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干不动了还有儿子,儿子干不动了还有孙子……这跟故事里的愚公移山何其相似?可惜, 在愚公移山的故事里还有一个从天而降的神仙移走了大山,八步沙人却只能依靠自己的双手,一棵一棵地种下希望,一寸一寸地织就梦想。我爷爷这一辈老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沐浴着新中国的光辉成长,他们或许说不出什么华美的词汇来表达对家国的热爱,但生于斯长于斯的这块土地,无论多么贫瘠都不会让他们产生埋怨,他们的血液里流淌着泥土的芬芳,言语里传递着乡音的味道,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这块热土看得比性命还重要。
正是因为这种情怀,他们宁可忍受风沙的侵害,也要无怨无悔地坚持着故土难离的执着。也许这就是他们辛辛苦苦、竭尽所能想要治理荒漠、保住家园的动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当我长大以后从书本里看到这句诗的时候,脑海里并不是诗人所要表现的对爱情的执着坚忍,而是一张张苍老的容颜,一双双粗糙的大手。他们弯着腰在沙漠中艰难跋涉,而身后是万亩绿色的 森林拔地而起。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里面有我的爷爷,还有很多或健在, 或逝去的八步沙人的面孔,我觉得他们才是这首诗里描绘的主人公,是最值得人们记住和尊重的人。

冬日的一个下午,我爹正在八步沙林场会议室里安排冬季治沙造林培训事宜时,县里林业局的朱局长来了,与他同行的还有李县长。我爹在土坯办公室里接待了县上的领导,开玩笑地说难怪外面喜鹊喳喳叫, 原来是来了大贵人。又叫史金泉去找茶叶来招待领导。朱局长跟我爹打得交道多,对我爹很是了解,调侃地笑道 :“你高场长哪回见了我不是哭穷就是说锅都揭不开了?”言下之意,我爹说的“招待”实则是在说大话,是油嘴滑舌。林场的确困难,我爹也不必遮掩,搓着头嘿嘿笑,把白开水坦然地放到领导面前。李县长看了一眼新刷的办公室墙壁,亲切地对我爹说 :“高山同志,我们这次来是给你们解决难题来了!”我爹知道,大家伙也都知道,年底了,李县长肯定是来给林场送造林补助款的。
八步沙林场在国家三北防护林体系的范围之内,每年都有一笔造林经费补贴。八步沙林场是农民组建的集体林场,全靠着这份补助发工资呢,虽然每人每年的总收入只有一千八百块,与国营林场的职工自然没法比,但补助虽然微薄,大家的积极性还是很高。李县长从秘书手中接过牛皮纸袋,递给我爹,含笑说 :“打开看看。”我爹双手接住,打开看了一眼,故意做出夸张的声调:“李县长,这么多钱?”朱局长失笑地插言 :“你小子也有嫌钱多的时候?别做这副样子了,知道你是嫌少呢!回回哭穷还哭出花样来了?”被朱局长识破,我爹咧嘴笑着,把纸袋子交给史金泉保管,顺嘴应付着说: “朱局长明察秋毫,我们怎么能够瞒住你老人家的火眼金睛呢?”朱局长对我 爹从来都是爱恨交加,但更多的是爱,他喜欢我爹敢想敢做的劲头,于是他假意瞪了我爹一眼,脸上却绽开了笑容。李县长微微叹口气,颇为欣慰地说 :“高山同志,‘5·5’沙尘暴给咱们县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庄稼损毁、人畜受害,但是八步沙能够积极应对,及时补栽了三千亩的树苗,你们的行动给全县人民带了个好头啊!国家拨下来的造林补助款虽然不多,但我专门送过来就是为了让你们过个安心年,也感谢大家这一年的辛苦。”

我爹搓着手,脑海里快速斟酌着接受领导夸奖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说一句“这都是咱们应该做的”诸如此类的话。可是,我爹最终还是没有说出来。李县长望着我爹不好意思的窘样,笑了。李县长略有些激动地拍了拍我爹的肩膀,激励道 :“国家的林业建设,三北防护林建设,就需要像你们这样有头脑、有觉悟的好同志去建设。”这回,我爹向来能言善道的一张嘴却怎么也说不出话了,能言如他,其实是最说不出场面话的一个人,只嗫嚅着,反倒有些难为情。朱局长适时插科打诨,摇着头对李县长笑道 :“李县长,您就不要夸他了,不然回头又该跑到我办公室,赖着要树苗去了。您是不知道,沙尘暴后补栽, 他硬是逼着我到国营林场去给他解决了十万株树苗,等苗子装了车,两手一摊又说没有运费,耍起了无赖。”李县长失笑,这件事当时传遍了半个县委大院,他也听说过我爹追着朱局长到厕所,硬是拿到了朱局长的批条。
大家把这事当成笑话来说的时候,他就对八步沙林场和我爹赞叹不已,要是人人都能像高山那样执着地在沙漠里种树, 还愁治理不了咱家乡的沙化问题吗?我爹实话实说 :“那个时候本来就没钱嘛!可是没钱也得种树啊。县官不如现管,您不帮忙可让我找谁去呢?” 一句话逗笑了李县长 :“县官不如现管。你高山是连带着把我这个县官也评论了啊!”李县长半开玩笑地说。朱局长目光转了一圈,开玩笑说 :“大家伙儿看看,这就真真是个无赖场长嘛!”办公室里挤满了人,大家满堂哄笑。
从此,八步沙林场有个无赖场长的事儿就传扬开来,我爹却满不在乎。“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他如是说。
三 逃避
转眼春节已至,空气里是燃放鞭炮后的热烈气味,孩子们穿着簇新的衣裳欢笑打闹,家家户户猪肉炒酸白菜的浓香弥漫在乡村的上空。大红的对联贴上了门楹,五彩的幡胜把家门装饰得鲜艳、缤纷,年的味道全都有了。“雪圃乍开红果甲,彩幡新剪绿杨丝。殷勤为做宜春曲,题向花间贴绣楣。”幡胜在当地叫“版帘子”,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七种造型,其漂亮的流苏与大红的对联交相辉映,从巷道里走过,家家争艳、户户锦绣,过年的喜庆就在五颜六色里蔓延开来。
除了这些,武威人过年还有一个最重要的节目——“闹社火”。河西走廊, 尤其是作为古中国三大城市之一的凉州,曾经与今天的北上广一样繁盛,而社火这一民俗则由来已久。传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被敌人包围,当时正值春节, 为了脱困,文臣武将装扮成了一支庆祝新年的社火队。刘秀装扮成了春官老爷, 摇着蒲扇走在最前面 ;左右丞相装扮成了沙公子,紧紧地跟在春官老爷的身后, 走着十字步儿 ;武将装扮成鼓子匠,跟在左丞相的后边,打着漂亮的鼓子 ;皇宫里的娘娘们和文官则装扮成腊花子跟在右丞相的后边,敲着锣锣,扭着十字步儿走得欢……
由此,社火队大摇大摆、闹闹哄哄地骗过了敌人,成功脱逃之后才建起了一代王朝。从此,社火就兴起来了,且经久不衰,直到今天。当然,也有人说是杨家将西征时被敌人包围,没办法逃脱,在当地老百姓的帮助下,扮成社火队成功地逃出了敌人包围圈。暂且不论哪个版本才是最准确的,但从传说里可以看出,社火由来已久,而且绝对是一个充满金戈铁马气 息的民俗表演。因此,在社火队伍中很有一些讲究。
譬如,春官老爷的扮演者一定是当地非常有名望的老人,能够被大家推举做春官老爷,那是一个老人最高的荣誉,证明你在当地是受人尊敬、受人爱戴的。又譬如,数十个鼓子匠, 打起腰间的皮鼓精神抖擞,要打出武士的霸气和勇气,那么鼓子匠就要求魁梧挺拔的小伙子去扮演。而腊花子则需要女性或者身材瘦小的男子扮演。总之, 社火之所以冠以一个“闹”字,自然是越欢腾越红火,越热闹越有看头,这样才能引得四邻八乡的村民们都来捧场,都来喝彩。

我爹为了增加八步沙的人气,决定与村里合作,组织起社火队来闹一闹, 除了给八步沙带来欢乐祥和的气氛和吉祥如意外,还有增加人气的意思,同时, 顺便为八步沙年后的治沙造林做一个宣传。于是,他和大家一合计,牵头组织了今年的社火队,把村里能发动的村民们都发动起来。闹社火需要购买相关的行头器具,这又是一笔开销。我爹在林场开了个会,跟大家伙儿说明了这次闹社火真实的用意是为了吸引村民们到八步沙来,借此宣传治沙造林的重要性, 呼吁人们重视绿化,保卫农田和家园。大家一听,都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便纷纷同意由八步沙林场凑钱去城里买来了行头,促成了社火队的成立。农闲无事,一年里头又难得开心几天,村民们都愿意凑个热闹,社火很快就闹开了。老场长被大家一致推荐为春官老爷,乐得他满脸的褶子都活色生香起来。而和生、史金泉也扮上了社火里的沙公子。其他的八步沙人都装扮成了鼓子匠、腊花子、膏药匠、丑婆子等角色,敲锣打鼓地欢庆春节。一支社火队往往得有几个负责人联络演出事宜,这些人都被称作“会长”,我爹就是其中一位会长。他做这个会长不单是为了跑演出、外交,还联系社火队到各村、各乡镇去拜年的事情。过去的社火词是现编的,社火闹到哪里就把社火词唱到哪里,大多是一些恭贺新春、祈求风调雨顺的吉祥话。
而今年,我爹拉着几个年轻人,把社火词改了改,统统换成了治沙造林的主题,并让“沙 公子”提前练习,记住了这些新编的社火词。社火队首先在八步沙亮相。随着几串鞭炮的炸响,社火闹开了。喜庆的鼓点刚一响起,就引来了无数人观看,村民们扶老携幼赶来看热闹。大家跟在社火队后面,浩浩荡荡,尽情挥洒。调皮的孩子甚至不顾会不会刮破新衣服,爬上了半大不大的榆树,骑在树杈上观看,偶尔向人群中扔一个哧哧冒烟的鞭炮。看着被鞭炮惊吓的人群,他们幸灾乐祸地做着鬼脸嘻嘻哈哈。这个时候的恶作剧能够被无限包容,大家继续将目光投向社火表演,没空理会欠揍的捣蛋鬼们。社火队走进了八步沙林场的大院。门口一千响的鞭炮还在噼里啪啦,老场长穿戴着春官老爷的行头,已经走到院里摆好的香案跟前。武威的风俗,春官老爷能在自家的香案前上一炷香拜一拜,就意味着这一年得到了上天的庇佑, 一定会家宅平安、五谷丰登。老场长脸上挂着一副长长的髯口,春官老爷的行头穿戴起来,让他活脱脱就是一个赐福的天官。他以手指沾酒祭天祭地,香案前拜上三拜,一套礼仪行云流水做下来,春官老爷就被请到高位上就座,社火队便拉开场子上演精彩。鼓声、锣声奏响了欢乐的序曲,载歌载舞的社火闹开了花团锦簇的美好生活。

花花绿绿的服装和涂脂抹粉的扮相充满喜感,更别说“沙公子”“丑婆子”等抖着袍服错步扭来的呆萌样子,人群里阵阵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沙公子”在社火队中不仅仅是“春官老爷”的左右手,而且起着领唱的作用,必须得有一副好嗓子。一阵有规律的鼓点过后,沙公子甲开唱 :这个地方好(哎)地方, 这里的沙子穿上了绿衣裳, 六老汉治沙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今天来给八步沙来拜年! 锣鼓声起,叫好声不断…… 沙公子甲唱完,沙公子乙亮开高昂的嗓门接唱 :八步沙六老汉治沙(呀)忙, 他们的下一代接了班,如今的八步沙变了(呀)样, 八步沙的功劳上了榜。看过社火表演的人都明白,这个时候就是两位“沙公子”在互相较量了, 谁都不能服输。沙公子轮流唱过几曲后,把看点转移到了其他角色的身上 :高高山上一捆捆儿材,骨碌碌碌(儿)滚到八步沙来, 这一个曲儿谁也不要唱,六位鼓子匠请到里边。“沙公子”在社火队中相当具有话语权,六位鼓子匠一听,迈起独特的步调蹦到场子中央开始他们的表演,把打鼓这个技艺表演得虎虎生风,眼花缭乱。鼓子匠是武士打扮,金黄的武士服滚了大红色的边,前胸和袖口还嵌着金灿灿的亮片铆扣,腾挪跳跃间,身上明亮的服饰与手中鼓槌上五颜六色的流苏渲染出缤纷的喜庆。鼓子匠的表演进退之间步伐有度,六角形的队形兼有勇武和潇洒,欢腾的鼓点就像越来越沸腾的人心。这还不是鼓子匠最好的节目,接下来, 鼓子匠按照六角形的图案翻开了鼓子,这才把社火表演推向了高潮……鼓子匠翻鼓子累了,“沙公子”又把节目派给了高跷队。高跷队表演的一般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比如《西游记》里的师徒取经,还有就是包青天巡按八府……他们踩在跟人齐肩的高跷上,还要卖弄地扭着身形做出各种表演动作,引得人们赞不绝口。
不仅如此,他们还高高在上,把糖果撒向四周,看着人们“哄”一下子去捡拾糖果,他们就又迈开腿, 驾驭着高跷悠然穿过人群,把欢乐和艳羡留给其他人。我小时候仰着脖子看高 跷表演,特别羡慕那些敢于踩高跷的人,他们装点了我整个童年里关于过年的美好感受。这时候,我爹让学生娃趁机把治沙造林的宣传单发到了村民们的手上。
有人大声念着宣传单上的标语 :
治住八步沙 保住庄稼地
八步沙不治 村民们不富
治沙造林 绿化家园
改善八步沙生态环境造福土门镇子孙后代
植树造林滋沃土防风固沙保良田
保护树木就是保护自己……
八步沙别出心裁的社火队春节期间在周边的乡镇、村庄闹了整整十天,正月十五才落下了帷幕。由于宣传到位,过年后自愿报名到八步沙参加植树的村民达到了好几百人。正月十六上班后,每天陆陆续续前来八步沙报名的村民都有不少。看着村民们在场部大院出入,我爹的笑容就像盛开的菊花一样。这个效果正是他期盼的,可以说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正月到二月,报名工作进行了一个多月。这期间,史金泉负责报名登记, 我爹和其他人收拾工具,做好春季治沙造林的前期工作。可是,就在大家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刻,林场老一代治沙人、六老汉之一的雒老汉却打起了退堂鼓。雒老汉是六老汉中年纪最小的一位,今年已经六十二岁了,身体还十分硬朗。可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离开林场。我爷爷是第一代八步沙治沙人的场长,所以雒老汉就到我们家来找爷爷讨主意。
作者简介:

陈玉福: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专业作家,兰州文理学院驻校专家、文学教授,《西部人文学》主编,甘肃省作家协会第六届理事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作品获省委省政府敦煌文艺突出成就荣誉奖、国家“中国优秀电视剧原创剧本奖”、中国电视"飞天""金鹰"双奖、中国网络十大杰出小说奖等几十种奖项。

“武威编辑部”以推出名家新作,培养文学新人,传播先进文化,歌颂西部人精神为宗旨,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主编:杨成梅
副主编:无名
投稿邮箱:33192651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