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致远
……宁静内心
文/方立新
图/来自网络
宁静致远,是以保持好心态为目的的,宁静内心,是保持好心态的方式。目的固然是最为重要,而方式才是使目的得以达成的根本。
宁静是安宁清静,多是指外界环境的静态性,这一静态是有客观距离限制的,当超出了这一距离限制,宁静就会受界外环境的影响而消减或消失,从这点而言,宁静是不可能致远的,也就不存在宁静致远这一词组的真实可能性,这是从宇宙客观环境,来论述宁静致远的客观属性。
致远是到达远方,到达远方的主体状态是宁静,宁静致远是个省略状语的动宾词组,它省略了这个词组谓语“致”的动宾结构性状语……“使人”,“宁静致远”的完整语句是:宁静使人到达远方,。
宁静得心力,宁静使人致远通灵,古代的伏羲,静心夜观天象乌龙七宿,创建了人类最早历法《农历》;老子隐身鬼谷子深山,得道领悟天意,著作了举世伟篇《道德经》,古人宁静内心,流传下了瑰宝奇书《易》、《经》和《山海经》,这些都是人宁静内心,最有效地发挥心之力的杰出成果。

心力无穷,宁静发功,心有多宽,路有多远。心是人的发动机,心态安宁清静时,静思得慧,慧启悟性,悟道致远,这就是心力生慧根,根正人行远,最终致远达人之心愿。
由此可知,人是宁静致远的主体,宁静的心态是致远的有效手段方式,致远是人的目的心愿
宁静使人到达远方,宁静使人实现心中的梦想,那远方是梦想,那梦想是心中的希望花儿,人该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到达远方的心梦之地呢?这只有一种方式,它就是宁静内心。
宁静内心,是安宁清静人的内心,人只有在安宁清静了内心之时,人的心智才能最有效地发挥好自我的潜能智慧,此时人心里的远方梦想,才是人的身心所要的念想,这一念想才会是深具人性的善意,并合符天道的德意本质所在,宁静是空,空心才能明道。
宁静内心,目的不是只为心的宁静,而只是在用内心的宁静方式,激发出人的高能智慧,去达到宁静致远的目的。
禅定法,是宁静内心的一大极其有效的静心法,但禅定的目标多是以出世为主的,而非是入世务实为目的,因此,我们可巧用禅定法的方式,来达到宁静人的内心,从而使人宁静致远,不该让禅定法的本意目标,乱了人的致远目的,止住了人前行的步子,消减了人致远的心梦思性,毁灭了我们的理想目标。

禅定宁静内心法,多是适用于德高智者,不太适合常人来宁静内心,因常人的内心定力有限,又多深受外界各种诱惑因素的影响,使人难达内心宁静之境界,从而让人无法实现宁静致远,这时,人们可采用淡化法,来逐步践行内心宁静。
人生多是心被物所安排,因此人心难清静,心无宁静,自然就无法心达远方的天籁圣地。
中国古代能创造出流传千年的文化文明遗产,光辉至今,引领中华子孙前行正道,这都归功于古圣人,多是清心寡欲,内心安宁静思,得慧悟道,由此可知宁静内心是人生的正性之根,是我们致远的动力源泉。
淡化法宁静内心,它是种心理缓冲剂,此法是有步骤目的性的淡化进程,最有效的淡化法,是淡化物质享乐,心寻人生本义,抵抗和减淡物质诱惑,增强人被异化的免疫力,从而逐步导入自身,迈进宁静内心的大脑内控程序,深层次地开发人的天生潜能,并让人的这一天生潜能,有效地同天道相融一体,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做到宁静内心为人的宁静致远服务,去实行人心灵的熔炼升华,最终达到人宁静致远心愿的真实达成,实现把梦想变为理想的成功转换,寻回人生意义的真谛回归路,这才是人宁静致远目的地。

观心法,是洞察人心状态的有效手法,当人生身处低谷时,人心的血色是灰色的;当人对别人的痛苦心感快感之态时,人的血色是绿色的蛇血;当人心生恶念时,人的心脏是黑色的;人身居高位而得意忘形之刻,他心房的血液是紫色的;只有人心宁静安祥那时,人心才是正性的红色。人心血色,随性而变化,可说人的血性,深具变色龙本性,人静心内观自心,就能透视自我的血色血性,从而可给自我定义,是心属何种人心。
宇宙大无边,人心在寸间,妄自是毒箭,物化使心变。世间最远的距离不是宇宙,而是人心,世间能达最远的物质,不是光子,它是人心。人心是三把勾刀,一刀可切地球物化心根,二刀能割人性恶瘤,三刀可开天道之路,因此人心可达天、地、人三才融合,心行天人合一,心使灵魂通天地、达人意,使人宁静内心,沉淀潜能智慧,真达宁静致远。

人之初,性本善,善性是天生的第一性;人性之恶是后生的,恶是受人的后天社会环境影响形成的,所以“恶”字是“亚心”,亚心是第二心,善心是本心,本心是初心。
人之初心本是善,物化人心恶便生,恶根乱性异化人,善根毒侵人心憎,为了清除人性之恶根,人就该安宁自心,清静自性,莫被物化,让内心回归人生的情爱真性,以物为生存之源,而不该把物当成是人生之灵魂,人被物化变异为物,真失人性之魂,痛失人是最智慧的思性情感动物这一人的本质所在,违背天道,枉对宇宙精灵本质所在。
独处生静思,独处心宁静,独处是宁静致远的好方式。人是群居高级动物,人的本性是喜欢群居、喜欢被群人认可的,而独处却是离群索居,独处的原因:或是自愿求独处、或是被逼的、或是利益目的的驱使。独处的原因有主观性独处和客观性独处,自愿独处和为利独处是属主观性独处,主观性的独处是自愿性的、是具善性的,主观性的独处才能使人独处生静思;而被逼的独处却是客观独处了,被逼的独处非是自愿独处,是受客观外界逼迫而来的被动性独处,客观性独处是被逼迫性的、多是心含怒气而生恨,客观性独处多生恶心,客观性独处无法让心灵真达宁静。
当人内心宁静之时,闭目就能观万物,心能静思得灵性,这时人就能宁静致远,心思远达宇宙天际,心聚量子、光子能量,并用量子纠缠奇力,让人心通天地、圆人梦、显人性,让人的灵魂升华凝结为心房的一颗夜明珠,这时,人才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大写人,而非是物化变异体的小人一个。
但愿你我,宁静内心,宁静致远,心愿做个不忘初心的善性人,内心洞明世理,快乐自我人生,致远心灵的梦幻理性境地。
方立新写于2019年3月12日,会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