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木之桥(高考状元这样炼成)
【连载】(三十三)
文/张涵(韵娘·吉妮)
33.打字印刷一日速成,窃盼永无用武之地
早上,张凤兰擦桌子,李鑫洒水扫地,方连海去打热水,王宏安蹲到地上教我生炉子:“先把炉膛掏掏,点几张废纸放进去,找几根细小的木条放到废纸上,木条烧着了,再挑几块轻点的煤块放到木条上面……”
程科长进来:“好啊!这以后李鑫走了,生炉子主要就靠小张了,毕竟他们几个拖家带口的,早上事多。”
我心里好生烦恼和……不快。
我急着要学的,是英语和语文,是历史和地理,我哪有功夫和心思来学什么生炉子,还有那个什么……打字?!
跟所有本末倒置的人一样,我觉得自己浑身是理。
当然,反正我也要上班,生炉子就生吧,屋子里暖和了,我看书也能沉住气。另外,父母两个人几十年都收拾不好的炉子,让王宏安老师这一示范,不但不难,简直简单到让人意外和惊喜。

然后就到了现打字员对新打字员进行培训的时间。
首先,李鑫带我去看西边隔壁的打字室。
她指着桌上一台结构复杂的机器:“这就是打字机,这上面是滚筒,这外面是打字机专用的蜡纸。你把蜡纸在这个滚筒上卷好,需要哪个字,就用这只小铁手,”她将打字机右侧一个小小的机械臂摁倒滚筒下方的字盘里去做示范,“这么往下一抓,这个字就被抓住了,你再猛地这么一摁,这个字就敲在蜡纸上了!你做一遍试试?”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借到《中国历史》,所以不知道四大发明,也就完全无从认识眼前这个全国通用的打字技术和设备应该还是基于宋代毕昇发明的那个活字印刷术,所以我对眼前这一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灿烂文明的东西,完全陌生,非常反感。
很不情愿地,我照着她的样子,扶住那个小铁手,随便抓个了字,手腕一压,小铁手高高扬起,敲在蜡纸上。
这个敲敲打打的机械动作,我做的干脆利落又正确。
李鑫非常高兴:“对对!就是这样!你一学就会了!”
看着那个示范用的半公分粗、两公分长的小小铅字被我手里的小铁手慢慢放下,我感到了意外而巨大的欣慰!

什么呀,印象中打字员都清高傲慢,走路一扭一扭,让我以为打字这事多么神秘难学,原来却是这么简单!我这一下学会,就可以坐回办公桌前看书去了!
李鑫用手一指滚筒下面:“这个金属盘子叫字盘,里面这些都是铅字。铅字成百上千,都很小很小,满满当当、密密麻麻的,还是反着刻的,而且还有点反光,所以非常难找,所以要背字盘表。”她从桌子抽屉里拿出一张折叠着的纸,展开,“就是这个。这里的字,一大半有规律,都在左边,按偏旁部首排列;一小半没规律,在这右边,位置需要逐个记忆……”
我刚要放松下来的神经立刻重新紧张起来,说话都有点有气无力:“这个……还要背?!”
李鑫:“是啊!其实说学打字,主要就是背字盘!咱们说谁打字好,也就是说她字盘背的熟……”
哦,也是!砰砰敲打谁不会,记住多少铅字的位置才是打字技术的关键和打字水平的展现,也是对视力本就不济又完全无心成为打字能手的我的残酷折磨和严峻考验!
我抱着最后一点希望:“字盘表就这一张吧?”

“就这一张,可是也不好背,关键你平时觉得背过了,可一到用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着了,而且你越找不着越急,越急越找不着,有的时候眼睛都累花了……”
得!我就是眼睛不好!我就是最怕累眼!我就是……
所谓高考复习,本来就是背,没完没了地背,背我左边兜里这本《世界历史上册》里那些发音莫名其妙、内容互不关联的人名地名事件名、起因过程和结果、正面反面之评价、历史现实之意义,背我右边兜里这本《广播英语下册》里同样毫无关联、难以理解和记忆的单词和句子,而且未来可能还有整整五门课的几十本书等着我,我现在不吃不喝不睡觉都背不完的书,你还让我拿出时间背这个密密麻麻又没有规律的字盘表?!
我暗下决心:如果师傅现在就逼着我背,我就跟她实话实说:我要看书没有时间!
但是,师傅没有,而是一把掀掉旁边桌上的一个罩子:“这是咱们的油印机,从夏天的分项赛到现在,一直没怎么用。”她一指地上一个纸箱,“这都是以前印坏的废品。”
“这些都是废纸?”我眼前一亮,不等李鑫回答,大胆提出一个要求,“这些废纸……我能用吗?”

李鑫吃惊:“能啊!不过咱们现在很少打字,所以就这几张……你要这个干么尼?”
“当草稿纸。”我弯腰,激动不已地把那几张废纸拿出纸箱,折叠一下装入口袋。
虽是废纸,虽然得到了“师傅”的同意,但拿公家的东西,还是忐忑不安。
回到办公室,李鑫朗声宣布:“小张聪明,一学就会!”
程科长欣慰地看着李鑫:“教会小张,你就可以走了。”
李鑫信心满满:“您放心,程科长,我一定尽快教会小张!”然后对我,“小张,下午我陪你背字盘?”
当着全科人的面,我没能做到实话实说。但由于我的学习态度不端正,下午的效果可想而知。
看我们接连几天背的认真,程科长让张凤兰拿出我们科里国庆剩的瓜子花生,给李鑫搞个简易的欢送会。
钻上校长专用的小吉普之前,师傅李鑫没忘对我安慰鼓励:“万一用到打字需要帮助,你随时给我打电话!”
张凤兰老师也在一旁好心安慰:“对!咱们电话虽然在收发室,有点远,但至少不像很多单位,平时锁着,打个电话还得找领导批准拿钥匙!”
看着吉普渐远的背影,对自己的业务水平相当有数的我在内心暗暗祈祷:千万不要用到打字,千万不要用到打字!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