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而好看 真实而感人 细微而大气
—————————————————————————

建党100周年献礼工程
《 太 阳 船 》
视频讲诵剧系列
【总编剧、总导演:龙尤(龙开柏)
—————————————————————————
◆
全国市场营销协会联盟 (国家商务部主管)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党委(省、市、县级)
湖南韶山市不忘初心红色文化发展中心
联 合 运 营 出 品
——————————————————————
◆
【总顾问、总监制】:
陈渭祺(全国市场营销协会联盟主席)
◆
【运营总监】:邓安勇(湖南“韶山市不忘初心红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
【联合总监】:潘 龙(湖南凯舟集团董事长)
【总 策 划】:
龙 尤(湖南电视《红烛》栏目组总制片)
邓安勇(湖南“韶山市不忘初心红色文化发展中心”主任、湖南电视《红烛》栏目组运营总监、《太阳船》摄制统筹)
【执行总策划】:
毛再生(湖南电视《红烛》栏目组总摄制、总统筹)
【执行总摄制】:
覃永大(大学教授,兼本剧组成员)
◆
【监 制】:
1】全国市场营销协会联盟各省级协会负责人(名单此略。在播放中署名)
2】各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综合党委——所辖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红色企业家任书记的企业。(名单此略,在播放中署名)
【张家界市红色之声剧团】:
总 监:谷炎方(兼本剧组成员)
导 演:胡小舟(兼本剧组成员)
【长沙凯舟联合艺术团执行导演】:
龙 龙(知名音乐家、舞台艺术学者)
◆
【联合剧团】:

◆湖南电视《红烛》栏目组(非剧团。署名成员,此略)
◆湖南长沙凯舟集团所属——长沙职业学校艺术团(由长沙市、株洲市、衡阳市三联校共同组成)、贵州省联校艺术团、重庆市联校艺术团。
◆ 湖南“韶山市不忘初心红色文化发展中心”联合艺术团。
◆张家界红色之声剧团(由该剧团与张家界市艺术学校联合组成)。
◆湖南省浏阳市阳戏剧团。
【上述署名成员】:
(此略)
◆
【指导出品】:
◆各级党委宣传部
◆
【前言】
● 视频讲诵剧《太阳船》,是龙尤先生编剧并总导演的系列视频短剧。该剧共由83个细微而感人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故事组成,意寓毛主席83个寿岁。
● 该剧系列将于将在建党100周年前后逐一推出。每集10至15分钟,每周推出1集,连续两年。
● 该剧政治站点高,材料处理角度新,人物形象人性化,传奇而好看,细微而大气,绝不与其他影视剧同类题材雷同。
● 该剧对于赤诚热爱开国领袖毛主席和红色文化的亿万定向群体具有特别吸引力,是专供他(她)们的最佳精神食粮。
● 该剧是国内首个表现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同题视频短剧系列,并将填补互联网和视频平台一直没有开国领袖同题系列视频短剧的——空白。
◆

【《太阳船》题解】
1】太阳:意寓开国领袖毛主席,人民心中的太阳。
2】船:意寓诞生于南湖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
◆
【主题歌《初心中国》】
(作词:龙尤)
最初那只船,从不离开水
最初那盏灯,亮着不忘本
最初那面旗,绣成了民族魂
最初那颗心,刻成了中国印
山路水路跟着你走
大事小事围着你说
走着走着就成了风雨同舟
说着说着就成了知心朋友
红烛一盏盏
故事一箩箩
红旗飘飘领飞雁
拳拳初心映山河
知冷知热你最懂我
芝麻开花百姓欢歌
开着开着就开出花好月圆
唱着唱着就唱出我爱中国
梧桐一排排
凤凰一窝窝
同心播种新时代
红莲盛开千万朵
啊!你一朵,我一朵
千万颗初心在绽放
灿烂的星空在闪烁

《太阳船》(选集之一):最初那盏灯
【背景屏幕滚动显示文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计划沿着红六军团先期到达的湘西路线,与贺龙部汇合开辟新的根据地。经湘江一战,中央红军由8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遇上最严重的挫折,红军行军路线,走在了十字路口上。
此时,共产国际军事顾问及临时中央总负责人,不顾敌人正在前方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坚持北进湘西。在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央政治局和军委领导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李德等,在湖南通道召开了紧急会议,被剥夺了军事指挥权的毛泽东同志应邀出席。
会议接受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放弃原有路线,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的正确意见,并向部队发出了“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挽救了红军,史称“通道转兵”。

【舞台场景】
红军某部排长,与几位后勤战士围着简易锅灶,准备烧火做饭。突然一位通讯战士疾步走来。
通讯战士】:排长排长!万万火急!万万火急!中央火急电报!
排 长】:(急速接过电报,仔细看内容。顷刻)快,通知所部,抓紧时间造饭,改变北进路线,转往贵州方向西行,不得有误!
通讯战士】:是!(转身走了)
炊事班长】:改变了?
排 长】:嗯。快做饭,往西走。
炊事班长】:看着一路走来,活蹦乱跳的战友,一个个牺牲在湘江里,我这锅铲子越来越发抖啊。
排 长】:这次是毛主席重新回来做了主。
炊事班长】:这就好!这就放心了。马上造饭。
【前台拉幕。】
【舞台场景及屏幕背景,转换到湖南通道县:
1、芋头
2、风雨桥
3、溪流
4、吊脚楼
5、陡峭的石板山路从团寨蜿蜿蜒蜒一直通往山那边。。。。

●【舞台场景】:
(排长、通讯员、炊事班长等人,带着镰刀走在芋头古侗寨)
通讯员】:排长,你说奇怪不奇怪,几百户人家的大寨子,为何不见一个人影子?
排 长】:你小鬼不懂!我也是上午开会期间,团长传达指令,国军在这一带抓侗族同胞壮丁,抢老百姓东西很厉害,乡亲们见到军人就进山里躲起来了。
炊事班长】:那可咋办?我们造饭的素菜怎么解决?
排 长】:老班长!我看你人不老,可这脑袋老了!我都想好了,你还在摸脑袋。(说完,把手一扬)跟我来!
● 【几人跟着排长来到一户人家楼屋外的一个菜园子】
● 【躲在自家柴鹏里、身有武功、看护寨子的侗族村民杨再能,偷偷地观察着这一切】
排 长】:你们,小心用镰刀自己割青菜回去炒。注意,一,不许带根拔起来,要留着菜根,我们走后,菜还能长起来,这样乡亲们还有菜吃;二,每兜菜的旁边要尽量放好铜板,不给乡亲们打白条。
(说完,大家按照排长说的做起来)
●(那边,杨再能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心中一阵阵惊讶!这支部队不一样啊!便壮着胆子走了出来)
排 长】:(抬头一见有老乡走来,立刻主动迎了过去)老乡好啊!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是全国老百姓自己的部队,你们别怕。
杨再能】:我看你们也是好人。我们侗族是个好客的民族,岂能每一兜青菜都要收铜板的道理!今天我做主,免了免了!
●(杨再能一边说,一边弯下腰将放在菜兜前的铜板一一收上来,要求退给红军,双方你来我往,像亲戚礼让回礼物品一样,越是礼让,越是亲切)
●【前台拉幕。场景转换到暮色苍茫下,部队出发号声吹响(号声可预先录制,在幕外背景播放)】
排 长】:(来到杨再能门前,杨再能走出门)老乡,您想好没有?方不方便为红军带路,送我们去贵州的方向?
杨再能】:想好了,想好了。马上走!不过走之前我有个条件。
排 长】:啥条件,您说。
杨再能】:炊事班长年岁大,让我帮他挑一担重的吧。
排 长】:这?
杨再能】:还这什么!排长是把我当外人是吧?(杨再能不容分说,选了一担重担,挑在自己肩上)走,跟我来!
● 【部队沿着崎岖的石板路,蜿蜒而上】

● 【背景屏幕字幕滚动显示】:
侗族村民杨再能,带着红军部队走着走着,不觉已来到二十里外的湘黔边界小村黄门冲。这时天气已晚。初冬的湘黔山村边寨,凉风习习,夜晚常有拦路打劫的土匪、攻击人性命的野兽出没。红军排长担心老乡回去不安全,就与杨再能到此告别。
杨再能】: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能相见?
排 长】:(紧紧地握着杨再能的双手)等革命胜利了,我们随时相见。
●(说着,两人泪花夺眶而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见此情景,通讯员、炊事班长等红军战士7、8人拥抱在一起,个个眼眶红润,依依不舍)
排 长】:(忽然拔开大家)通讯员!
通讯员】:到!
排 长】:拿我那盏马灯来,送给老乡,夜路上好照亮。
通讯员】:这?马灯是按需分配使用的,以后我们夜里行军咋办?
排 长】:我问你,我俩重要,还是老乡重要?
通讯员】:报告排长,老乡更重要!
杨再能】:(听在耳里,看在眼里,趁着排长与通讯员在讨论的时候,为了不给部队添麻烦,悄悄地转身就往回家的路上走了。)
排 长】:(发现老乡已经转身往回赶,立刻将通讯员拉过来,附耳如此这般地作出交代)
通讯员】:(跑步向杨再能追去)老乡请留步!还有事!
杨再能】:(以为部队真的还有什么事需要他,于是停了下来)
通讯员】:(拍了拍杨再能的肩膀)排长说了,红军与老乡是一家,你若不肯接受这盏马灯,就是看不起红军。
杨再能】:(被通讯员这样一将军,只好接受了。双手接过马灯,低头将额头轻轻碰上马灯,眼泪夺眶而出)
通讯员】:还有,这是一只报废了的假手雷,排长说,红军武器弹药非常奇缺,只能送给你这只假手雷。路上遇着不测时,你可机制灵活吓阻对方,保护自己。(说完,俩人再次拥抱在一起)我追部队去了,老乡注意安全!

● 【这时,通讯员与杨再能一个往西,一个往东,消失在冬天的夜幕之中。黑暗中,只见那盏马灯的微光,摇曳在凉凉的山风里。。。。】
●【前台拉幕。场景转换到芋头古侗寨。背景屏幕上文字显示】:
第二天,大部队沿着昨天先头部队的路线,来到芋头古侗寨。大部队里早已经收到先头部队发来的电报,杨再能的名字在队伍里传扬着。躲到山里的老乡们都回来了,按照侗族风俗规矩,寨子里举行了古朴而热闹迎宾仪式——拦门酒。
红军部队官兵】:(站在寨门口)
漂亮的侗家姑娘】:横拉着彩带,斟满了自家米酒,一大碗一大碗地递给站在彩带对面的红军官兵,一个个一口一碗,一饮而尽。
侗寨芦笙队】:(吹起欢快的芦笙曲)
鼓楼前的广场】:(红军指战员与乡亲们挑起了侗族交谊舞。)
● 【舞台背景屏幕字幕滚动显示,并同步显示情景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将所有用来招待贵客的侗家特制庵肉、俺鱼、俺鸭以及大量素菜搬了出来,交给红军,祝福平安打胜仗。
杨再能】:(走在队伍最前列,那盏拨亮的马灯十分明亮。)
部队指战员】:
1】有的亮着古老的马灯,有的打着因地取材的松明火。
2】队伍在杨再能的向导下,走向崎岖不平、蜿蜒而上的石板山路。。。。

● 【舞台背景屏幕字幕滚动显示】:
1934年12月12日,历史记住了这个极为不平凡的日子。中央红军主力部队,经过“通道转兵”,摆脱了被全军消灭的危机。在侗族人民的欢送下,由芋头古侗寨的杨再能作向导,连夜翻山越岭,点着马灯和松明火,向着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向着遵义,向着新中国胜利的曙光,坚毅地前行。。。。
奏响主题歌【《初心中国》】——
●【前台拉幕。场景换成20年后的杨再能家】
●● 【舞台背景屏幕文字提示】:
20年后,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杨再能重病躺在床上,进入生命的最后时刻。
【舞台场景】:
【杨再能躺在黄昏后的病床上。杨再能妻子、12岁的儿子杨正益,围坐在窗前。】
杨再能】:(伸出手握住老伴的手)他娘,你这辈子跟着我没少吃苦,后悔不?
杨再能妻子】:他爹,你是个眼睛能看准事的人,我嫁你一点都没看错。
杨再能】:那好。我一生一贫如洗,什么都没有,但有一样别人没有的无价之宝,你知道的,它比我的生命都还重要,现在你就去拿来,我要传给儿子。
杨再能妻子】:(一辈子的恩爱夫妻,妻子马上明白了,丈夫是舍不得当年红军留给他的那盏马灯)好,我就去取来。
● 【一会儿,杨再能妻子从里屋里取来了那盏旧马灯,递给丈夫】
杨再能】:(看见马灯,立刻精神起来,嘴角绽出笑容,几次伸手想去捧起马灯,双手却颤颤抖抖,抬不起来,他已经没有将手抬起来的力气,便断断续续地对着妻子说)点、点亮,把灯点亮。
杨再能妻子】:在旁边火柴盒里划燃一根火柴,将马灯点亮。
杨再能】:再、再点大一点。
杨再能妻子】:(将马灯的火苗再拨大)
杨再能】:再、再点大,最大。
杨再能妻子】:(将马灯点到最大亮度)
杨再能】:(咧开了甜甜的笑意)来,益、益儿你过来。
杨再能儿子杨正益】:爹爹,我在。。。。(话还没说完,看到临终前的父亲,自己的说话声带着哭腔,控制不住)
杨再能】:益儿你看,这灯亮吗?
少年杨正益】:亮。
杨再能】:好看吗?
杨正益】:好看。
杨再能】:你能保存好吗?
杨正益】:爹爹,我能。
杨再能】:它是红军送给我们家的传家宝,你长大了要参军,跟党走!记、记住了?
杨正益】:记住了。
杨再能妻子】:(正想要丈夫少说话,静静地躺一会,却发现丈夫的手离开了马灯,侧眼一看,不禁嚎啕大哭起来)他爹!他爹呀!他爹!你醒醒!你醒醒。。。。(一边哭,一边喊,一边猛地摇晃丈夫的身子。。。。然而,杨再能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再也没有睁开)

●【此时,天色已黑,明晃晃的马灯,把整个屋子照得格外亮堂,仿佛杨再能的一生。】
◆【播放歌曲《天下乡亲》】
● 【舞台背景屏幕打出字幕】:
侗族村民杨再能去世5年后,他的儿子杨正益17岁,主动报名参军,成为一名迫击炮手。
5年后,转业回到侗乡当了一名光荣的人们教师。
后来杨再能的孙子杨标,继承爷爷的遗志,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杨家成为了“军人世家”。
而那盏马灯,现在存于著名的“通道转兵”纪念馆,成为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千千万万共和国公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的红色路碑。
●【前台拉幕。主持人出】
(男主持讲诵人):
就是这些民族的脊梁们,换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女主持讲诵人):
就是这些照耀民族复兴的灯盏,换来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欣欣向荣的习近平新时代!
(男主持讲诵人):
他们的英姿,从战火硝烟里,洗礼而来。
(女主持讲诵人):
他们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上,经久传颂。
(男主持讲诵人):
他们的精神,在人民百姓中,代代传承。
(女主持讲诵人):真是——
赤橙黄绿青蓝紫
(男主持讲诵人):谁持彩练当空舞?
(女主持讲诵人):雨后复斜阳
(男主持讲诵人):关山阵阵苍
(女主持讲诵人):当年鏖战急
(男主持讲诵人):弹洞前村壁
(女主持讲诵人):装点此关山
(男主持讲诵人):今朝更好看
●(男女主持讲诵人):今朝——更——好——看!
(本幕完)
◆【播放主题歌《初心中国》】

【作者简介】:

龙尤,原名龙开柏(白)。
电视栏目《红烛中国》总制片、总编剧、总导演;湖南烛光文化传媒董事长。
先后公开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其作品构思独特,语言表达方式意味深长,读来耐人寻味,风格独成一体,在全国拥有广泛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