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而好看 真实而感人 细微而大气
—————————————————————————
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 太 阳 船 》
【总编剧、总导演:龙尤(龙开柏)】

【总顾问】:陈渭淇
【运营总监】:邓安勇
【联合总监】:潘 龙
【总 策 划】:龙 尤 邓安勇 毛再生
【联合出品】:

◆湖南电视《红烛》栏目组
◆湖南长沙凯舟集团及其所属——长沙职业学校艺术团(由长沙市、株洲市、衡阳市三联校共同组成)、贵州省联校艺术团、重庆市联校艺术团。
◆湖南“韶山市不忘初心红色文化发展中心”及其联合艺术团。
◆张家界红色之声剧团(由该剧团与张家界市艺术学校联合组成)。
◆湖南省浏阳市阳戏剧团。
【指导出品】:
◆各级党委宣传部
【支持出品】:
◆行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的各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以及所辖重点民营企业党组织(红色企业家任书记的企业)。

【前言】
● 视频讲诵剧《太阳船》,是龙尤先生亲自编剧、亲自导演的系列视频短剧。该剧共由83个细微而感人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故事组成,意寓毛主席83个寿岁。
● 该剧系列将于2020年10月进行排练和摄制,将在建党100周年逐一推出。每集约10至15分钟,每周推出1集,连续两年。
● 该剧政治站点高,材料处理角度新,人物形象人性化,传奇而好看,细微而大气,绝不与其他影视剧同类题材雷同。
● 该剧对于赤诚热爱开国领袖毛主席和红色文化的亿万定向群体具有特别吸引力,是专供他(她)们的最佳精神食粮。
● 该剧是国内首个表现开国领袖毛主席的同题视频短剧系列,并将填补互联网和视频平台一直没有开国领袖同题系列视频短剧的——空白。

【《太阳船》题解】
1】太阳:意寓开国领袖毛主席,人民心中的太阳。
2】船:意寓诞生于南湖红船上的中国共产党。
【主题歌《初心中国》】
(作词:龙尤)
最初那只船,从不离开水
最初那盏灯,亮着不忘本
最初那面旗,绣成了民族魂
最初那颗心,刻成了中国印
山路水路跟着你走
大事小事围着你说
走着走着就成了风雨同舟
说着说着就成了知心朋友
红烛一盏盏
故事一箩箩
红旗飘飘领飞雁
拳拳初心映山河
知冷知热你最懂我
芝麻开花百姓欢歌
开着开着就开出花好月圆
唱着唱着就唱出我爱中国
梧桐一排排
凤凰一窝窝
同心播种新时代
红莲盛开千万朵
啊!你一朵,我一朵
千万颗初心在绽放
灿烂的星空在闪烁

《太阳船》(选集之一):出 发
【本剧情突出以下两大场面背景】:
【1】贺龙率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时刻的紧张场景。
【2】陕甘边区主席习仲勋,在黄河岸边欢送贺龙率部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
● 剧 情 ●
(一)背景画面
大屏幕画面:
贺龙故乡——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山峦起伏,晨雾袅绕,旭日东升,出发的军号声此起彼伏。
(二)需要作舞台背景的画面或图片,反复循环滚动——
1】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
2】黄河岸边
3】30年代陕北有枣树的村落
4】西路军西渡黄河的渡口
【讲诵男女主持人出场引领讲述】
1】男女讲诵人:穿戴红军制服,打绑腿。
2】演员根据导演要求,按照讲述人的讲述内容,先后上场,演绎讲述动作(前奏部分的台词,由讲诵人代替。)
【女讲诵人】
1935年的11月19日,贺龙率领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告别湘鄂西根据地人民,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整装出发,开始长征。四周山谷,出发的军号声此起彼伏。
【男讲诵人】:
一个出生不到20天的女婴,被从远处吹来的出发军号,吓得哇哇哇哇地大哭不止,那哭声越来越大,越来越急,哭得叫人心酸,哭得让人心碎。
【女讲诵人】:
送别队伍中,一位乡亲大娘正伸出双手,准备从抱着女婴的贺龙夫人手上,接过大哭不止的女婴。贺龙夫人好几次重复着欲放又收的动作,难以割舍。
这一幕,被站在咫尺之外正准备随着队伍出发的贺龙看见,立刻大吼起来,发出铿锵而坚决的命令:
给我放下!
给我放下!!
我命令你,将这个娃儿放下!
另一边,贺龙夫人也发出震天而倔强的回音:
我不!我就是不丢下!
哪怕一路背,我也要把娃儿背到目的地!
在争吵声中,远处的出发号声,在山谷里久久地回荡。。。。

◆【男】:
这是一个多么叫人心碎而又真实的场面。
◆【女】:
这是1935年的11月19日,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离开湘鄂西根据地总部——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开始万里长征的历史情景。
◆【男】:
那个命令将女娃放下留给老乡的大胡子将军,就是威震敌胆的共和国开国元帅贺龙。
◆【女】:
那个倔强的女战士,抱着女娃不放手的红军女战士,就是贺龙的夫人,名叫蹇先任。
◆【男】:
那个被出发的军号声惊吓的哇哇大哭的女婴,就是贺龙的女儿,名叫贺捷生,生于这一年的11月1日,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这一天,她出生还不到20天,有幸以长征中最小的一名红军战士而被载入史册。多年后,这个红军长征路上最小的女战士,成长为共和国人民军队里的女少将。
◆【男女合】:
这就是——我们的先辈们!
这就是——人民共和国的老区乡亲百姓!

●●●【舞台时空转换。字幕提示】:
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长征刚刚抵达陕北根据地。一日,他与中央保卫局局长王首道以及警卫员通迅员在几处村庄实地调研。

【舞台背景屏幕情景图片或视频】:
(30年代陕北村落风情)
[警卫员]:主席您看,这西北的墙,土不拉几的,这西北的树,稀稀疏疏的,我们真在这里扎根吗?
[毛泽东]:你们这些小鬼!小心我赶你们回南方深山老窝里去!
警卫员通讯员一边做鬼脸,一边嘻嘻嘻地笑个不停。
[通讯员]:主席!那边墙上贴着什么?
(毛泽东眼光顺着通讯员手指的方向,走向一堵旧土墙和大枣树)
[毛泽东]:小鬼,你们认识吗?念给我听听。
[警卫员]:(偏着脑袋,睁大眼睛)X甘X,甘甘苏维埃。。。。
[通讯员]:笨蛋!你就知道舞枪弄棒!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布告》呢。
毛泽东一边跟着笑,一边认真地看起来。因为布告贴的时间很长了,经过日晒雨淋,有些纸张被风吹掉,已经稀稀疏疏。只见布告下面的内容若隐若现:
现将“十大政策”颁布如下:土地、财政粮食、军事、统一战线、民政劳资、文化教育、知识分子、肃反、优待俘虏和各种社会政策,在边区苏维埃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县、乡立即发动人民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没收地主土地、牛羊、粮食、庄宅和其他财产。。。。分配给贫、雇农和缺少土地、牲畜的中农,实行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打击豪绅地主的土地革命路线。。。。
(右下角发布人的落款处,清晰可见地显示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
[警卫员]:主席,陕甘边这个习主席,也这么厉害!
[毛泽东]:是咧,是咧!他们不厉害,我们就得继续“流浪”啊!
[三人]:“哈哈哈”地笑在了一堆。笑完,毛泽东抬头望去,不仅墙上,大部分的枣树上也都贴满了旧布告、新标语。此刻,对面人家的大门口,一位老爷爷带着小孙女正在门梁上贴标语。毛泽东走了过去。
[毛泽东]:老乡好!您手里拿的什么标语啊?
[小孙女](未等爷爷插上话,就跑到毛泽东跟前,抢先开口了):大伯伯好!你认识字吗?我爷爷贴的什么标语呀?
[陕北爷爷]:小鬼精,不礼貌!
说着将小女孩拉了回去。说:这位贵人看样子莫非就是中央红军?
[毛泽东]:老乡,贵人莫有,红军确实。您准备贴什么标语呀?
老爷爷正想展开标语,通讯员顺手向前帮忙,只见一排红纸黑字:
共产党来抗日,带头救亡谋幸福!
千家万户把门开,欢迎中央红军来!
[王首道](一瞧,兴奋地赞道):好!好啊!水平高,高哦。主席您看,这幅标语呀,把红军与老百姓的鱼水情谊写活了。
[毛泽东]:莫非老乡您也是位先生?
[陕北爷爷]:哪里哪里。我是听说中央红军要来,昨天去政府找习主席帮我想几句好标语,谁知他有事外出了。这不,今天一大早他就派人送来了。
[毛泽东]:你们习主席可是个大秀才呀!
[陕北爷爷]:可不是,他还是个好人呢。自从习主席一来,带领农民发展畜牧业,还从政府办的牧场中,借给我们牛、羊、马匹,帮助贫苦人度过生产、生活困境。
[王首道]:主席,超过时间了。该回去了。
[毛泽东]:首道同志,我这个主席呀,不怕鬼不怕神,不怕蒋委员长,就怕你王首道管着我呢!
[陕北爷爷]:什么,您也是主席?
[毛泽东]:我叫毛泽东,今后再来看您好不好?
[通讯员、警卫员]:老乡再见!
毛泽东还想说些问些什么,却被警卫员、通讯员拖着推着,一步一回头地走了。陕北爷爷抬头望着,一边挥手,一边嘴里念叨着:毛泽东,主席,毛泽东。。。。

●●●【舞台时空转换。字幕打出】:
1937年7月,贺龙率领八路军一二○师部队,在黄河岸边的陕西省富平召开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誓师大会,陕甘边区主席习仲勋亲临欢送。
●【舞台场景一:屏幕特写场景图或视频】:
黄河渡口,不停地掀起滔天巨浪。。。。不时发出怒吼声。
◆【舞台场景二】:
[贺龙](站在黄河渡口演讲台上,面向120是官兵):
同志们,今天,我们按照国共合作改编成八路军,我们一二O师永远还是一支红色的队伍,英雄的队伍,在共产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这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我贺龙在这里宣誓:东渡黄河,打败侵略!

◆【舞台场景三】:
[习仲勋](正此时,年轻习仲勋出场)——
【1】陕甘边区政府的年轻主席——习仲勋,正带领边区干部,骑着高头大马,向着誓师大会中的贺龙奔来。。。。下马,直呼——“讲得好!讲得好!”(此情节中的马,以及马蹄声,可以预先用摄制镜头在屏幕上显示,舞台上只出场习仲勋)
【2】两位首长的手,紧紧地、紧紧地握在一起,并激动地凝望对方。
【3】年轻的边区主席习仲勋开口就说:
——贺总,我就是富平这里土生土长的人呀。现在你们就要从我的家乡出发去打鬼子了,我们就是来组织人民群众支持自己的队伍。
【4】贺老总禁不住心里惊叹,亲切地拍了拍习仲勋的肩膀,伸出大拇指,大赞道:
——难怪毛主席这么看重你,赏识你,年轻有为啊!
【5】战士们群情高昂,反复高呼:
——打倒侵略者!东渡黄河!开赴前线!为国捐躯!
【6】在高呼声中,贺龙与习仲勋手拉着手,站到黄河渡口岸边,远眺彼岸,留下一幅珍贵的历史镜头。
◆ 【背景情景】:
黄河渡口,不停地掀起滔天巨浪。。。。不时发出怒吼声。
●【女讲诵人出场引领】:
红军长征会师后,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主力部队经过整编,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担负起中华民族救亡的中坚力量。
●【男女讲诵人】:
就是这些民族的脊梁们,换来了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他们的英姿,从战火硝烟中,洗礼而来。
他们的精神,在人民军队里,代代传承。
他们的故事,在人民百姓中,经久传颂。


●●作者简介●●

龙尤,原名龙开柏(白)。
电视栏目《红烛中国》总制片、总编剧;最高检《检察日报》社“法商”特稿部执行主任。
先后公开发表各类作品数百万字,其作品构思独特,语言表达方式意味深长,读来耐人寻味,风格独成一体,在全国拥有广泛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