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元节诗文专辑
策划统稿:靳朝忠 钟小平
收稿编辑:李腾双 桑良宏
策划编辑:李腾双(自由翱翔)
制版编辑:春到百草园

目 录
靳朝忠 郑中全 陈会 李腾双 谢勋烈
鲁传杰 尹九源 许仲义 王伟 陈 勇
杨 馨 刘文波 罗先成 夏传炯 张计
胡义勇 杨驰 贾建明 山村炊烟 黄信邦
李刚 黄嵩良 杨甲林 李春晓 文仕才
刘志 评太平 钟俊杰 许日辉 通明
傅崇玉 谢先兰 铁牛 钟小平 喻永刚

靳朝忠
今日是“七月半”。窗外,竹影摇翠,紫薇含情。静坐绿窗,写着袱纸,准备晚上烧给去逝的、我永远怀念的亲人。
心怀虔诚,写着一封封袱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兄长……最后写给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去逝的大姐。大姐算是杰出的才女,小升初全县第一名,学校敲锣打鼓,将一块写着“学好信笃”的牌匾,送到家门。那时小升初比当下考大学要艰难十倍。大哥早逝,聪颖绝世,高中与北大才子楹联大师余德泉同班。倘若大哥大姐不是英年早逝,应该是北大、清华的骄子。
烟雾袅袅,纸钱飞飞,但愿去逝的亲人能够收到。
写完袱纸,伏案沉思:活着的人真的应该学会珍惜。珍惜自己,珍惜恩师,珍惜朋友;特别是珍惜身边活在尘世却累死累活关爱着自己的亲人。
不管是谁,官有多高,禄有多厚,终将离尘远去。“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荒冢有人来?”
淡然,豁然,悠然,怡然……这样的活法,多好,多好!
中元节呤
河畔飞烟连古今,中元鬼节每沉吟。
最怜此夜月如镜,不照衣冠只照心。

郑中全
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被列入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怀
(一)
鬼节来临祧绪谈,沿河焚纸起风岚。
“中元”谁说是迷信,文化非遗富内含。
(二)
敬祖孝亲虔谢恩,中元大节古来存。
五洲华裔同承继,祭祀先人不忘根。
陈会
七月半悼外婆
谁道今宵鬼乱穿,独看明月夜阑珊。
星星赐我香千炷,跪拜苍茫向远山。
李腾双
中元节寄哀思
秋风冷月尽愁眠,因是双亲赴九泉。
列祖列宗生活好,子孙后代寄冥钱。
谢勋烈
中元节有感
烧香化纸雾河沿,此夜人心别有天。
父母一生儿女爱,寻常梦境作航船。
鲁传杰
中元二首
(一)
烟雾蒙蒙隐烛明,有祈神衹灿金瓶。
浮生若是心涂客,祭礼弥陀空乞灵。
(二)
暮夜中元纸火燎,绪风惨淡奈何桥。
悠悠上下五千载,缕缕青烟上九霄。

尹九源
中元盛会
每逢月半又思亲,催泪篆烟绕古津。
秋月身边少人影,恰如芦苇摇曳心。
许仲义
中元节感怀
烟缕中元思绪生,支支红烛泪真情。
世间多少儿和女,孔子经前讲孝心。
王伟
无题
(每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永宁人称“七月半”,旧俗为“中元节”,民间有化冥钱祀亡之习俗。)
月半何曾见月圆,中元士庶化冥钱。
氤氲鬼影迷荒岸,明灭犀香映浅渊。
民俗尤添新世尚,遗风难改旧时篇。
低头见水流云在,斗转星移又一年。
陈勇
七月半有感
中元无处不飞烟,户户寄思焚纸钱。
三柱银香风袅袅,一双红烛泪涟涟。
家书数叠托何地,离恨几重悲九泉。
今夕望乡台上客,可知捎梦枕橱边。
陈勇
中元
秋风习习拂窗棂,细雨丝丝入院庭。
涕泪瀑流沾袖帕,纸钱焰火溅金萤。
惜缘未觉情无价,悔病尤哀药不灵。
试问今宵谁怕鬼?素瓷明烛对沧溟。
杨馨
中元节悼亡兄
小楷端庄擅口琴,牧耕不忘护桑林。
持家勤俭修房舍,致富荣光有奖金。
遭病苦,感人心。平生梦断路难寻。
而今独卧坟茔下,无复花山听笑音。

刘文波
中元祭祖
回乡祭祀到坟前,悼念身躬拜祖先。
化纸焚香三叩首,怀亲闭目数参禅。
追思往事仁心敬,忆起贤良热泪含。
欲望中元承孝道,祈求逝辈佑家安。
罗先成
中元节寄先辈
先辈深恩心长留,汇寄冥卡请查收。
今年不去云烟处,持卡领款找北斗。
夏传炯
无题
中元思亲不见亲,扶碑抚字断肠人。
化帛焚香燃高烛,更听胡笳十二声。
夏传炯
无题
江畔未许化纸钱,红套翁媪立门边。
文明祭祀献花叶,思亲一曲弄管弦。
张计
无题二首
(一)
祭奠无需用纸钱,香烛酒馔供两边。
感念先驱视死归,诗词歌赋祷永年。
(二)
曾许河畔香烛钱,环保忌烟怎中元?
冥币供品次第奉,U盘音箱代管弦。
胡义勇
七月半吟小诗二首
(一)
年年今日早准备,封封信袱寄思情。
不问纸钱孝真假,户户河滩烧冥行。
(二)
敬老爱幼尊祖先,举行祭祀礼义前。
魂魄入眠清净处,儿孙愿续再生缘。

杨驰(问道原始)
吟中元节
渺渺青烟上九霄,长江滚滚往东淘。
苍天自古谁饶过,大地温情祭祖潮。
贾建明
中元节
日暮桥头立白牌,清烟红烛起天街。
斜看告示防星火,泪滴衣襟忘手揩。
山村炊烟
那天从江边锻炼回来,逛风大作,有人在一建筑工地烧纸钱,顿时火金星乱窜好几米高,幸好没遇到可燃物。
有感
二零二零中元期,一份思念北斗寄。
由来祭祖香烛钱,愿腐为花作陈泥。
黄信邦
中元之期
梦中昨夜见爹娘,骨肉重逢哭一场。
冥界人间无二样,敛财贪腐有闫王。
猪年逼送投生款,鼠岁迫交赎命粮。
无奈因为行孝义,只盼父母再还阳。
黄嵩良
无题
又是一年中元节,梦里见亲语无词。
骨肉而今阴阳隔。焚烧纸钱寄哀思,
李刚
寄中元
每逢中元望苍穹,遥远相思现彩虹。
云端声声催人泪,纸烟缭绕呈巨龙。

杨甲林
无题
看你有孝或无孝,中元之夜见得到。
家家户户化纸钱,门前是否烟袅袅。
李春晓(槐安浪客)
中元节随笔
(一)
去寒食百天,距中秋一月,前后隔清明,悲喜交加,妣考垂堂昭峻德;
赴扬州万里,隔冥府千程,阴阳分世界,晨昏叩祭,孙玄洒酒奠殊怀。
(二)
或言生不供养,死徒哀号,俱系假悲伤,无非烧与时人看;
应信德当承递,礼伴笃诚,长追真楷范,采效行仪后世遵。
(三)
畲民沿瓜代烧耕,供袱循仪,酹浆继礼,俱挨家挨户焚香,淳朴弥洇,旷土蔓伸千古脉。
蝇字伴村烟延续,屈身作椅,仆膝成台,请列祖列宗就位,苍茫秉嘱,寸心侍奉万年恩。
(四)
抱一瓣心香祭远,况我生时,曾祖未知,高祖未知,谨凭字辈姓名认脉。
为百年懿范倾怀,逢秋降序,云孙奠祭,来孙奠祭,悉以家庭单位寻亲。
文仕才(紫宸无极)
庚子中元
月夜烟火对疏星,泪眼秋风泣窗冥。
瘟君狂狂随肆虐,时疫汹汹益横行。
更见新坟近新墓,还思故友远故京。
且将祭酒同相祝,天地苍生共宁清。
刘志
中原鬼节忆四亲
中元鬼哭现谪亲,秉烛烧袱数旧情。
老父从戎抗日寇,慈母助教世人钦。
东岳一生唯谨慎,岳母劳心持家勤。
孝善忠实遗古训,子孙万代葆初心。

许太平
中元节
化纸焚钱意感伤,香烟袅袅达天堂。
秋光眷顾先人冢,欲把山峦色染黄。
钟俊杰
中元节有感
七月中元烟笼河,焚香化纸情意多。
灰飞烟灭流水去,我向西方唸弥陀。
许日辉
庚子中元节日有感二首
(一)
月满灯明照九天,客孤双泪落腮边。
又逢南国中元夜,纸烛香焚祭祖先。
(二)
竹院篱边菊未黄,斜风鹭影荡云翔。
中元节日荷灯放,一缕哀思夜生凉。
通明
中元节
中元夜晚孝躬身,纸币寒衣送故人。
但见途边烟火袅, 慎终思远祭亡亲。
通明
中元节有感
中元又至祭家尊,大爱无私养育恩。
难忘双亲慈笑貌,慎终追远梦重温。
傅崇玉
中元鬼节有感
香烛月半化青烟,袅袅哀思上九天。
素酒冥钱通下界,愁肠满腹梦魂牵。

谢先兰(白云深处)
中元节有感
时值中元已入秋,凉风习习好出游。
没有蜡烛无冥币,污染环境是理由。
人死灯灭万事休,礼节相传代代瞅。
父母在世常尽孝,胜过归西表离愁。
饭菜茶水亲侍奉,伤风感冒药入口。
衣服被褥勤更换,赡养报恩亲情酬。
百年身后祥云驾,逍遥自在乐悠悠。
铁牛
庚子中元节祭陈继贤烈士
红岩英烈陈淑宗,出生叙永小商农。
联合中学“读书会”,初识马列进步中。
成都求学将毕业,投身“妇抗”当先锋。
参加“乡村服务队”,奔走成温引群众。
川康特委经批准,三八入党明初衷。
教书领导丝绸厂,秘密工作显光荣。
辗转乐山泸州际,无畏敌特常跟踪。
几度安排方转移,边城邻里睹芳容。
四五抗战胜利后,负责万县走川东。
幸会竹筠好姐妹,学运妇运建奇功。
四八惨遭叛徒卖,被捕入狱斗顽凶。
敌特感叹硬得很,押送公馆渣滓洞。
三次晕死老虎凳,酷刑劝降没管用。
皮开肉绽无呻吟,血肉模糊不喊痛。
关爱鼓励同室友,大姐风范真英雄。
四九重庆解放前,抛头洒血染青松。
壮烈牺牲七十载,浩然正气贯苍穹。
幸福不忘先烈志,华夏山河一片红。

钟小平
中国鬼节鬼谣
七月半,鬼乱窜。
地狱里,影四散。
阎王爷,忙招唤。
定规矩,快夜半。
大小鬼,人世跑。
来河滩,把钱找。
夜深深,水沉沉。
烟升腾,人熙攘。
抢冥币,酒饭尝。
见亲人,远远望。
家门外,惶惶想。
偷偷看,至亲面。
一年中,只一趟。
吃喝玩,好繁华。
念亲友,很难忘。
家人们,想我没?
在地下,多悽凉!
十八层,劳役苦。
厉鬼凶,常遭打。
水牢里,沸水烫。
鬼咡些,鬼不鬼:
饿死鬼,怅死鬼,
吊板鬼,车祸鬼,
枪葬鬼,刀下鬼,
病亡鬼,寿终鬼,
殉情鬼,溺水鬼,
飞天鬼,毒药鬼,
酒醉鬼,鬼打鬼。
想人间,多后悔。
回忆起,心亦疼。
命多舛,遭下狱,
记分明,阎王簿:
不尽孝,无廉洁。
不忠仁,无善行。
不宽厚,无道德。
不遵法,无尊严。
不守规,命丢了。
或由于,天地灾,
运气差,小鬼拉。
大地震,泥石流,
火洪水,断了头。
众亲友,谅我吼,
实无奈,是我爱:
爱你们,懂生命。
爱你们,不使坏。
爱你们,心宽阔。
爱你们,长的帅。
爱你们,尽职守。
爱你们,敬父母。
爱你们,貌如花。
爱你们,贤妻母。
边倾诉,边流泪。
边悔恨,边后退。
大鬼催,小鬼逮。
地狱黑,风惨惨。
狂暴雨,亦无伞。
请亲友,我为训。
有因果,有报应。
在人间,路很短。
惜人缘,惜人情。
惜人谊,惜人命。
祝亲友,永好运。
中元节,情不禁。
阴阳会,有号令。
后有期,我等来。
再来拜,学郎才。
再来拜,女史怀。
学做诗,回阴间。
阎王殿,油锅旁。
声朗朗,韵扬扬。
王爷兴,职升迁。
勤修炼,变成仙。
诚祝愿,彩云归。
亲友们,福禄禧。
在世间,寿如龟!
修改定稿于丁亥年七月十二
中元节(鬼节)之际

夏传炯
七月半真有鬼
小时听老辈人言,
鬼蒜花花开时别乱出门。
冷不防就会遇到鬼。
据说那鬼神不知的就把你的身儿随。
那鬼可大可小,
那鬼忽傻忽诡,
呆呆傻傻的你会把鬼追,
有鸡啼鸣,
你方悔。
那鬼,
春天里比花儿美,
那鬼,
烈日下送一缕清凉把热褪,
那鬼,
在七月半,
他们的节日,
忘前事,
得意来来回回。
睁不开迷蒙的眼,
看不清谁到底是谁,
说不尽人间的是是非非。
坟上青青草,
依然那么翠。
坟上青青草,
依然那么翠。
那么翠……

喻永刚
中 元 祭
年年中元,
今天又中元。
七月十五,
华夏阴节。
家家焚香蜡,
户户化纸钱。
山珍美味,
叩头祭祖先。
而今新风尚,
祭祀大改革。
清茶一盏,
薄酒三杯,
鲜花几朵,
敬献堂前。
祝愿祖宗天堂好,
弼佑儿孙乐人间。
吾乃学人,
行文半卷。
尽我孝道,
表我心愿。
虽无仪式,
也是一种祭奠。

关于中元节

中元节,中国传统节日,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中元节”是道教的叫法,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或“七月十四") ,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节期与古老文化中的阴阳消长循环之理有关,在《易经》中,“七”是一个变化的数字,是复生之数。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七月半”原本是上古时代民间的祭祖节,而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东汉后道教的说法。道教有“三元说”,“天官上元赐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来。佛教则称七月半为“盂兰盆节”。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并相沿迄今。
七月十四/十五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