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应中共陕西省岚皋县委宣传部的特征而作】
谨以此文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谨以此文向岚皋脱贫攻坚奋斗者们致敬
——本剧,根据陕西省岚皋县扶贫模范人物事迹改编
舞台讲诵剧
《 岚 皋 红 烛 》
【编剧】:
龙开柏 尤成群
一、【剧中人物表】:
1】安福生
(男,40岁,县委书记帮扶联络员,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第一顾问)
2】金
(男,38岁,县长帮扶助理员,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第二顾问)
3】寇安岚
(男,53岁,岚皋县城关某校教师,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书记,驻茅新村扶贫队长)
4】尤方圆
(女,32岁,寇安岚的学生,通过寇安岚的推介,作为人才引进的农艺师,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越工作环境,受聘来到驻春红村挂职第一书记和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组织委员。
5】张翠花
(46岁,寇安岚之妻)
6】康春香
(75岁,寇安岚继母)
7】寇南湖(青年)
(23岁,中共党员,护士,寇安岚养女(弃婴),系寇安岚包挂贫困户程友红在校大学生女儿程阳阳的一对一志愿包挂人,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宣传委员)
8】寇南湖(儿童)
9】寇南湖(少年)
10】程友红
(男,45岁,残疾人,茅新村特困户村民)
11】程阳阳
(20岁,中共预备党员,特困户残疾人程友红女儿,浙江某大学在校大学生,系寇安岚养女寇南湖一对一包挂志愿者,常年省吃俭用,拿出被资助金转帮家乡特困户留守儿童)
12】残疾村民程友红老母:(85岁)
13】陈友红妻子,48岁,聋哑人。
14】男医生,42岁
15】民政张干部,男,45岁
16】寇安岚同事,男42岁。
17】寇安岚儿子,28岁。
二、【剧 目】:
第一场:红烛同船渡
第二场:血缘绽新花
第三场:红船在荡漾
【正剧开始】:
【舞台背景屏幕字幕显示】——
《岚皋红烛》
【舞台音响播放歌曲《红烛颂》。(歌曲可从互联网上下载)】
【歌词如下】:
你的微笑 荡开清风
你的关怀 洒落细雨
你的身躯 化做云梯
你的思想 融入春泥
你是一部厚厚的书
我愿用一生来读
你是一棵参天的树啊
永远牵着我的路
你美好心愿的全部啊
是燃烧生命的红烛
生命的红烛
【伴随着歌曲,舞台大屏幕展现并反复滚动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与贫困村民座谈“精准扶贫”的情景画面(可从互联网上下载视频片段)。
【男女讲诵人,在歌曲中出场】
【男】: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风尘仆仆,专程来到湘西十八洞村探望和调研,在这里正式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向全国发出了“精准扶贫”的奋进号令。
【女】:
陕南岚皋,山高路陡,峰峦险峻。巴山北麓,岚河弯弯,水雾缭绕。总书记的号召,宛如拂面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男】:岚皋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打响了脱贫奋进的一个又一个攻坚战。
【
【男】:项目建设快速实施。
【女】:基础设施日新月异。
【男】:搬迁“骨头”一一啃下。
【女】:一场场新时代的“上甘岭”战役,在岚皋战一场,胜一场。
【男】:一项项改旧貌的民心工程,在村村寨寨攻一关,过一关。
【女】:“五星社区”、生态扶贫、上下联动、包挂帮扶,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男】:扫“死角”,出亮点,“五奖五扶带动”产业脱贫模式入选“全省20大产业扶贫模式”。
【女】:“巾帼脱贫4+1”、科技扶贫“四百”工程、旅游扶贫新军、走出去引进来等创新做法被省市推广。
【男】:县乡(镇)村各级领导干部引领贫困群众,同船竞渡,在思想脱贫、观念脱贫,医教扶贫、全员扶贫路上,留下了一串串感人肺腑的故事,涌现了一个个无私忘我的英雄模范,绘就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
【女】:他们,与她们,你们,与我们,像点亮的红烛,燃烧自己,照亮百姓。
【男】:在这场只许胜不许败,只可进不可退,只能实不能虚的鏖战中,他们,与她们,你们,与我们,将鲜红的党旗插在心头,将群众的冷暖装在心中,谱写了一曲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时代新歌。
【拉幕。讲诵人退出】
【开幕。演绎开始。】
【舞台背景屏幕字幕显示】——
第一场:红烛同船渡
【屏幕提字。讲诵人旁白】:
【男讲诵人】:
2015年秋,岚皋县53岁的城关教师、党支部副书记寇安岚,因犯上颚恶性肿瘤,住院做了大手术。为防止癌细胞转移,同时做了清除脖子淋巴手术,由于上颚被挖空,医生又从他左手腕上取了一大块皮肉,移植在上颚被切除的位置。祸不单行的寇安岚,连续两个手术后,身体十分虚弱。寇安岚担心熬不过这道鬼门关,每天缠着医生让他回家。
【女讲诵人】:
气息奄奄,头上和左手都缠着白色纱布的寇安岚,静静地躺在担架上。寇安岚的儿子、同事好友,一前一后,摇摇晃晃,慢慢地抬着担架出了病房。寇安岚46岁的妻子张翠花,手提小行李,在一旁跟着。
【舞台处理:出病房后,抬着担架在舞台上,慢步转两个圈】
【舞台场景:同步由演员演绎上述情节,以及以下情节】
【男医生】(跟在一旁一面招呼,一边喊着):慢点儿,慢点儿,小心走。
【张翠花】:医生,你实话告诉我,老头子还有没有救?
【男医生】:大嫂子,如果休息得好,应该还有希望。
【张翠花】(扯着男医生的白大褂):是真的?是假的?
【男医生】:不能劳累。靠他自己,也靠你们家人了!记得多来医院检查。
【舞台情景】:
1】说完,担架慢慢抬出去了。
2】男医生(停下步子,抬起右手,做挥别动作。一边说):好走,好好调养。
3】张翠花(转过身来,朝着男医生,噗通一声跪下,双手连忙作揖):我的活菩萨啊!我张翠花在此有礼了!
【男医生】(伸出双手,弯腰将张翠花扶起)
【拉幕】
【舞台屏幕提字】:
寇安岚在家休养刚过两个月。
【舞台情景】:
(天黑
【张翠花】(用筷子将自己碗里那个鸡蛋往丈夫碗里放):老头子,吃,多吃点。
【寇安岚】(连忙用筷子又将鸡蛋夹到妻子碗里)
【俩夫妻】(一来一往,将鸡蛋夹过来,夹过去,互相眼鼓鼓的,互相瞪。)
【张翠花】:老头子,你今天是怎么啦?
【寇安岚】:翠花我问你,这辈子你嫁给我这个教书匠,后悔吗?
【张翠花】:后悔!好良田被一头
【寇安岚】:那好!我俩现在老夫妻揭红盖头,也头一回浪漫一次。(说着,起身去里屋拿出一支红蜡烛,很快又自个儿点燃)
【张翠花】(惊愕地):你这是?
【寇安岚】:先别问,你去把电灯熄了。
【张翠花】(关上电灯,又回坐到凳子上)
【寇安岚】:亮,亮!蜡烛比电灯亮!这是一支好红烛!
【张翠花】:嗯,好久没点烛了,我也突然觉得亮!亮!
【寇安岚】:翠花,你再仔细看看,我这辈子像不像这支红烛?
【张翠花】(偏过脑袋,朝丈夫凑过去):让我仔细瞧瞧,瞧瞧。嗯,越看越像。
【寇安岚】:你再瞧瞧我,还像什么?
【张翠花】(再次将头伸过去,左瞧瞧,右瞧瞧,喃喃道):老头子啊,我文化太浅了,看不出,看不出。
【寇安岚】(将手伸进衣服口袋,摸出一本党证,摆到桌上):翠花再看看,我像这个吗?
【张翠花】(伸手取过党证,捧在手上,一边瞧,一边说):我瞧瞧,嫁给你几十年了,我还真没看过你的党证。
【寇安岚】:像我吗?
【张翠花】:你这一点拨,我倒真觉得像了。
【寇安岚】:可惜我这辈子碌碌无为,没有发过什么光,不知还有没有发光的机会。
【张翠花】:老头子,有我天天陪着你,阎王爷它敢来拖你走!
【寇安岚】:拖不走,抢我也不走!不走!我还想干点大事呢。
【张翠花】:好,好,好!那我们赶快吃。
【寇安岚】:吃,吃!一起吃!
【讲诵人旁白】:
寇安岚和妻子张翠花两人说完,埋着头吃起来。他们谁也没吱声,屋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那闪亮亮的红烛,仿佛将两人的心,又照回了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
【拉幕。换场景】
【寇安岚家里】
【寇安岚】(火急火燎地从外面走进屋里,“砰砰砰”地猛敲房门):翠花翠花!快出来!快出来!
【张翠花】:什么事啊?这么急!(一边说,一边走出来)
【寇安岚】:好消息!好消息啊!上级党组织批准我去茅新村驻村扶贫啦!(嘴角,脸上,笑开了花似的)
【张翠花】 (一脸惊愕。迅速拉下脸来):什么?你说什么?你这身体,不要命啦?我不准你去!
【寇安岚】:定了!这次,我坚决不听你的!
【张翠花】(扯着嗓门吼起来):真不听?那好,你这头
——(张翠花大声地哭起来,头一甩,朝着门外走去,“砰”地一声甩门而去。)
【寇安岚】:(呆呆地站在原地,低着头,一动不动。)
【大屏幕提字。讲诵人旁白】:
第二天早上。寇安岚发现驻村要带的衣服,妻子早已经叠得整整齐齐,装好,鼓鼓的一大箱子,放在沙发上。旁边,还放着两代袋藕粉、两袋黑芝麻糊,以及公文包和洗漱用品。
寇安岚看着,看着,满身的温暖涌上心头。泪水,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拉幕。换场景。屏幕提字】:
半年后。
【屏幕提字。讲诵人旁白】:
【男讲述人旁白】
现在向我们走来的是,县委书记帮扶联络员、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第一顾问、40岁的安福生,县长帮扶助理员、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第二顾问、38岁的金陕南,带着县委县人民政府主要领导的嘱托,爬山涉水,走在蜿蜒陡峭的山路,去现场指导第一个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的“诸葛亮”会议。
【女讲述人旁白】
细心的乡亲们注意到,参加这次“诸葛亮”会议的特别成员。他们是:
◆刚刚动过癌症大手术、冒着生命危险、主动请缨担任茅新村扶贫队长、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书记寇安岚。
◆年仅32岁,寇安岚的学生尤方圆,她是通过寇安岚的推介,作为人才引进的农艺师,放弃了在大城市的优越工作环境,受聘来到春红村特任第一书记和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组织委员。
◆刚刚生下三天就被父母遗弃,受寇安岚善心收养长大、现年23岁的医院护士寇南湖,她传承家风,志愿包挂由养父包挂的残疾人贫困户程友红在校大学生女儿程阳阳,并义务担任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宣传委员。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受寇安岚养女寇南湖志愿包挂扶贫行动的耳濡目染,残疾人贫困户程友红的在校大学生女儿程阳阳,几年来一直省吃俭用,悄悄地将寇南湖资助她的生活费一压再压,节省出来,转寄给家乡贫困家庭的留守儿童。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在校预备党员。
【男讲述人旁白】
就是他们,从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人生空间,向着党旗飘扬的地方,聚集到这个千军万马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与岚皋人民同呼吸,同流汗,同船渡,结成了新时代的鱼水情深。
【演绎出场。屏幕背景播放岚皋高山峻岭风光图】——
【安福生】(举着拐杖):陕南同志你看,到茅新村还有好几道坡吧?咱们就地站一会,休息几分钟。
【金陕南】(也举着一根拐杖):是啊是啊。你看(用手指着远方的高山峻岭),让我给你吟诵几句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助兴: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
【安福生】:好,好!念得好!眼前天色虽黄昏,脚下心潮逐浪高!
【金陕南】:我想,你是被寇安岚这个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书记感动了吧?,他虽是位卑微的老教师,但却自告奋勇,多次要求,刚刚因癌症动了大手术,这次驻村扶贫,冒着多大的生命危险啊!
【安福生】:
我说这位老党员真是做到了无私忘我了。他带头成立的这个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不仅创意好,还是全家男女老少齐上阵呢!女儿、学生、包挂对象,全压上了。这是个特殊的党员之家,扶贫之家哦!
【金陕南】(用手指着前方):是哟。你看,短短的时间内,他们产业扶贫已经搞得风生水起了。
【大屏幕播放岚皋县乡村扶贫支柱产业生机勃勃的以下画面】
【可事先拍摄,或剪辑合成相关画面】
【安福生】(指向前方):那是生态科技园。
【金陕南】:那是蔬菜基地。
【安福生】那是黄桃区。
【金陕南】:那是魔芋基地。
【安福生】:远处还有啊。。。。看来,我们的路子是走对了!
【金陕南】:天就要黑了,还有几道峻岭等着咱们呢,咱俩都没带手电筒,抓紧时间赶路吧。
【安福生】(正要迈开脚步,突然手机响了):且慢,接个电话。
——喂!哪位?什么?您是寇安岚同志?您讲什么?十多位贫困乡亲点着蜡烛到山上接我们来啦?这可使不得呀,使不得!
——喂!喂!您叫乡亲们赶快回去,我们能够摸得到。
——喂!喂!
(未等安福生把话说完,那头的电话挂断了)
【金陕南】:群众点着蜡烛来接我们了?
【安福生】:是啊,这可怎么是好?!
【金陕南】(抬起头,用手朝着天上打着望眼):天色是黑了,我们的群众可都是亮晶晶的繁星啊。
【安福生】:你别只管说话看天上,这儿有一道坎。来,把手伸过来,我拉你一把。
【金陕南】(来不及伸出手,一只脚踏进了小沟,一个踉跄,跌倒了)
【安福生】:(见此情景,“哈哈哈哈”大笑不止。):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沟壑无情处!原来写的就是你呀!
【金陕南】:你别见死不救,拉我一把。
【安福生】:舍己救人,我还是有这个思想境界的。来!来个英雄救美!(伸出手,一把将金陕南拖起来)
【金陕南】(站起身来,不住地拍打着身上的尘土)
【安福生】(正准备继续走路。抬起头,只见山的对面,通亮的烛光一闪一闪):快看,乡亲们真的来了。多好的乡亲!
【特别情景渲染。大屏幕提字。讲述人旁白】:
【男讲述人:】
对面山垭口上,烛光闪耀。起起伏伏的峰峦,像一座座行船,随着夜色的水流,在渔火般的烛光映照下,破浪前行。
【女讲诵人】:
它仿佛把我们带到了红军长征中的老山界。老一辈革命家陆定一同志在《老山界》一文中写道: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
【男讲诵人】:
如今,火把成‘之’字形的奇观已是见不到了,可人民还是那样如水的人民,党还是那样如舟的党,当年长征的火把已经接力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上。我们的担子重啊,我们的使命无尚光荣!
【女讲诵人】:
那是天下的乡亲!这是我们的亲人!
【播放歌曲《天下乡亲》】(可从互联网中下载)
【本场毕。拉幕。】
第二场:血缘绽新花
【屏幕提字。情景演示同步。婴儿可用玩具代替】:
【男讲诵人同步旁白】:
上世纪末,一个刚刚出生三天的女弃婴,被几件破烂的衣物包裹着,横躺在岚皋县民政局大门口。
天刚麻麻亮,深秋的凉风,带着霜白的寒气。女婴在哇哇地啼哭不止,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哭得令人心酸。直哭到那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小,仿佛那个幼小的生命,没有了反应。。。。。。
1】(哭声可用预先录制好的声音,作话外音处理。)
2】(大屏幕用微微白霜侵染的外景图和大雁南飞的外景图烘托环境。)
【演绎开始】:
【民政张干部】(“砰砰砰”地、急急地在敲寇安岚的家门。女婴哇哇地在门外大哭。)
【寇安岚】(打开房门。):是张干部啊。您这是?
【张干部】:寇老师,您家好难找啊!这女娃儿您来养吧。
【寇安岚】:我养?谁家的女娃?我家穷得叮当响,养不起,养不起!
【张干部】:这个女娃,刚刚出生3天,就被父母丢弃到民政局门口了。我们民政局咨询了所有的居委会,都说您家家风最好,一致推荐您来养最放心。
【寇安岚】:可是您进来看看,看看我的厨房和米缸,我家吃的是什么?看看我的床铺,我家挤成咋样?再看看我的穿着,我家穿的啥样?我上有二老要养,下有儿子要吃饭,老婆又没个稳定工作,全家老小就眼巴巴靠着我这点可怜的工资啊,跟一穷二白有啥区别!
【张干部】(正想开口说什么,女娃又大声地啼哭起来。连忙用手摇晃着包在衣服里的孩子,一边口里不停地“噢噢噢、哦哦哦”地哄个不停,就是哄不住。)
【张干部】(此时几乎是带着哭腔在请求寇安岚):您是党员,组织上都相信您,您会克服困难的!
【寇安岚】(见张干部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了,就答应了下来。):那好吧。把孩子给我。我若养不好,你们随时监督我。
【大屏幕提字】
自此以后,寇安岚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南湖红船为涵义,给这个跟寇安岚没有血缘关系的女弃婴起名为寇南湖,激励她一生一世听党的话,跟党走。
【拉幕。讲诵人出】
【男讲诵人】:
不久,寇安岚家接二连三发生不幸的变故。
【女讲诵人】:
寇安岚的妻子因犯癌症晚期,不幸去世。
【男讲诵人】:
半年后,寇安岚的老母亲因病离世。
【女讲诵人】:
两年后,老父亲也在病情交加中去世了。
【男讲诵人】:
寇安岚一个人,白天要上班,回家还要一日三餐照顾年幼的儿子和仅仅三岁大的养女寇南湖,挑起了既当爹又当妈的双重重担。
【女讲诵人】:
几年后的一天,寇安岚家突然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情景演绎。讲诵人同步讲诵】:
寇安岚从外背着一位70多岁的老太,急急忙忙往家里走来。嘴里不停地向屋里叫唤。
【寇安岚】:南湖!南湖!快开门!
【童年南湖】:爸爸爸爸!来啦来啦!(一边应着,一边去开门)
【寇安岚】:快!快去把你哥哥的床铺弄好,给这位奶奶睡。奶奶的腿摔伤了,走不了路。(说完,先把老奶奶放到沙发上躺下)
【童年南湖】:爸爸,这是什么意思?
【寇安岚】:南湖,你是爸爸的好孩子,这位奶奶是个五保户,家里没其他人了,爸爸不照顾,谁照顾她?你说呢?以后奶奶就是我们一家人了。
【童年南湖】:爸爸,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哥哥比我大,睡觉占的位置宽,奶奶就跟我一起睡吧,我帮爸爸照顾奶奶。
【寇安岚】:也好也好。真是爸爸的乖南湖。
【奶奶康春香】(慢慢睁开眼睛,吃力地说):来,娃儿你过来,让奶奶看看你,摸摸你。(说完,将一只手伸出来)
【童年南湖】(快速走到奶奶身边,握住奶奶的手,叫道):奶奶,我叫南湖,也是爸爸收养的孩子。您以后就别走了,我们三家人合成一个新家,真好啊。
【康春香】(不住地抚摸着小南湖的头,嘴角咧开了甜甜的笑容):怪不得外边的人都夸你爸爸是个好人,连这么小的娃儿都教养得那么懂道理。奶奶老了,不中用了,奶奶不占你的床铺,腿好以后就回去。
【童年南湖】:奶奶,我不准您走,您要走,我生气的!爸爸我说对吗?
【寇安岚】:对!对!这才是爸爸的心肝宝贝。
【童年南湖】:爸爸的嘴,就是甜!(说完,大大地做了一个鬼歪脸。)
【屋子里,“嘻嘻嘻”、“嘿嘿嘿”、“哈哈哈”,笑成一片】
【拉幕。屏幕提字】:
四年后的某天。寇安岚家。
【寇安岚同事】(“砰,砰砰,砰砰砰”地在敲寇安岚的门):有人在家吗?
【少年南湖】:来啦来啦!(一边应着,一边去开门)叔叔好!
【寇安岚同事】:小朋友,我是你爸爸的同事。他说你奶奶身体不好,要去医院动手术,向我借三万块钱,我跟他送来了。
【寇南湖】:爸爸不在。去医院给奶奶买药去了。要不您先坐坐,等等他?
【寇安岚同事】:不坐了。告诉你爸爸,叔叔来过了。如果你奶奶有情况,叫你爸爸随时打我电话。
【寇南湖】:谢谢叔叔。你也是好人。向您学习。
【寇南湖同事】:瞧你这嘴,你爸爸真会教人。(说完,就朝门外走去)
【
【屏幕提字】:
半夜里,寇安岚继母康春香病情加重,急急地送往医院。寇南湖一人坐在床边,把灯熄了,点上一支红烛,打开手机,翻开歌曲《红烛颂》,静静地听着,听着,默默地陪着歌曲,一个人流着幸福而感恩的眼泪。
你的微笑 荡开清风
你的关怀 洒落细雨
你的身躯 化做云梯
你的思想 融入春泥
你是一部厚厚的书
我愿用一生来读
你是一棵参天的树啊
永远牵着我的路
你美好心愿的全部啊
是燃烧生命的红烛
生命的红烛
第三场:红船在荡漾
【屏幕提字】:
【男讲诵人同步旁白】:
时间像流水。转眼间,寇安岚的养女寇南湖已经大学毕业,到医院当了护士,入了党。在父亲寇安岚带病驻村搞扶贫的日子,她也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这一行列中,并且以志愿者身份,包挂寇安岚驻村残疾人贫困户主程友红在校大学生女儿程阳阳,还担任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宣传委员。
【正剧开始】:
【寇安岚】(与到春红村挂职的第一女书记尤方圆,一路走在七弯八拐的崎岖山路上):
——小方,你现在是春红村第一书记,还要到我们村来帮我管产业技术开发,从大城市来到这个山旮旯,不容易啊。
【尤方圆】:学有所成,报答桑梓,是件幸福的事啊。何况您是我的老师呢。
【寇安岚】:今天我俩要去的这户人家,情况特殊,名叫陈友红,是一位只有一条腿方便的残疾人,上有85岁的老母亲,中有个哑巴的妻子,下有个20岁的女儿叫陈阳阳,现为浙江高校在校大学生,不仅很争气,还是一名预备党员,也是我女儿寇南湖志愿包挂对象。尤其叫人感动的是,她这几年一直省吃俭用,把我女儿资助她的钱,悄悄地拿出来,转帮家乡特困户留守儿童去了。
【尤方圆】:寇老师,您今天又给我上了一堂好党课,让我大开眼界了。
【寇安岚】:你帮我替他家规划一下产业发展问题。我呢,还有块硬骨头要啃呢。
【尤方圆】:什么硬骨头?这么难啃吗?
【寇安岚】:他不肯搬迁啊。
【尤方圆】:贫困户不肯搬迁,一定是遇上难事了。
【寇安岚】:是啊。不搬是不行的,他家就在一个半山腰上,两间泥巴房已经摇摇欲坠,遇上大风大雪很危险啊。可是搬迁的新房子面积也较小,除了生活用房,什么粮食啦,农具啦,杂物啦等等,都没地方,更不用说喂鸡喂鸭、种菜种瓜之类的啦。
【大屏幕提字】:
说话间,已经到了陈友红家门口。
【陈友红】(见寇安岚又来了,心里明白了一大半,老大不高兴):谁愿搬,谁去!反正我不去!
(说完,走进了里屋,端起酒壶,咕噜噜喝了两大口闷酒,爬到床上,蒙上了被子)
【寇安岚】(见状,赶忙去掀开被窝):老陈,今天我是来告诉你好办法的,你先听听。
【陈友红】(从床上坐了起来)什么办法?
【寇安岚】:你的菜园子,我负责帮你协调一块,你放农具、喂猪、养鸡鸭的地方,只要不超过标准,我也一定帮你争取到。这样行不?
【陈友红】:真的?
【寇安岚】:我什么时候骗过你?
【陈友红】:那要得,要得!我去,我一定搬!
【寇安岚】:这件事就这么定了。这次我还给你带来一个“诸葛亮”,这位(指向农艺师尤方圆)是大城市来的农艺师,现在是春红村第一书记,你不是想发展特色农产品吗?让她来帮你想办法,给你传技术。
【尤方圆】:老陈您好!(说着,将手伸过去,与陈友红握在一起)
【陈友红】:我没文化,说话不中听,您别见怪。
【尤方圆】:老陈您言重了。党和政府扶贫,是帮你们变富裕的,还要靠乡亲们一起努力才行,你们有什么心里话,都可以说,一个疙瘩一个解,我们一起解决,您说对吗?
【陈友红】:这话说得中!我听!
【寇安岚】:您女儿来信吗?
【陈友红】:来啦,来啦。她说假期要勤工俭学,只能回来十天陪奶奶。
【寇安岚】:您知道您女儿把支助给她的钱,转助给了家乡的留守儿童吗?
【陈友红】:知道。我赞成。
【寇安岚】:您知道您女儿入党了吗?
【陈友红】:也知道了,我真高兴。
【寇安岚】:我今天再告诉您一件好消息。
【陈友红】:什么好消息?快说我听听。
【寇安岚】:下个月,我和这位尤农艺师要去浙江考察一个扶贫项目,这是个机会,我女儿也正在积假期,所以我们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的会议,移到浙江的南湖去开,那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您女儿作为特邀党员,一起去,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
【陈友红】:好啊好啊,还是共产党好,就是要她跟党走。
【寇安岚】:那您还不起床,行动起来!
【陈友红】:起来,起来!我马上起来!(说完,从床上下来了)
【陈友红】:哦,我差点忘记了!这外面天也快黑了,这几天停了电,我先点支蜡烛,给你们看一样东西,我叫老婆子做饭,吃了,我送你们下山。
【寇安岚】:这顿饭啊我俩在您家吃。您看,我俩给您把猪肉、大米都买来了。
【陈友红】:您每次来都这样,我亏欠您太多啦。
【特别情景烘托。屏幕同时提字】:
陈友红去床底下摸出两支红蜡烛,点上。因为山上经常停电,那是寇安岚送给他的几大捆红蜡烛。顿时,整个小屋亮堂起来。
【寇安岚】:您要给我们看什么东西?
【陈友红】:马上看。
(说着,去枕头下摸出一块红布,放到烛光下,小心翼翼地打开。)
【寇安岚】:这是?
【陈友红】:这是我女儿被批准预备党员那天,学校党委领导与她的合影留念,我女儿告诉我要保管好。还说,我们家里穷得叮当响,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这张入党照片,算是我们家的传家宝了。我于是把它放在枕头下。我家里到处漏雨啊,没有一个地方安全的,这枕头下放着,我心里踏实。每当我遇上甭事烦心事长什么疙瘩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心里有了依靠,暖暖的呢。
【拉幕。换场景。屏幕提字。讲诵人同步旁白】:
六月的一天,一场暴风雨突然袭来。寇安岚与镇、村干部,以及刚从春红村过来协调工作的农艺师尤方圆等人,正在伏案察看房屋搬迁规划图的寇安岚,抬头一看,外面黑胧胧的一片。风,刮着树枝树丫在空中乱舞。接着,磅礴大雨泼着倒了下来。冰雹噼里啪啦砸在雨棚上,发出可怕的声响。
【寇安岚】:坏啦!老陈的房子有危险!我得去!
【尤方圆】:不行!外面的冰雹那么凶,要去也等冰雹停了,一起去!
【寇安岚】:那行。我先去找手电,换水鞋,冰雹下过一阵就会停的。
【屏幕提字。讲诵人同步旁白】:
冰雹一会儿就停了,但大雨还在下,大风还在刮。三四道背影,在几束手电光的照射下,消失在茫茫夜雨中。
【寇安岚】(在夜色大雨中,放开喉咙大喊):
老陈——!老陈——!你们别慌,我们来啦!
【屏幕提字。讲诵人同步旁白】:
尤方圆等人将手电一齐照射过去,只见一手拉着85岁高龄母亲,一手拉着聋哑妻子的残疾人陈友红,站在漏雨的屋檐下,瑟瑟发抖。
【陈友红】:恩人!你们咋来啦?路上危险啊!
(一把抓住寇安岚的手,紧紧地握着,不肯放松,嘴里说道):
【陈友红】:我搬!我同意搬!
【陈友红】:快进屋!进屋。我把烛点亮。
【特别情景烘托。屏幕同时提字。讲诵人同时旁白】:
陈友红去床底下摸出三支红蜡烛,点上。顿时,整个小屋亮堂起来。
屋顶上,漏风漏雨不住地飘下来,尤方圆将自己的雨衣脱下来,披到85岁高龄的老太太身上,又把自己的外衣脱下来,让陈友红的哑妻穿上。
【背景播放歌曲《红烛颂》】:
你的微笑 荡开清风
你的关怀 洒落细雨
你的身躯 化做云梯
你的思想 融入春泥
你是一部厚厚的书
我愿用一生来读
你是一棵参天的树啊
永远牵着我的路
你美好心愿的全部啊
是燃烧生命的红烛
生命的红烛
【拉幕。屏幕提字。讲诵人同步旁白】:
这一年的七月一日,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会议,在浙江省南湖的红船上举行。出席会议的有:
党支部书记寇安岚,组织委员尤方圆,宣传委员寇南湖。
县委书记帮扶联络员,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第一顾问安福生和县长帮扶助理员,联村帮扶流动党支部第二顾问金陕南,作为活动指导,自费参加。
贫困户主陈友红20岁的女儿陈阳阳,特别邀请大学同学中的4名党员代表,列席参加。
鲜艳的党旗,悬挂在南湖红船的中央。大家在支部顾问安福生的领誓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参观和追抚了革命事迹陈列馆。
最后,在一间小屋里点亮大型的红烛,召开扶贫工作经验总结会,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南湖的录像片,并且与会人员包括大学生特邀党员,每人依次向党支部书记寇安岚递交了扶贫工作暨乡村振兴建议书。
【情景处理】:
1】舞台大屏幕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南湖的录像片片段。
2】舞台演员,根据上述屏幕提字内容,进行剧情的舞台演绎。
3】全体演员并排站在舞台中央,每人手持一支点亮的红烛,在《初心中国》歌曲声中谢幕。
4】谢幕时,男女讲诵人(要求形象好),站在第二排,手举红底白字横幅,文字内容为——脱贫攻坚,奋进岚皋!
5】贫困户主陈友红20岁的女儿陈阳阳(要求形象好),一人站在最前排,手举点亮的大型红烛,与后一排保持一定距离。
【谢幕歌曲《初心中国》歌词如下】——
【作词】:龙尤
【作曲】:尹啸
【演唱】:(另定)
最初那只船,从不离开水
最初那盏灯,亮着不忘本
最初那面旗,绣成了民族魂
最初那颗心,刻成了中国印
山路水路跟着你走
大事小事围着你说
走着走着就成了风雨同舟
说着说着就成了知心朋友
红烛一盏盏
故事一箩箩
红旗飘飘领飞雁
拳拳初心映山河
知冷知热你最懂我
芝麻开花百姓欢歌
开着开着就开出花好月圆
唱着唱着就唱出我爱中国
梧桐一排排
凤凰一窝窝
同心播种新时代
红莲盛开千万朵
啊!你一朵,我一朵
千万颗初心在绽放
灿烂的星空在闪烁
【本剧,到此结束】
【作者简介】:
龙尤,原名龙开柏(白)。
电视栏目《红烛中国》总制片、总编剧、总导演;湖南烛光文化传媒董事长。
先后公开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其作品构思独特,语言表达方式意味深长,读来耐人寻味,风格独成一体,在全国拥有广泛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