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御封奖禄,财王故里:依据家乡村志,御封《奖禄村》及孙氏族谱(由清末大学士奉政大夫林栋参加撰写)记载,明朝正统皇帝于公元1440年间。福建闽北即当时建宁府一带大饥荒,粮食歉收,饿殍遍地,民不聊生,十室九灾,时桂源村(奖禄前身)村贤孙宣五官任开封知府,具本举奏朝廷家翁舍弟可赈灾粮济饥,经御批准奏计赈灾粮2800石(一石等于240斤),即送闽北建宁府以赈灾民,因此建瓯市(当时建宁府)有保留十几亩一片赈灾坪古迹直到上世纪60年代。
明朝时桂源村归治政和县(后更治为寿宁县)皇庭派御史政和县,御赐村名为《奖禄》嘉以褒奖,竖圣旨牌坊,建官厅一座、官亭,御封孙宣五三位弟弟为财王(养民大夫)。奖禄村千百年来,民俗风情传说故事多多。
《故乡情十二月》共24首叙事诗,是依据村志为引子,以本人青少年时期在家乡的经历为蓝本书写而成。诗词中记录了当年在家乡生活的亲身体会和耳濡目染了左邻右舍,上下村庄人们对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的循规蹈矩。深感当年农村人的憨厚笃实,邻里间的宏仁倡善的亲情。春花秋月,年头月节的人情世故、情来礼往,三纲五常,尊老爱幼,互帮互敬的风尚种种......真正是“东宅有难西宅急,南家喜事北家辛”的睦邻友好,“天涯寄语声声达,海角传笺句句真”的朴实无邪,体现了农村人博爱诚信文化修养和做人风格。
勤劳朴实确是深山人家的又一大特点,清早荷锄去,牛羊随手牵,人忙垄头地,牛逛沟边田。山村小满闲人少,一派繁春入画廊的春耕画卷和真实景象,至今仍回味无穷。再是故乡的节日文化熏陶:春节笙歌,龙狮争舞,好戏连场,唢呐欢声;端午粽香,龙舟竞渡;中秋赏月,拔河尝新;重阳敬老,登高望远。这种无拘无束,其乐融融的村风民俗,无不体现农村人勤劳善良,文明智慧的博爱村风以及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由于本人文化根底浅薄,言不达意,文不成章。悠悠岁月,滚滚红尘,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那些儿时故乡点滴回忆、往事历历在目,让我终身难忘,同时也是我中华文化五千年博大精深在农村某些方面的传承体现。因此萌生促成《故乡情十二月》这次的微雕拙作,作为对故乡的一份念想和人生的纪念。值此都市头条《当代文艺》专栏发表愚作之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虽不尽意,聊以慰平生。感谢编辑!感谢文友!

一月(财王故里御封村)
新元正月大团圆,聚友联欢不散筵,
桃李花开春富贵,鸳鸯弦奏月婵娟。
择祥好戏场场演,祈福龍狮日日颠。
共享猜谜灯节夜,人间醉美过年年。
两岸垂杨鸟唱歌,一溪锦鲤泡鱼波。
花亭古迹寻梅影,水榭遗池探睡荷。
石礑皇家遗旧物,官廳圣旨立牌珂。
财王故里风光秀,天子御封村不多。

二月冬阳隐退边,东君化雨翠芽鲜。
门前李子苞方绽,院后桃花蕊正妍。
惊蛰初闻雷贯耳,春分始见虹盘天。
乡村男女勤耕早,随手牛羊到处牵。
故里新茶自古骚,嫩芽精制价钱褒。
晨曦初白全家碌,夕暮昏黄老幼劳。
创汇售洋兴外贸,富硒环保内销高。
莫愁憨厚无朋友,优质茗乡生意豪。

阳春三月百花骚,妩媚东君着绣袍。
遍野芳菲收眼底,满园春色任君遨。
鱼嬉蛙唱悠然乐,燕舞莺歌自在翱。
姹紫嫣红蜂蝶醉,耕农继日不辞劳。
寒食清明拜祖神,纸钱香烛祭宗亲。
孤坟荒冢松间照,老墓残碑月影眠。
列代青魂何处唤,儿孙思孝意难陈。
青山有幸埋先骨,野草无缘总作茵。

夏初四月落英闲,缱绻春光去不还。
陌上绿荫蝉唱曲,门前古树鸟歌弹。
新荷绮丽迷双蝶,杜宇婆娑舞满山。
最是一年芒种好,冬来仓满笑开颜。
绿水青山夏日长,犁田做地赶栽秧。
农忙曙白荷锄早,作息昏黄汗渍裳。
企岭头前王必岗,大坵垄尾李家塘。
乡村小满闲人少,一派繁春入画廊。

五月乡村农事忙,茶园田亩莫抛荒。
污身刨地饥肠苦,赤背朝天灼日伤。
月上钩栏归歇早,星摇银汉出工长。
青年男女同心愿,风雨无间拼命郎。
故乡端午没能忘,糯米调碱馅拌糖。
粽叶单从山上摘,绑绳伙伴岸边抢。
西楼月缺荆楚叹,南院梦残屈子伤。
历代忠良千古祭,英魂汨水远流长。
六月骄阳日正长,石头如灼水如汤。
蝉偷凉爽绿荫唱,蛙苦蒸笼池窖吭。
雨打芭蕉消暑酷,风摇竹影弄情伤。
流泉濯足心怡乐,松下敲棋百事忘。
十九成规佛诞辰,玉莲台上礼观音。
善男本愿弥陀念,信女心经菩萨吟。
海晏河清灾难脱,清风明月福缘深。
人间长授菩提种,天下同歌般若心。

秋初七月热难禁,暑逼人间老虎临。
裸体孩童泅水去,肤溜青壮潜潭深。
新祠追祭归千里,老鼎烧冥化万金。
叔伯宗人伦辈份,年年一度到而今。
玉皇令嫒小阿娇,善舞能歌月貌娆。
世上牛郎思碧宇,天中织女慕山寮。
银河划界千三里,王母横鞭百尺标。
七夕云头生爱恋,鹊桥之上度良宵。

八月渐凉白露秋,耕闲时节不知愁。
天高气爽深山转,心旷神怡涧水流。
满目田园新气象,陶情故里旧门楼。
何时重上结仙顶,一展农腔亮歌喉。
节至农村正仲秋,半年辛苦庆丰收。
乡邻好友琼浆饮,亲戚良朋月饼留。
薪索拔河狂到顶,尝新聚会喜无忧。
半偷蔬果夜宵煮,醉赏婵娟共九州。
①拔薪索:每年种些早熟品种的水稻,必须在中秋前收割会餐。美名尝新并用新稻草编成巨绳,供中秋全村男女参加拔河比赛。
②半偷蔬果:不管谁家只要园中有成熟的南瓜、地瓜、豆英等都去收来,供狂欢男女月夜欢娱食用。

九月粮丰收满仓,村民喜事接连场。
东邻老子添丁宝,北路姻亲帖到堂。
古朴仁慈民俗暖,文明友善好家乡。
青山绿水悠然在,醉美人间岁月长。
遍插茱萸重九长,欣寻唐韵有遗章。
梁园花月春常在,金谷笙歌故里昌。
此际登高心不老,回眸乐事意飞扬。
一杯浊酒邀人醉,几首寒诗赋夕阳。

十月(粮丰人寿,乐国庆)
山村十月正初冬,粮己收仓田野封。
放马南山歌盛世,刀枪入库唱从容。
文君屏后迷琴曲,司子垆前恋酒钟。
入宅结婚多喜事,时间一半泡筵恭。
时值金秋双节重,和风惠畅乐从容。
天安门上红旗展,金水桥边黄菊浓。
此日神州歌国庆,经年北斗向天纵。
东方狮醒惊天下,入主五常定做龙。

十一月(乡情温馨,冬至夜长)
寒冬仲月话村仁,天地蓝蓝邻里亲。
东宅有难西宅急,南家喜事北家辛。
天涯寄语声声达,海角待笺句句真。
路不拾遗门不闭,文明礼让自然人。
小雪来时山白头,夜长昼短降寒流。
满坡枯叶从风舞,一树干枝若骨留。
鸟兽有窝思日暖,寒鸦无语望晴投。
银装素裹冰天地,阡陌河滨破镜浮。

季月年边冬日几,传留古语记依稀。
长工祭灶前跟走,教匠冬丸后脚归。
路上常来携岁礼,林间罕见鸟儿飞。
痴心缱绻芳菲美,蓄势为春作嫁衣。
隆冬三九乐团圆,月送祥光人慕缘。
墨韵诗词棋会友,春芳桃李夏观莲。
飞星过汉秋刚过,逝水流冬又一年。
和谐人间天地阔,初心不老共婵娟。

写于2020年8月15日
注:插图来自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

作者简介:
范希明,号故鄉人,男,50年生,原籍福建寿宁县人,现居福州(或福安),诗词爱好者。单位留职,下海办股份公司,任经理,董事长已退休。世界诗词协会会员,中國诗词协会会员,获北京"文化人物"杂志社名誉社长,北京"国艺书画院"名誉院长,北京"艺海诗书"画院副院长等闲职。2014、2015年受邀参加联合国世界华人联合总部"文化艺术会议"。广州"诗词报"多次投稿,并获奖金,同时收到其他各类金奖多多。

范希明先生创作的七律叙事诗《故乡情十二月》,共24首,以明朝皇帝御封奖禄村,财王故里的六百年典故为引子,采用铺陈的表现手法,按月份以段落和递进式的叙述展开,层次清楚,每月用2首诗分隔,一首诗描绘一个主题,记叙了奖禄村“财王“故里的事物;记录了当年自己在家乡生活的亲身体会,耳濡目染了左邻右舍,上下村庄人们的文化生活、民俗风情等。作者文风朴实,文章语言流畅、遣词用韵,遵循格律;内容丰富、通俗易懂;情景相融,互为衬托。作品字里行间洋溢着农村生活的气息,凸显了诙谐与风趣,耐人寻味,其乐融融,读来倍感亲切。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这实际上也是作者本人思想感情的寄托与写照。文章颇具特色与品味,值得赞赏!
12个月份,24首诗词,取材于真实生活,过度自然,生动紧凑。从正月春节的祈福、社戏开始,到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节、除夕的各种民俗活动的热闹场面,对村景、村貌、村民、习俗文化以及一年的春秋冬夏季节和农事活动、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叙。同时,客观地反映了村民的人情世故、礼尚往来、喜乐哀愁、酸甜苦辣与农村习俗风情、文化传统特色;体现了农村人勤劳善良,文明智慧的博爱村风以及热爱生活、向往幸福的这种文化传承源远流长;这对于研究探索和传承我国传统古村落文化,很有借鉴意义。【点评:社长寒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