有些理浅的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比比皆是。有的职工在灶坑下,房屋地下,菜窖都挖出过。更有的在户外挖出陶罐以为里面盛的是宝贝,怕别人看见,待到夜里偷偷抱回家,打开一看是人骨,好不丧气。这些人骨葬于此,很难说是居民的。不知是在此战死的将士尸骨还是哪个民族的墓地已无人知晓。他们长埋于此见证着历史和哈拉巴山的苍海桑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