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伍法同,男,1935年4月生,土家族,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年轻时即热爱文学创作,在省市级文学刊物发表的和历年创作的长、中、短篇小说散文约一百万字。两部长篇小说出版。现虽年过八旬,仍旧笔耕不缀。
湘西猛洞河之旅
文/伍法同
那是一个迷蒙着不知是雨还是雾的初秋的清晨,在湘西一个叫罗依溪的火车小站,我们揉着惺忪的眼走出站口,正在寻去路时,向导指着仅靠车站栅栏外百余级石阶下停泊在朦胧中的河湾里的一条小型客轮说:“诸位,请大家下去坐船,开始我们的湘西之旅——猛洞河之旅吧!”
其实,这里说的猛洞河,是指地处湘西美丽的武陵山脉怀抱中总面积约250平方公里的一大片风景区,在整个风景区内,有一平如镜梦幻似的栖凤湖,有从葱郁的群山中逶迤而来清澈如洗的酉水河,有多处神奇莫测的飞瀑流泉和深谷悬岩,有气象万千的地下溶洞,还有历史悠久的文化古迹、革命遗迹和独特的民族风情……无不令人神往。
客轮在碧波平静的栖凤湖上向北驶去,不一会就岔入了酉水河,在微微的晨曦中荡漾在河中的一缕淡淡的轻霭,映着山光水色,使人觉得如置身在一幅幽深的水墨画中。
汽轮驶过秀丽的闺门峡,视野突然开阔,向导指着右前方西水北岸的一片小镇和一片临江而建的吊脚楼说:“到了,王村古镇,就是刘晓庆拍电影的那个芙蓉镇。”
我怀着探寻的心情上岸,拾级而上,倘佯在狭窄、弯弯曲曲的长街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摆开在一边屋檐下的六、七间米豆腐摊。每个摊前几乎都用一块二尺见方的黄布写着“芙蓉镇正宗晓庆米豆腐”的招牌,参差不齐的棚布下几条高矮不齐的长凳围着几张圆桌或长桌。戴着沉沉的耳环,抹着淡淡的胭脂粉,系着围裙的老板娘站在路当中,一手指着摊桌上的油盐酱醋,一边绽出憨实的笑:“朋友,来坐,吃一碗正宗晓庆米豆腐啵。”竟然有三三两两的好奇男女坐下,抽出一双黑油油的筷子,接过递上来的米豆腐,兴致颇浓地品尝着那酸辣香咸兼有的地道土家人制作的乡土小食。街的另一边多是小杂货铺或小客栈,游人擦肩接踵,似乎一定要在这仍然简陋的小街上,找出完全现代的象征。
据《永顺县志》记载,这个依山傍水被称为王村的小镇,在秦汉时为一小山城,古称酉阳,是土王(即当地土家族的土司王)的都城,是当时湘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故名王村,它上连川黔,下达鄂泸,千百年来,几乎都是土司王盘踞的重镇和重要水码头。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景观独特古朴。全镇栉次鳞比的老式瓦屋簇拥着一条蜿蜒而上的青石嵌成的万里长街。镇的尽头尚存古城垟遗址。临江而建的翘着飞檐的吊脚楼,给整个王村镇增添了悠远沉重的感觉。走完长街,在一座突起的小山上,是一片拔地而起的石林景观。镇的东边是一条小溪,就在小溪快要流入溪水之际,它突显开阔,变成宽40米,高60米的一泻而下的瀑布,时虽入秋,仍见飞流直下,气势壮观。使人更加神往的是小溪对面小山上的绿树丛中耸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彩亭,信步而上,只见亭子正中竖着一根高近四米呈八菱形的铜柱,铜柱上用小楷刻着密密数千字的“复溪州铜柱记”。原来这一铜柱是汉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楚王马西范与溪州刺史彭士愁划分疆界所立的界标,它真实地记载了距今一千年前湘西土家人民反抗封建统治者的斗争历史。
站在彩亭前,眼望着远方静静东流的酉水河,我仿佛听到了一百四十年前太平天国的左军主将石达开率数万大军在这王村小镇宿营时的马嘶声;我仿佛看见了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在离王村不过数十公里外的永顺县城塔卧乡,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猛洞河两岸的土家女儿唱着“噼里啪,噼里啪,托起枪,向前杀,杀尽反动派,巩固苏维埃”革命歌曲和红军并肩开进王村古镇的英姿……这一切古今相映的山水、历史、风情,组成一幅使人陶醉的图……
难怪这弹丸小镇成为今日《芙蓉镇》的作者从文字到电影的绝妙的生活源泉之地和外景场地了!
责任编辑:彭永征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当代先锋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总顾问:周瑟瑟(著名先锋作家、诗人) 刘杰(著名诗人,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
首席顾问:魏彦烈 倪庆行 任诚刚 李正栓 龚刚 杨秀波 张小平 李磊 魏红霞
顾 问:王笔正 戴俊明 荒村 廖望月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项俊平 倪庆行 魏红霞 周丹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刘艳芹(兼)
现代诗歌、报告文学主编:项俊平(兼)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法律顾问:刘明
记者:彭谨 杨子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