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有个中元节,十三之前烧纸钱!
鬼节之一中元节,民间习称七月半,
每年七月十五日,自古传承到今朝,
七月十二或十三,家家户户祭祖先,
白天虔诚在叫饭,戌时敬拜送纸钱,
祝福祖先钱拿好,乘车坐船都平安,
传说活人死了后,问盼转世在扬州,
扬州丰都判官在,因果轮回听公判;
其实阴阳一张纸,前传后教孝谈中。
世事就像一场梦,虚是实来实是空,
思念先人犹有在,孝行孝德存孝风。 
中元节的意义:
中元节祭祖活动,一是给我们历史感,让我们不忘先人的遗泽,在追思中自勉、自强,不堕家声,不忝所生,传承高贵,恩泽后世;另一种意义就在于给我们敬畏感,让我们约束自己,善待他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以及中元节的文化中,可以体会到中元节具有双重意义,人们在开展中元活动的时候,要跳脱鬼的角度,传承孝道文化。
这样既是阐述怀念先辈而传承孝道,也是父母言传身教,引导孩子,使至后辈铭记恩德,慎终追远。
七月半给自己的先人烧送纸钱的时间,通常是七月十一,十二,十三这三天。老辈人说,先人们去扬州赶会,因交通不便,山高路远,故,早早安排先人们吃好喝好拿好充裕盘缠,争取七月十四赶到,以饱满的精神参加次日及七月十五日的冥间盛会!
听起来是神话,或者是迷信,但是,清明扫墓,中元祭祖,除夕上坟,这些都是前传后教,体现了中华孝道文化,彰显了华夏儿女对自己的先祖感恩和缅怀,以及无限的哀思之情……
上官院说:祭祀祖先,中元节是一种传统形式。七月半、众人称为鬼节,传说地府在农历七月鬼门大开,因此阳间太阳落山后“夜夜欢歌”!却浑然不知这称“鬼节”的日子,实为华夏儿女后辈儿孙祭奠逝者、感恩先祖、寄托思念、铭记孝感于心的日子!
中元节俗称鬼节。民间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冥间扬州盛大集会日。此日的三日前,及十一,十二,十三,家家祭祀祖先,有些还要举行家宴,供奉时行礼仪式。酹酒三巡,表示祖先宴毕,或者合家再团坐,共进节日晚餐。断黑之后,携带炮竹、纸钱、香烛,找一块僻静的河畔或塘边平地,用石灰撒一圆圈,表示禁区。再在圈内泼些水饭,烧些纸钱,鸣放鞭炮,恭送祖先上路去扬州。 过去,民间也有的在七月初七就要通过一定仪式接先人鬼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3次茶饭,直到七月十三日叩拜恭送先人去扬州上路为止。
现在,逐渐剔除迷信色彩,保留祭奠形式,祭祖是作为对祖先神灵的敬意,祭祖是作为感念先人的恩泽而对祖先的缅怀和纪念。祭祖是给子女及后辈树立表率和带好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