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敲锣打鼓唱大歌
随笔作者/向远茂/图片引用
“ 咚!咚!咚!——— 咚!咚!咚!”唱孝歌的人手拿着鼓棒,以不变节奏的鼓点敲打着大鼓,似是带着沉重的、悲痛的神情与声色一阵接一阵地唱着丧葬的诵词!营造一种肃穆的、庄重的、哀伤的氛围,让参加哀悼的、帮忙的、观场面的一个个表情严肃,谁也不敢乱说乱动,看起来很伤感很伤情的样子!其实大家都知道“人生自古谁无死”以及“世上未见不老松,红尘少有百岁人”的道理。双亲或长辈谢世了,竭尽为人之子的孝道,请老司做道场,请唱孝歌的人来唱一夜通宵达旦哀悼亡灵的《老人歌》,以寄托主人的哀思!
敲大鼓,唱孝歌,追根溯源,无以考证。我记得《庄子·至乐》鼓盆而歌,送妻升遐的典故: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以至于后来派生为敲锣打鼓、唱大歌,也便渐渐形成了唱《二十四孝》、《叹母词》、《叹父词》等等以悲悯、哀伤、忠孝、节义为主的悼亡之歌。如《二十四孝》中所唱的:“第一行孝是虞舜,历山尽瘁做农人。孝心诚恳天地动,象来耕种鸟来耘。” 又如《叹母词》中所唱:“日也落来月也沉,九霄黑暗少光阴。树也翻根花也谢,春来百鸟也寒心。自古苏秦有句话,流芳百世到如今。慎重须尽三年孝,追远长存一片心。”再如《叹父词》中所唱:“先表为娘怀孕苦,后表为父教子情。父死灵前不叹母,骨肉知道哪里生。”
唱孝歌,是一种民间的习俗。在我的故乡有很多人会唱“孝歌”,有专门的诵唱班子,也有单个的咏唱者,向心宽是诸多咏唱者中的代表,他唱腔高亢、声音洪亮、抑扬顿挫、鼓点有力、惊心动魄、给人震撼,他以擅长唱“孝歌”而得名。还有向明让、向远达等一大批颂唱班子唱的孝歌也是远近有名,他们多以为主家的父母、长辈仙逝而唱的孝歌,以歌主家孝子父母的生育之恩,以颂主家孝子父母的抚养之情,沉痛的悼念一个晚上。次日晨一大帮孝子孝孙、孝女孝婿、三亲六眷、乡邻好友一路悲悲切切,呼天怆地;一路炮火连天,吆喝阵阵,抬着灵柩艰难地移动着向山上而去。尽管困者权倾朝野,富可敌国;尽管逝者贫穷低贱,身份卑微;尽管陨者功勋卓著,名声显赫;尽管亡者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一并咽气作罢,成尘做泥!
这让我想起了一段关于人生的感言:“人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在别人的哭声里结束,这期间所经历的一切称为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