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的告白
文/刘云奇
我的名字叫秋天。在季节里排行老三。在酷暑难当的中伏天,人们盼望我的到来。我没有辜负人们的期盼七日前后,我如期而至,人们叫做“立秋”。立秋这天,是秋天的开始,华北大部分地区在立秋当天要种植大白菜。立秋后,还有一个三伏,人们称我为“秋老虎”。
“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这个时节,雨水充沛,经常下雨,天气逐渐凉快。立秋下雨有一个好兆头,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预示着农作物的丰收。有句谚语说得好“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愁”。立秋后,庄稼、草木还在旺盛的生长。

半月之后,到了第二个节气“处暑”,“处暑”即为出署,是离开炎热的意思,早晚比较凉爽,昼夜温差较大。庄稼开始逐渐成熟。有一句俗话“人过四十五,好比庄稼起了署”。天气就不在闷热了。
九月八号前后,就到了“白露”。这是我的第三个节气,这个时候天气逐渐变凉,它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重要指令。这个时候,天高云淡,气候干燥。中午还是比较热,花生已经成熟,农民忙着收花生;玉米、大豆已上满籽粒;果园里的梨、苹果也逐渐采摘。

白露过完就到了“秋分”,秋分一般在九月二十三号左右。这天,昼夜相等,秋分把秋天分成两半,就有了“平分秋色”这个成语。秋分时节,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中秋佳节大多在秋分之后,这个时节就是仲秋,人们开始穿秋衣秋裤。田里的庄稼渐渐趋向成熟,农民忙着收获玉米、大豆、稻谷等。树叶开始泛黄。
十月八号左右,就到了“寒露”,寒露有凉爽逐渐向寒冷过渡,在华北平原,寒露前后是播种冬小麦的最佳时间,有一句谚语在当地流传着,“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适宜”。寒露天气越来越冷,树叶开始掉落,秋风萧瑟,万物开始枯萎,遍地寒气加深,候鸟迁徙。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深秋”。古代文人墨客描写秋天常常是一种悲秋的情怀,就是看到万物凋零,给人一种凄凉之感,即景抒情吧。
到了十月二十三号或二十四号,就是我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深秋景象越来越明显,是秋季向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冬天即将到来。树叶即将落完,一些动物进入洞穴开始冬眠。

进入十一月七号左右,冬天就来接我的班,“我”——秋天就过完了。我经历了“三伏天”闷热的熏蒸,经历了秋的收获,经历了霜打后的满山红叶,又经历了秋风扫落叶。可我值得骄傲的是中秋佳节,中秋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当一轮金黄的圆月悬挂在空中时,人们用丰收的果实——苹果、梨、葡萄、月饼祭拜月亮,表达出人们一颗感恩之心,期盼美好生活的愿望。

作者简介:刘云奇,退休教师。爱好文学,喜爱写作,作品在好多公众号推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