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谜一样的名字——冯忆罗
作者/姜宝才
朗诵/海的女儿

冯忆罗这个名字,是她父亲冯仲云给起的,为了怀念雨花台烈士罗登贤。
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时中共中央驻东北代表兼满洲省委书记的罗登贤,领导了东北抗日运动,派冯仲云、杨靖宇、赵尚志、金伯阳、周保中等人到各地发展武装,建立抗日游击队。1932年底,罗登贤的抗日翅膀被折断,转年的8月29日,他在南京雨花台就义。
冯忆罗生前曾这样回忆:“1934年的时候,有人来跟我父亲送情报,告诉罗登贤同志牺性了,牺牲在雨花台。我父母亲两人没有为个人的离别掉过眼泪,却为罗登贤叔叔的牺牲掉泪了。这时候,母亲也提出来,要给我起个大名。孩子有了名字,将来不管发生什么事,只要咱们俩有一个人活着,只要孩子活着,都可能找到孩子。受到罗登贤牺牲的刺激,就给我起了个名字,叫忆罗,以此来纪念和缅怀罗登贤叔叔。就这样,父母分别,父亲去了游击队,母亲带我和刚出生不久的弟弟,回到了南方老家,这真是生死离别啊,让我至死不忘!”
冯忆罗,一生铭记烈士的遗愿,没有忘记肩负的责任。她晚年多次回到父辈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抢救和挖掘东北抗战史。2015年,是她最后一次回哈尔滨的家——中共满洲省委秘书处,感慨万千。回到北京,发现病魔爬上肩头,她幽默达观地说:嘿,我才不怕它呢!在与病魔的抗争中,她依然不忘东北抗联烈士,如数家珍。有一天,对家人说:“把我打扮的漂漂亮亮的,我要出发了!”家人问她去哪里,她说:“去追赶队伍!
当天她又陷入昏迷,生命熬到2019年8月29日,闭上了眼睛。
这天,正是罗登贤的牺牲日。
名字,似乎是命运的约定。

罗登贤
名 字
出生之前 没有名字
无名 在肚子里
与母亲一起抗争
青年的抵抗者
似乎并不欢迎
这个未名生命的降临
人间 糟糕透了
但愿肠子与松花江相连
婴儿去跟鱼儿欢悦
未名 在悄悄地长
生活极度匮乏不足
恐怖 也成了一种营养
怀着未名儿
送情报的母亲 经过一道道卡子
枪口幽幽
也叫黑膛儿
从那里飞出的名字
叫死亡
在马家沟的一个路口
腹中婴 感受到手的呵护
把魔鬼冲走

三岁时的“忆罗”
名字 出生
带着母温的胎记
从肠子刚一爬出
就闻到了呛嗓子的气味
都跟她叫
——早产儿
母亲刚刚释怀
而通缉悬赏的布告
却贴在了城楼上
未名的恐惧在扩散

1942年的“忆罗”
想一同奔赴疆场
因有了未名儿
令年青夫妻心碎
男人回战场之前
把婴儿举过头顶
不知如何呼喊
或许十年、二十年再见
或许没有再见面
“只要有一个人活着
只要孩子活着
就能找到孩子”
很多未名之事
将要发生
语言的力量
足以摧毁魔鬼宫殿
年青夫妻的战友
把一个叫雨花台的地方
改名 自己的断头台
南方的战场
只能叫做互相残杀
只有北方的疆场
才是抵抗
殊死 是游击队共同的名字
差一点被冲进江水中的婴儿
反倒戴上英贤留下的头冠

山魂水魄的结体
名字 琥珀般晶莹剔透
从上面看到 抵抗者倚树而睡
所有将士的经络
汇聚成雄伟的江山河系
名字是命
一天天成长
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耄耋之年
都顶着英名
长天的神使
大地的生殖力
噢 天生的寻英者
成千上万的无名氏
每天为她灌顶
刻骨铭心的 名字
让血液相通 肝胆相照
想起了英贤之名
以及把名字也牺牲掉的人们
她 不会遗忘
至死清醒 从战火里生
还要到那里去

所有英名都叫 不死
名字的传递 还是名字
让那些各种姿态的战殇者
在新中国的拂晓里
重生转世
闲观红尘 常常相忘
想英名 静入杳冥
忆罗 八十八岁的名字
又被呼点
仿佛又回到了无名婴儿时代
那个姓罗叔叔来接她来了
不能同日生 且能同日行
冥中的约定
大豆高粱要熟的时候
8月29日
从北国码头出发
两岸 松花香
2019年9月1日 写于潮白河之畔

【作者】姜宝才:军旅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