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华为灰度思维的哲学本质性
……论灰度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
文/方立新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怪人张五常对别人说:中国企业家的管理水平,没人能超过华为的任正非。
中国鹰派军事评论家金一南感言:有美国举一国之力来对付一个华为企业,那么华为想不出名都难。
我好友缪林,他2002年时曾对我说:今后中国的企业家,一定会是华为的任正非最出名,我最心服最看好任正非的企业管理理念,他把企业员工持股化,如此一定能把华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个人才能,激发出来很好有效地服务于华为。
前述三人都点明了他们对任正非的企业管理理念,是心持赞美心服的,但却没有一人明确指出,任正非是持何种管理思维来管理华为的。
张五常高赞任正非的企业管理水平,只是对当今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现状结果的评说,没指出任正非管理企业是采用何种管理思维来管理华为的,其实,任正非当初的企业管理水平,并非真的是如此之高,华为曾经就因管理不善差点倒闭关门了,那时任正非在半年内都是不得安生,他在暗中流泪难过。
金一南将军对华为的赞言,其主要目的是在正扬中华企业的正气,而笑话美国国家的无耻和无能,从而激励中华国人的进取心,他也并没点明华为管理思维性的光芒所在点。任正非不想让美国扣押爱女孟晚舟,来以此彰显华为的强大,他也心想让女儿安生,他也真想不被世人欺负受伤,其实华为很无奈……它只是心想更好地生存,任正非很感伤……他很想保护好女儿起到做父亲的责任,可是世事难随人的心愿,于是成就了华为的出名和被迫抗争,这样,就逼成了老父任正非的无奈坚强。其实,竟争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力,竟争多是企业倒闭的所在点。
我朋友缪林对任正非实行企业员工股份制行为的赞言,这也只是华为当今企业体制的一种善果体现,因员工持股制并非任正非在中国的首创,再说,当初华为的员工持股制,实是很不完善的……这点任正非已对外公开言说过这事。
任正非在管理华为时,他采用的是灰度思维管理法,这才是华为取得如此令人心敬心服之成功的最为关键点。
什么是灰度思维呢?灰度思维的本质,就是以开放的心态动态去认知事物,接纳各种不确定因素,勇于面对不确定因素,重复“平衡……失衡……再平衡”的过程,最终喜达自我愿景的真实实现。
任正非创立华为的主要原因有如下两点:1.家庭的贫穷让他心想成为有钱人……穷则思变;2.他被骗200万元后的生存需要。
他因上两点,用21000元在深圳创立了倒卖电迅设备的小公司,取得了有金融知识的父亲支持员工持股制在华为实行,如此就得到了华为企业的初步平衡。
任正非认为,倒卖产品不如自己生产产品,企业该走技工贸的道路才是正道,他的这一企业发展路线,同联想柳传志的贸工技企业发展观是相对立的。
任正非为了企业今后真能更好有利自我生存,他就把通过从香港倒卖产品得到的收益,全投到自我研发产品方面上去赌一把,结果是上天帮他,让华为研发的产品终有人愿用,他再重资投科研,于是华为就发展到了几万人。
这时员工多了,没企业管理经验的任正非,就难于把控管理好华为了,至此,华为光靠员工持股制的优点来管理企业的方式就失衡了,任正非在管理上虽是有善性,而员工的利益诉求众说纷纭,如此,任正非的上士行道失效,中士教授似懂非懂地对员工明道,而员工下士却在心里笑话和对抗任正非的上道。
华为下士笑道抗道的行为,这是社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很正常之事,并非是任正非管理华为的严重失误和过错,因这种现象,早在春秋时,道家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里就很准确地描写出来了:“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这时,任正非心明了《道德经》里所言的“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之本意了,上士闻道勤于行道不同人争道,中士闻道似懂非懂地而持中不反道,下士闻道嘲笑道者而同上士争执。
华为公司那时上士(高管任正非)、中士(中高层管理人)、下士(持股员工)三方的利益诉求和管理理念都不相同,形成了上、中、下三角等力互相内耗的局面,进难进,退难退,几近公司濒临倒闭的局面,而任正非却难有妙计化解华为那时困境,他曾写文说,他为此困苦了半年,暗中流泪,他不想华为就如此倒闭了,他在祈求上天救救华为,好让他不再次败在世人面前。
任正非在流泪,他的心在滴血,他在问苍天:“天道何在?”
这时苍天回话给任正非:大道无形、无情、无名,道实是名,道之本质是无形,道之名,实只是为了教化众生,才取道名称之为道,得道实非得,非得是无形,道之本质是无形……道之无得、对之非对。
上一言说是上天让道家老子对任正非所说的,因老子心明任正非这名本就深含灰度哲学思维的精髓:正非正、对之非对。
于是,老子就暗用心法将灰度思维模式传授给了任正非,以此法来挽救任正非的华为公司,救任正非一命,留华为后来强大于中国,正扬灰度思维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以此用中华古老的哲学文化来让华为强大于世间,宏扬中华国人的正气、正心、正性。
这时的任正非,心知了天道无情,人道有情,天道不具感情在运行万物之生灭,而人道人心是有感情的,人心喜团聚、喜欢生而讨厌离散、厌恶死。
任正非不想华为倒闭,华为中高层领导也不想华为倒闭,因任正非对他们有情有义有得利,华为员工也不想华为倒闭,因他们都持有华为公司的股份,他们全都是华为的老板之一,哪有希望自己的公司倒闭之理?
上士任正非明道,他知道灰度思维心明了道的本质之名实,灰度思维彰显了道的真假存在性……中士显道,揭示了道的对抗性……下士笑道反道。上士任正非是哲学家,中士是企业家,下士是反道者,所以,企业家该心持灰度思维来管理企业……中士思维,这也即言,管理企业必须持中式的灰度思维来管理企业,以上士之道义,融和下士的人性俗心,融合成中士之“道人合一”的灰度思维管理法。
任正非心知,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尊重中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基层员工,是企业管理者对自己的尊重。正是因为任正非对人尊重、很具柔性又对人大度,这才使华为高管……教授级高管,把任正非的灰度思维管理理念,融合进《华为基本法》这一华为企业文化纲领中,结果是终于寻找出了一条有效管理华为的正确路径,寻得了融合华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三方利益的平衡点,从而很快就让华为中层和下层的吵闹争执声平息了,最终挽救了华为倒闭的命运。
《华为基本法》体现了开放、妥协、灰度这些华为文化的精髓,体现了华为领袖任正非的灰度思维管理法,从此,华为在企业文化的融合下,从上士、中士、下士三方的利益争斗里,跨越了“中间状态”的迷惘,在混沌中寻找到了一条清晰的方向和路径,在上、中、下三方利益中,寻找到了一个比较合适的利益平衡点,结果是出现了华为内部高度融合团聚的力量,让华为出现了颠覆性的变革,这就是华为灰度管理法的模式,是任正非“灰度领导力”节奏控制力的体现。
任正非曾在他所写的《管理的灰度》一文中说:“清晰的方向来自于灰度,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着时间与空间而变化的,它常常又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定时间和谐,这种和谐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任正非上段对“灰度”的解说,主要包含了“灰度”的如下层面词解和本质性解说:
一.清晰的方向和路径产生于灰度……混沌中,并且混沌的灰度是常态。
二.事物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还存在“中间状态”的灰度……黑白,灰度的核心是均衡,灰度是黑白的融合体。
三.企业管理领导者必须学会宽容……合适的妥协,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路径。
四.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企业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把握好企业发展的方向、节奏,用灰度思维寻找到企业平衡稳定的和谐点。
“黑之白,谓之灰”,灰色是黑色向白色的过度色,是“黑”和“白”的融合体,企业领导人的思维可以灰度,但决策却不该灰度,灰度是妥协,但“灰度不是无原则的妥协”,决定必须非黑即白,所以,必须“灰度思维而黑白决策”,这才是任正非灰度哲学观的重点所在,这点任正非是没有在上段言说中体现出来的,这才是任正非灰度思维成功管理华为的关键点。
任正非在华为大谈灰度哲学,这不是因为他深好研究中国哲学,而是他心明,企业管理创新规律只有如下两点:1.新生事物是从旧事物中诞生出来的;2.新生事物都是一种“混搭”组合,而灰度思维的本质就是决策思维,灰度思维要求人们抛弃极端地思考解决方案,主张需要柔性而不是刚性行为……因太刚则易折。
有些人以为,儒家孔子的“中庸”观就是灰度思维,其实这是对灰度思维很错误的理解,灰度思维是近似中庸,但中庸绝非是灰度。中庸是哲学艺术,而灰度思维只是一种思维方式、行为手法,灰度思维的本质是恰如其分、不偏不倚,如此才能在黑色和白色的混沌中,有机会寻找到事物对错的平衡点,达到事物的和谐点,利于管理好企业,让企业实达自我愿景。
任正非是个很大度的柔性善心人,他是个很有人生大格局的人。他主张得理该饶人,对时思不足,自我多进步,促使矛盾体的对方与自己一起进步,这是他的大格局。他对时容人,对错相对,注重结果,这是他的灰度哲学。灰度思维认为,对中有错,错中有对,黑里有白,白中有黑。
于是,任正非在爱女孟晚舟被美国扣押之后,在华为被美国封禁之时,他却主动真心提出,华为愿把华为的5G通迅技术,一次性地买断给西方企业自己去把控生产,如此来消除美国和西方对华为设备有安全隐患后门的担心和指责,同时明确提出,愿同美国多进行双方得利的生意交易,这就是灰度思维的融合性……双赢共利、利自利人。
华为的上述行为,体现了灰度思维是一种妥协艺术,是一种处理问题的中庸之道,灰度思维不思考激进的解决方案,而是回归问题的源头,不着眼颠覆性的创新,看重原有管理的迭代升级,通过小的管理进化,让灰色思维唯一的目的是获得理想结果,而非是追求无结果的理想。
任正非既固守原则,又豁达变通,既是实用主义,又具理想主义,他的灰度不是软弱、逃避或者退縮,灰度的目的不是喜欢灰度,而是在灰度中追求平衡与稳定。
灰度具有适度性,灰度管理不是企业管理该全面实施的管理手法,不能一切灰度,企业核心价值观、规章制度和流程,这些都不能灰度,基层员工也不适合强调灰度思维,这点是我在本文该明说的事,任正非是不会对别人说这点的。
灰度哲学的本质是:灰度哲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和现实情况的思维模式,灰度思维反对“非白即黑”、“非好即坏”的反向思维,灰度是黑白的融合体、好坏的融合体,灰度思维的目的是寻找解决问题的平衡点,灰度反对极端思维而体现柔性美的融合之善果。
灰度源于混沌,近于中庸,对企业而言,灰度意味着生存和持续发展。灰度思维本质是为了求得事物的容通结果,灰度是椭圆性质的容通思维,灰度思维具有圆润性(椭圆性)、混沌性(天道性)、无常性(变化性),容通思维就是反棱角思维的灰度思维。
人生的本质是要在灰度中寻找光明,西方企业管理注重的是过程公平,而中国人则是讲究结果的公平,灰度哲学就是可以忽略过程,直奔结果,允许别人犯错误,对别人要求不能太苛求,可忽略过程,只要结果是符合人心所向,就可以适度放开。
西方社会是二元社会,多持非对即错的主张,他们行事原则是重在求对错。而中国人认为事物是非对立的,是可转变转化的,于是做事多在意把握分寸……中庸,认为过头即是非中,为人处世的精髓在于对尺寸的把握。
任正非在头脑中同时存在着两种相反的思维,还能维护正常行事的能力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