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胆英雄唐凤喜……献给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七十周年纪念
文/明长春/江苏滨海
金达莱,
红萍果,
让我想起三千里江山。
我们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在异国他乡,
为了世界和平,
和美国鬼子作殊死的战斗。

炮火,
硝烟,
血色,
腥气,
让战争多了十分地残酷。
而英勇的志愿军战士,
承受起生与死和血与火的考验。
祖国信任你,
一定战胜敌人。

为了胜利,
向我开炮,……
这是电影《英雄儿女》里的英雄王成的呼喊。
从此,
要当英雄王成,
就成了我们这一代的对英雄敬畏的口头禅。
二十五后,
我们从军了,
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历史,
总是有缘分之巧。
我们从军的201师602团,
就有一位我们崇拜的活着的王成式的英雄。
我们的副团长唐凤喜同志。
时间定格在1951年10月。
穷凶极恶的美国鬼子,
与英勇善战的志愿军激战在轿岩山上68号阵地上。

在那炮火连天的日子,
602团8连副班长唐凤喜,
带领突击班,
打退敌人数十次反扑,
全班战到只有他一个人。
仍坚守在68号阵地,
共歼敌70余人,
俘敌19人。
成为我志愿军的战斗英雄。

从此,
美丽的金达莱,
在三千里江山怒放,
麦克阿瑟在板门店签下了致死也不服的《停战协议》。
和平是战争的终极。
为了和平,
我们的志愿军战士,
昼夜卧守在零下四五十度的雪地里,

一把炒面一把雪,
硬骨头精神,
展现在丛山密林里。
在上甘岭的坑道里,
隐藏着千千万万个活的灵魂,
让美国鬼子数十年难忘的耻辱。
正是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让穷凶极恶的美帝国主义们,
在板门店低下了高贵的头。

枪炮,
考验了我们的意志。
烈火,
磨练起我们铁的纪律。
一切没有什么可怕的,
因为我们是优秀中华儿女。

本期作者明长春
明长春,江苏滨海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民警察。业余爱好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