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五章有感
(文/刘丽娅)
醉美乡村,风景如画,民风淳朴,这是人们对农村的第一印象,这样的景色常常令人陶醉,引人流连忘返,然而,当你真正俯身深潜,用心感受的话,也许会看到“另外一幅画面”:美丽的景色下或许存在着耕地资源的匮乏,村民质朴的外表下或许还有生计艰难的困顿,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面对如此情形,定当砥砺初心,全力以赴,带领当地群众全力脱贫攻坚,努力完成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的嬗变。
一份情怀,一份担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并将优质人才输送到基层驻村开展帮扶,这些同志肩负重担,同当地基层干部并肩战斗,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扶贫干部的担当和情怀,也是党的干部投身基层最生动的实践。
一次行动,一份力量。广大基层干部的倾心帮扶构筑了全社会扶贫的强大合力。这得益于中国特色脱贫攻坚制度体系,得益于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通过建立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精准识别、精准脱贫的工作体系,上下联动、统一协调的政策体系,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广泛参与、合力攻坚,为脱贫攻坚工作凝聚了强大的力量,如今,这些地区脱贫在即,全面奔小康的步伐也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一种举措,一次创新。脱贫攻坚是党和政府全力改善国民生活条件的一项基本措施,是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举措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确保达到“两不愁三保障”,这其中不乏一系列创新举措:易地扶贫搬迁,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搬迁人口逐步脱贫致富;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光伏+农业”实现产业扶贫与清洁能源利用双赢......这些举措无不体现着国家的智慧和各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内能动力,让脱贫之路更扎实,脱贫结果更真实,脱贫成效也更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是中国稳步疾蹄,迈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全民致富奔小康的强劲步伐,在这当中,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和初心不变,变的将是越来越好的家乡,变的将是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气儿和底气,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群众会收获更好的生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必将实现!
编辑:姜成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