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 宗德祥】

蓬莱市地处渤海海峡南岸,胶东半岛北部中央,海岸线全长64千米,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拥有独特的气候条件、地质条件、水质条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就已经开始养殖海参,海参育苗、养殖、加工的历史悠久,为“蓬莱海参”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良好基础。

2012年,蓬莱市获得“胶东刺参苗种之乡”称号,“蓬莱海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被中国渔业协会授予“中国海参苗种之乡”称号,“蓬莱海参”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

目前蓬莱市拥有海参育苗——养殖——粗加工——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年加工海参产量约占全国50%以上。近年来,蓬莱市以规范海参产业为基础,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多业态融合发展为特点,走出一条海参产业发展新路子。一是实现产业规范化。

自2017年以来,蓬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举办海参加工业户专题培训,并召开海参加工业集体约谈暨风险警示会,集体约谈全市海参加工经营业户,对干海参加工标准、海参产品标签标识等知识进行专业培训,同时组织业户签订承诺书,引导蓬莱海参产业健康发展。

2016-2019年,全市累计抽检干海参45批次,检验结果均为合格。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2020年上半年,根据海参生产加工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市里制定了《蓬莱市海参生产加工规范化操作手册》,引导企业规范生产。

在规范引导的同时,集中开展打击海参制假售假专项行动,对全市海参生产企业、小作坊和海参产品销售单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实行零容忍,坚持严查处,加大执法检查、随机抽查和暗查暗访力度,坚决把好海参制品原料关,坚决打击无证和未按登记工艺流程组织生产等行为,坚决打击非法添加、以次充好、虚假标注等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杜绝不符合国家标准的海参产品流入市场,彻底规范海参市场秩序,整治行动累计现场处罚7起、立案查处3起(主要涉及标签标识不规范、生产记录不完善等问题)。

二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实现海参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全市龙头企业实现了海参皮、牙、肠、卵等所有部位的充分利用,做成不同的产品,变废为宝,实现海参价值的倍值。

比如:将海参皮做成即食海参、淡干海参、海参肽口服液等产品;将海参牙做成酶解骨钙粉等产品;海参肠具有养胃功效,做成酶解海参肠口服液、冲剂等产品;海参卵(花)具有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抗疲劳功效,做成海参黄口服液、冲剂等产品;海参汤含有丰富的水溶性蛋白,用以腌制咸菜、鸭蛋等;海参渣在经过污水处理后,可用于海参养殖,实现产业链循环利用、绿色发展。三是推进多业态融合。

以烟台源力德等企业为代表,致力打造区域产品旅游示范点,厂区内设置参观通道,让游客近距离了解海参加工全过程,实现整个生产过程透明化,打造食、住、观光、研学、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集散地。

2020年7月,由烟台源力德创建的海参科普馆正式开业,作为烟台首家集科普、体验于一体的海参主题馆,获批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并积极申报山东省海洋意识教育示范基地。

该海参科普馆的建成作为首批研学游示范点,积极推进了蓬莱旅游产业和海产品加工产业融合发展。通过宣传海洋、普及海洋生物健康养生知识,从而提高全民海洋意识,激发热爱海洋、保护生态海洋的热情。

同时通过加强海洋科普教育,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培养他们对海洋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引导树立科学思想、科学态度,在全社会形成“亲海、爱海、知海”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是强化产学研合作。我市海参产业始终把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做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多家企业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目前,正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朱蓓薇以及其他行业知名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共同起草海参行业标准,为蓬莱海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