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班固曰:“赋者,古诗之流也。”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托宇于楚辞。”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兴于战国,盛于两汉,经晋唐以来千年衍变,自成统绪。如果说“诗所表现的是一种神龙屈伸、含蓄灵便的意境美,赋则展示给读者的便是经纬交织,符采相胜的结构美。”这也就是刘勰说的:“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作者此赋,以颂“求真,敬业”精神的“情”为“经”;以文白相间的华丽辞藻为“纬”,铺采摛文,经正纬成,辞畅理定。于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赋文《红星阁记》便展示于读者面前。

作为赋,《红星阁记》当然无法与“禀川嶽之灵辉,含珪璋而挺曜”的《滕王阁序》相比。“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构建之宏阔,气势之澎湃,是一般的亭台楼榭难望其项背的。更何况偏居板中校园一隅,“高不及三寻,纵横仅容半垧”,无“名阁之制,俊亭之伟”,“揽风景之尺幅”的红星阁,但若淡妆裙钗,隐于乡野”,然其“昳貌之玲珑,雕梁之精巧,花圃之别致,菁菁然皆有可观者”。诚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阁,惟校德馨!
该赋文,作者以四六骈文句式入文,通篇览之流丽、爽畅,空灵,恬适,令读者如食桃而甘,啜茗生香。
全赋分四段。第一段为建阁缘起。包括一二三个自然段。为扫除久疏于古文的一般读者和莘莘学子的阅读障碍,对赋中的某些字词作些诠释,对某些语句或场景作点导读。
第一自然段:1、丁酉:丁酉年是农历一甲子的一个,2017年是丁酉年,2017年徐红星被聘为中科院院士。2、拜:动词,授予官职,“拜......院士”即授于院士职称。3、“采芹”:指入学或考中秀才,毛诗序:诗曰,思乐泮(pàn)水,薄采其芹。芹,水菜也。古时学宫有泮水。入学则可采水中之芹以为菜。。故称入学为采芹,入泮。“采芹于吾校”,即就读于吾校。
4、越明年:越,越过。越明年,越过明年。即第三个年头。“越明年,乃建红星阁”,即2019年建了红星阁。5、黉(hóng):古代的学校。同黉,即同校。6、旌:名词作动词。表彰的意思“旌其所为”:表扬他的作为。
第二自然段,作者用了“夫楼台亭榭,廊阁碑坊,莫不缘事而兴,依人而盛,因文而名”,道出了楼台亭榭、廊阁碑坊的兴衰得失。
滕王阁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判史时所建。上元二年(675)秋,都督阎伯舆重修滕王阁落成,王勃(字子安)“躬逢胜筵”,写下了名垂千古的《滕王阁序》。全文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词藻华丽,用典贴切,历来为人传诵。“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高尚情操,为人称道。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成千古名句。
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以后各代屡毁屡建,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现在的黄鹤楼是1958年重建的。崔颢当年泛览眼前景物,触景生情,写出了超越时空的人间乡愁,使此七律成为凤羽摛姿、甲冠全唐,为历代推崇的珍品。
《岳阳楼记》系范仲淹(字希文)所作,全文368字,浓墨重彩地写景抒情,立意高远,文字洗炼,格调庄重,情辞激昴,表达了文正公身在江湖,心怀国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和高尚情操。
《醉翁亭记》是古文八大家、一代词宗欧阳修(字永叔)的佳作。本文行文上,情景交融,句式上骈散结合。文章中连用21个“也”字,音韵铿锵,摇曳生姿,更是前无古人。文章反映了永叔公的“与民同乐”的亲民情怀。“醉翁之意不在酒”,作为成语,被后人使用,是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以上所述的楼、阁、亭确因名人的名著而享有盛誉。作者表述滕王阁,用了“芳华千载”;黄鹤楼用了“载誉六合”;岳阳楼用了“风高万古”;醉翁亭用了“德润八荒”。“芳华”、“载誉”、“风高”、“德润”,其义—也——盛名。但选词不一,褒意更浓;“千载”,“万古”皆曰世事绵长,“六合”、“八荒”统指天地宇宙。择词而用,语意生姿。
此段之所以抬出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醉翁亭,在于为下文的描述埋下伏笔,亦即为红星阁的“出阁”张目。

第三自然段:7、三寻:古制一寻约等于八尺,与“步”接近,三寻约为1.6米。8、半垧(shāng),一垧以本地计,约合3-5亩。半垧约为1.5-2.5亩。9昳(yí)神采焕发,容貌美丽。10、菁菁(jīng)形容词。茂盛。
此段言偏居一隅,寻尺之地、尺幅风景的红星阁,虽无名楼大阁之壮丽、雄阔,极雕梁画栋之工巧,蕴万千气象之盛概,但犹如裙钗村姑,昳容靓貌,自不输于金钗华服的闺阁千金一样,红星阁昳貌玲珑,雕梁精巧,花圃别致,当不失观瞻之乐趣。
本赋的第四、第五、第六自然段合而为第二大段。段意为:朝晖夕阴,师生恬适,阁趣悠悠。
第四五六自然段:11、熹(xī)微:指清晨的阳光。12、葳蕤(wēi ruí):形容草木茂盛。13、洇漫(yīn màn)像水一样地穿透、扩散。14、假寐(mèi):不脱衣服小睡。15、喁喁(yú):形容说话声音小。
该段选取了“熹微初现”、“日中时分”、“至若日暮”三个时间段,描述师生游阁,乐趣横生的情景。
第四自然段以“熹微初现”、“如鸟鸣晨”、“学子如云”、“草木葳蕤”、“朝气洇漫”、“临风吟哦”、“掩卷沉思”这些四字骈文,情景交融地描述了红星阁师生晨读的概况。曙色临窗,晨曦乍现,莘莘师生即聚阁学习,板中的学养深厚可见一斑。而这种描述,让人顿生恬适、舒爽之感。下面的六四字短语复句:“小鸟依依啄食,人至不去;花树款款飘香,风过盈袖”,加深了晨的空灵。犹如空山鸟语,幽谷足音,令人赏心。
日中时分,颇多学子着装小睡,此时“花香沐于身,小鸟栖于畔,香樟荫于上”,这种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描述,使情景臻于完美。作者描述这一切是发生在“周遭寂寂,光景深深”的氛围中。“光景”一词源出朱熹诗:“无边光景一时新”。“光景”犹“风光”;“深深”语出欧阳修《蝶恋花》词:“庭院深深深几许”。阁小寥落,无遮无挡,“深”之何有?现在,作者把诗词中的各一个词,组成了一个新的主谓词组:光景深深,就凸现了红星阁中午的风光迷离,意境深沉。而和它对应的是主谓词组“周遭寂寂”。方位词“周遭”对名词“光景”;叠字形容词“寂寂”对叠字形容词“深深”,对仗工整,可谓绝配。
至若日暮,师生游园,促膝长谈,喁喁低语,灯下漫读,也一乐,诚一景。
本赋的第7第8自然段,组成第三大段。段意为红星阁周遭所见。
第7自然段:16鹾(cuó)卤:盐卤。17、冽(liè):冷。18、荫庇(yìn bì):庇护,保护。
第8自然段:19庠(xiáng)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称学校或者教育事业。
本赋尾段(第4大段)为最后两自然段:20、踬踣(zhì bó):绊倒。比喻遭受挫折。
本段大意为:徐红星乃万千栋梁之一;“求真,敬业”诚一校之魂。
这篇赋,“出于自得”,“辞达理畅”;“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所在充满”,诚为好赋。
亭因人建,人因亭名。那么徐红星何许人也?文章最后,不妨作些简介。徐红星1969年5月生,我市灌云人,曾就读板中。1992年毕业于北大物理系。2002年毕业于瑞典查尔莫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获博士学位。2008至2014年分别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徐红星长期从事等离激光元光子学,纳米光学,单分子光谱和纳米芯片等的前沿领域的研究,做出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的工作。
徐红星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是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徐红星的名号,使我想起了电影《闪闪的红星》中英雄出少年的潘冬子的唱词:“红星闪闪放光芒”。真实的红星—徐红星就在我们身边,他熠熠生彩,闪闪发光。我赞扬《红星阁记》,我赞扬徐红星,所以用了这个题目。
愿板中的莘莘学子,愿全国的莘莘学子,乃至全国人民都赞颂、学习我们的年轻科学家——徐红星,让我们的科技事业在全球独领风骚!

附:《红星阁记》
作者:吕秀彬
丁酉仲秋,徐公红星拜科学院院士。徐公者,海灌人,尝采芹于吾校,高尚士也。修为如是,誉泽同黉。越明年,乃建“红星阁”,以旌其所为,而励后学之志也。
夫楼台亭榭、廊阁碑坊,莫不缘事而兴,依人而盛,因文而名。子安作序,滕王阁芳华千载;崔颢留诗,黄鹤楼载誉六合;至若岳阳楼风高万古,醉翁亭德润八荒,皆希文、永叔泼墨书记之功也。
红星阁高不及三寻,纵横仅容半垧,居校园之一隅,揽风景之尺幅,非有名阁之制,俊亭之伟。若淡妆裙钗,隐于乡野。然昳貌之玲珑,雕梁之精巧,花圃之别致,菁菁然皆有可观者。
熹微初显,好鸟鸣晨。则学子如云,逐草木葳蕤;书声如潮,随朝气洇漫。或檐下伫立, 临风吟哦;或阁中静坐,掩卷沉思。小鸟依依啄食,人至不去;花树款款飘香,风过盈袖。
日中时分,多有学子阁中假寐,花香沐于身,小鸟栖于畔,香樟荫于上。周遭寂寂,光景深深,诚可养六神,净五脏也。
至若日暮,华灯初上,檐楹则霓虹迷离,幽径皆明。师生游园,或促膝长谈,或喁喁低语,或灯下漫读,流连忘返,也一乐也。
阁前百余步,有泉焉,曰“国清古井”。板浦濒海,富鹾卤,水多咸涩,唯斯井之至清至冽至甘 ,盖有神灵之荫庇乎?
阁东南向,有国清禅寺焉。始建于宋,千有余年矣。梵音佛诵,青灯香烟,为释氏净地。至民国初年,始为庠序,复建书院,名曰“敦善”。滔滔文脉,源远流长,则百年老校,底蕴可知矣。
嗟乎!“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阁虽小,唯桃李之才厚、德馨。溯吾板中,薪火相传,筚路蓝缕,百有余年矣。虽偏居荒远,屡遭踬踣,终育人不辍,俊采星驰,脱颖如徐公红星者,乃万千栋梁之一也。“求真,敬业”,诚一校之魂也。
感于此,作《红星阁记》。
庚子年仲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