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青藏之眼、绿色天祝。千百年来,位于河西走廊东端的华锐大地孕育了炫丽多姿的民族文化,也造就了一大批执着梦想,传承保护灿烂文化的追梦人。秦生军就是其中的一位,一个土生土长的牧民歌手。五十余年来,他植根于这片神奇美丽的沃土,执着梦想、坚守初心,谱写了一支生动的追梦之曲,让华锐藏族民歌这颗遗落在草原上的明珠更加熠熠生辉,嘹亮华锐大地。

(解说)天祝藏族自治县天堂镇菊花村,群山环抱、风景优美,像一朵美丽的菊花盛开在大通河畔。1963年6月,秦生军出生在这个美丽的村庄,他从小好学善问、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好学生、同学的好榜样。
虽然品学兼优,可是秦生军的求学之路,在刚刚小学毕业之时就戛然而止。当时正好赶上包产到户,每个家庭都分到了一定数额的牛羊等牲畜。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让其他兄弟姐妹能继续上学,作为长子的他,主动放弃了学习的机会,开始了漫长的劳动放牧生涯。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虽然离开了校园,然而对文化知识的渴求却一直留在秦生军心中。那时候条件艰苦,在漫长的放牧岁月里,他没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书本知识,影响最大的就是当地口口相传的华锐原生态民歌酒曲,求知若渴的他逐渐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逢年过节大人们吟唱民歌酒曲的时候他总是喜欢听的最认真的一个,自己也悄悄地跟着唱,旋律优美、内容丰富的华锐民歌极大地丰富了他的精神生活,伴随他度过了整个少年时期孤独的放牧生活。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秦生军渐渐学会掌握了许多唱腔和曲子,再加上一副天生嘹亮的好嗓子,慢慢地引起了街坊邻居们的关注,他从一个认真听众变成了大家喜欢的歌者,每当家族聚会或村里有人家过喜事总要请他去唱上几曲。
同期声 邻居 杨其贵 【他从小是个民歌爱好者,因为他的声音好,也很爱好歌曲,不关过春节(菊花村每年举办的藏历新年文艺演出)或者私人家庭(喜宴)我们都会请他(演唱),他唱得也好听,(大家)也爱好。意思也很深刻,我们华锐的歌曲他传播得很好。】
(解说)华锐藏区有一句俗语,说藏族群众会走路就会跳舞,会说话就会唱歌,这一点在秦生军家显得尤为明显,他们家族有五十多口人,几乎人人都能张口即来,唱几首动听的民歌或酒曲。特别是他的五叔秦谢什加,在八十年代曾经作为青海人民广播电台藏语广播栏目的特邀嘉宾,演唱过很多首原生态华锐民歌酒曲,在当地小有名气。五叔的榜样给了年幼的秦生军一个梦想,长大后也要像五叔一样在更大的舞台上演唱酒曲,把快乐带给更多的人。于是他一有空闲就缠在五叔身边学习演唱,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掌握的曲目越来越多,演唱也逐步成熟。
时光荏苒,转眼到了1995年,当年那个天真可爱的小牧童已经长大,成了两个孩子的父亲,生活虽然并不是很富裕,但夫妻恩爱,再加上两个孩子的烂漫笑声,一家人的日子简单而又幸福,秦生军的民歌学习演唱之路也稳步发展。

同期声 华锐民间艺人 顾正红 【白玛昂先(秦生军)唱得这个曲子是我们华锐地区的赞歌,一般人们称为酒曲,其实它叫赞歌,他唱的这是正真是古代的音调没有变,再者他的唱词和唱法:刚开好有一个空调(曲门或过门),然后将中间三段词唱完,最后有个空调(曲尾),这是华锐地区的(古老)唱法,他按这个唱法唱的,唱得相当好,词放得也非常准确。】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准备将自己的民歌演唱带上更大舞台的时候,妻子突患重病,一家人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他东奔西跑四方求医,给妻子治病,一次次希望和失望的交替,一天天痛苦与绝望的挣扎,可是妻子的病却依然时好时坏,不能痊愈。他一边照顾生病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一边放牧牛羊耕种田地,还要操持家务,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他一个人的肩上,再也没余力学习演唱民歌酒曲,就这样,二十多个春秋岁月一晃而过。
近年来,党和国家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举国上下掀起了文化大发展的浪潮。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和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帮扶下,菊花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秦生军一家的生活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这时,两个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妻子病情也逐渐稳定,深埋在秦生军内心深处的华锐藏族民歌,如初春冰化的溪流叮咚响起。
自2012年起每年春节期间,村上都会自编自导组织表演文艺节目,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发现,沉寂多年的秦生军再次出现在了舞台上,每次演出,秦生军的民歌演唱基本都是率先登台亮相,成了点燃观众情绪的开场节目。虽然村里的演出各方面条件都比较简陋,但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华锐原生态民歌酒曲却依然能带给群众极大的艺术享受和无限快乐。
同期声:青海民间艺人斗格才让 【我也特别喜欢民间的歌唱,也就是民间的这种唱法我们是特别喜欢,尤其是我们的这个阿噢(藏语,哥哥之意)白玛昂先(秦生军)他唱得确实是从老人那里传下来的有文化传承的这种歌调,我们特别喜欢。在我们的微信群里面不论是青海湟水流域,还是甘肃大通河沿岸的广大群众当中非常受吹迎。我们每次在(群里)要求和动员他再三地给我们唱,我们的心目当中他确实是个(民歌)歌手。】
日子越过越舒心,秦生军的笑容越来越灿烂、歌声越来越响亮。心怀感恩的他成长为一个乐于助人,热爱公益事业的热心人。不管村里有任何集体活动,或者邻居家有什么事,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人们诙谐地称他为菊花村的“秦县长”。
生活的安定幸福,使秦生军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他经常向老一辈民间原生态歌手请教,特别是向我县著名的华锐民俗专家、华锐原生态民歌国家级传承人马建军先生学习,得到老先生的认可和指点,这让秦生军对华锐原生态民歌的感悟也不断加深,对唱词和曲调的把握运用也更加圆润流畅。

同期声:华锐藏族民歌市级非遗传承人 秦生军 【华锐藏族民歌,是流传于华锐藏族人民中的一种民歌形式,是勤劳朴实的华锐藏族人民认识事物、挥发情感的口头文学产物,也是华锐藏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华。其内容蕴含丰富,涵盖量极大。生动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唱词和抑扬顿挫的音调,在民间传唱,生生不息,是华锐藏族民间文化中的精华。是从口传文化中提练出来的最有普及性的民俗文化,比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更悠久更丰富,更贴近于现实,是一幅反映华锐藏族语言、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理想愿望等的历史长卷,是民间文艺宝库中的一束奇葩,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挖掘保护价值。】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辛勤的付出渐渐得到了回报,秦生军得到了广大观众认可喜欢,也收获了很多荣誉。2011年应邀参加了天祝县举办的民歌大赛,并荣获二等奖。2014年7月荣获第四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暨第九届天祝三峡风光民俗风情旅游节天堂华锐民歌演唱会三等奖。2016年8月参加由民乐县举办的“农商银行杯”扁都口全省民歌邀请赛并获优秀奖。2017年4月代表武威市参加省教育厅和文化厅主办的非遗进高校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
同期声:华锐藏族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马建军 【他唱的华锐酒曲(勒)唱得特别好,首先他的唱词每一句都非常清楚,吐音准确,谁都能听懂,非常好听,再者他唱得音调和节奏都非常准确,他的唱调就是华锐地区的原声,不带其它任何曲调,完完全全是华锐的曲调,这个待别好,像一样的(原生态民歌歌手)在华锐地区不算多,有些歌手虽然唱得好,但多多少少在吐词和曲调或节奏上有一点点错误,不是那么太准确。他唱的非常正确,所以我作为一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来说,他可以算得上华锐地区的民歌家,可以这样称呼,以后的(民歌)传承任务可以交给他。】
一张张荣誉证书就像他走过的一步步脚印,也象征着他付出一滴滴汗水。2018年华锐民歌酒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县文广局推荐申报下,秦生军被市非遗办评定为华锐原生态民歌市级非遗传承人。这也让他有了新的追求和梦想,他希望能像他的老师马建军先生那样成为一名华锐原生态民歌的国家级传承人,走出大山,走向远方,有更大的舞台传唱华锐原生态民歌,让更多的人听到华锐原生态民歌,更深地了解美丽多彩的华锐藏族文化,让自己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也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大花园留下一枝美丽的艺术之花。
同期声 华锐原生态民歌市级非遗传承人 秦生军 【现在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广大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高了。我很希望能像我的老师马建军一样,能尽快成为一名国家级的传承人,因为那样会有更广阔的舞台,可以让这门艺术传播的更远,让更多的人们听到和喜爱。作为传承人,我有义务也有信心把这门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广大。】
如今,在马建军、秦生军等传承人的积极推动下,华锐原生态民歌酒曲整理发掘出来曲调和曲目逐年增多。除了四处演唱交流,在闲暇时间,秦生军还经常给村里的年轻人传授演唱技艺和经典曲目。2018年3月天堂学校聘任他为华锐民歌校外辅导员,爱好学唱华锐民歌的新生代歌手逐渐增多。曾一度灿烂、又几近式微的民歌酒曲,再一次唱响华锐大地,荡漾出袅袅回声。
(结语):追梦非遗、传承经典!我们希望秦生军能早日如愿成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更希望有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传承发扬像华锐原生态藏族民歌,将此珍贵而又濒临失传的民族文化保留传承并发扬光大,让祖国的文化之园更加灿烂繁荣、多姿多彩。(秦昂扎 徐文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