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品读赵宝海诗词

生活之味,心籁之音
张金英
“才思是作品格调的基础。”这句话用在赵宝海先生的身上毫不为过。读了他的《象外心籁》诗词选之后,即刻被其心籁之声所打动,流动的诗语间折射出其敏捷的才思与独特的个性。他的诗词追求是:梦想和古人不一样,和当代人不一样,和自己不一样。他用作品证明了自己三个“不一样”的追求:
一、不一样的立意,不一样的想象
独特的立意最能体现与古人、今人、他人的不同之处来,赵宝海先生的七绝立意最为独到。在《安葬母亲》一诗中,他以对比手法突出自身的痛悔之情:“手捧骨灰朝水湄,此生痛悔紧跟随:娘亲抱我万千次,我抱娘亲只一回。”在《初进大兴安岭》一诗中,他将深山的万物都着上了情感的色彩:“车子轻轻雾似纱,重林叠翠少人家。深山生态自由恋,一朵云亲油菜花。”在《登红旗岭农场湿地观鸟台》一诗中,他打破常规写法,以己及鸟,以心观物:“进得卵形观鸟台,此心仿佛入胚胎。太阳孵我翱翔梦,啄破穹苍云翼开。”
出奇的想象往往给新颖的立意插上翅膀,赵宝海先生超乎常人的想象使其作品染上了独特而多彩的色调。他的疫情之作《春之疫》以不落俗套的想象带给人们无尽的思索与多解的主题:雪后春寥落,空中鸟独旋。白云如口罩,戴在蔚蓝天。前两句营造劫后寥落的春景,暗喻发生在庚子春天的灾难性新冠疫情,转句比喻贴切新奇,想落天外,白云这个大口罩既是疫情中的人文关怀,更是春之劫敲响的警钟。他的诗在转结处总给人意想不到之感:“脚下田平天在水,插秧同逐白云移”(《黑龙江插秧》);“蝴蝶蜜蜂同哭祭:春天多块小伤疤”(《花祭》);“迎眸皆是心颜色,山水相思透骨深。”(《金龙山红叶》)
赵宝海先生的作品自我代入感很强,虚实相生法的运用使其作品的立意别于他人,如“托枝仔细闻香久,欲把春天嗅出来”(《丁香》)完全与春天融为一体;“片片香魂随逝水,为何不与我相商”(《花殇》)他俨然是花的主人,侧面表现出对花的怜惜之情;“手向空中抓一把,掌中滴下绿珠来”(《绿谷》)以虚写实,化无形之绿为有形可触,以自己的感受形象逼真地表现了绿谷之“绿”;“我欲飞身崖壁上,为君戴朵野茶花”(《神女峰》)对神女峰的爱恋跃然纸上;“片片苍苔可怜绿,将身难补旧时光”(《故宅》)以实写虚,寄物抒情,表达了对故宅时光的眷恋,抒发了时光无可挽回的遗憾之情;“杜鹃啼落杨花雪,飞上衣襟不许愁”(《忆泊爱蓝岛寄同游者》)化句无痕,情景交融;“心灵处处皆场院,堆起太阳金色光”(《十万转业官兵开发北大荒》)比喻奇特,寓情于景,表达了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怀;“青蛙忽开口,叫亮满塘星”(《蛙鼓》)拟人有趣,情景生动……
二、不一样的手法,不一样的句式
赵宝海先生善于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尤其是对互文手法的运用达到了随手拈来的程度,如“骨埋异代如同代,爱到无期是有期”(《青冢》);“春风却比秋风冷,天井真如古井深”(《坐井观天园》);“已超音速追光速,敢以华金抗美金”(《朱日和大阅兵》);“来自然来何用约,想空其想枉相寻”(《春风》);“街头人气连云气,窗口灯光接月光”(《小住塔尔气》);“此生皆已了,未了是乡愁”(《挽余光中》)对比与互文相融,意味深长;“多情人在天涯外,谁在天涯更外边”(《鹧鸪天·丙申中秋》);《暗香》一诗的中二联均采用互文手法:“天有阴晴天不变,梦无深浅梦难通。水中月是空中月,此刻风非前刻风。”如此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使得句式回环复沓,诗意贯通流畅,意象跌宕起伏,节奏跳动鲜明,音韵婉转和谐。
赵宝海先生十分注意字词的推敲与提炼,这亦成为他独特的表现手法。如《肇东大似海边射箭》一诗:“不谙弓弩亦弯弓,十箭何妨九箭空。莫笑矢锋偏的远,枝枝皆可透秋风。”仅一个“透”字即可点亮全篇,虽然矢锋偏得远,但足可穿过秋风,亦间接说明了弓箭的速度如风一般,“快而不准”的射箭技术通过这个“透”字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让人忍俊不住。诗言趣,味即出,此诗是也。又如《神女峰》中的前两句:“奇峰千丈毓灵华,朝沐江风晚捧霞。”看似普通,但“捧”字下得贴切传神,间接描绘了神女峰的高峻,美感顿出。
三、不一样的诗语,不一样的味道
最能体现诗人个性的是诗人对语言的驾驭方式。赵宝海先生善以浅淡的语言表达丰厚的意蕴,这与他对生活的深切感悟是分不开的。他的诗语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近乎口语,表现了丰富的生活内容。如“空想黄泉灯下影,数娘白发一根根”(《丁酉生日》);“一片苍茫冰雪里,我家春色最先来”(《雪乡立春》);“没有风吹花亦落,不由人约梦常来”(《散木》);“恐其蹦起来,安个玻璃罩”(《齐白石画虾》);“若能将你留心底,一切距离都是零”(《鹧鸪天·距离》)
别具一格的诗味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情感,纯真质朴的乡情时常贯穿在他的诗作中,如《告别旧居》:“遮得十年风雨稠,别来酸楚忍回眸!莫言挥手无多泪,梦里必然登此楼。” 他巧妙地将自身告别旧居的复杂情感表现了出来,有酸楚,有不舍,更多的是眷恋。又如《乡愁》:“少年走出大山沟,城里谋生汗水流。常想家乡草房小,不知这事叫乡愁。”全诗平白如话,结句画龙点睛,引人共鸣。再如《白玫瑰》:“清明无雨雪霏霏,草径孤行扫墓回。转过身来怅然望,坟前一束白玫瑰。”作者转身对接的白玫瑰很好地表达了清明的思念情怀,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最佳效果。
另外,他的语言亦着上了新诗的轻灵之味,如“省略雨朦胧,翩翩蝴蝶风”(《菩萨蛮·三月三》);“爱深千百春,故事难依旧。笑对夜风寒,彼此牵衣袖”(《生查子•元夕次朱淑真韵》下阕)
吕本中在《夏均父集序》云:学诗当识活法。所谓活法者,规矩备而能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是道也,盖有定法而无定法,无定法而有定法,知是者,则可以与语法法矣。谢元晖有言,“好诗转圆,美如弹丸”,此真活法也。赵宝海先生在长期的创作中善于活用诗法,从不死执诗法,敢于创新求变,以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信守着自我的诗词空间,写生活之事,发心籁之音,生鲜活泼,情趣盎然。他以敏锐的眼光发现生活之美,并在诗中表现真美与真爱,在保留生活原汁原味的同时将生活高度艺术化,创作出感人心者的好作来。
——原载于《诗刊·诗词》2020年增刊第一期“聚焦”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