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醪糟香千年・相约川东大竹海”主题全国征稿优稿选登

新疆分社社长:赵鲁白(河南)
俺出生在北方,是山里娃,是农家子。十八岁之前,连洛阳都没去过,上县城的回数也寥寥无几、屈指可数,一个字:穷!除了书本里的世界或清楚或模糊、或若亲历亲为感同身受或若听天方夜谭一脸茫然外,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实在太普通太平常,教人麻木不仁、毫无兴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多精彩,是如何的灿烂辉煌、令人叫绝,只不过偶尔有人说起,其实一无所知。好一个孤陋寡闻的“孤家寡人”啊!这就说到竹海和醪糟。不怕你笑话,直到大学毕业了、工作了,才真的第一次见到成片的竹子即所谓的竹林,才第一次知道啥是醪糟并喝了所谓的“米酒”、吃了所谓的醪糟荷包蛋。现在,不但与竹海(比竹林更大、更气魄吧?)和醪糟扯上了关系,还有了深厚的感情,真的要感谢缘分、感谢生活的给与和美好!其实,对竹子、竹林、竹海的认识和感情是较早就有了的,也是逐步加深的。第一次读到写竹的文字,记得是初一年级时老师讲清人郑燮的《竹石》:尽管对老师所讲竹的品格与意志什么的理解不算太深,但对“咬定青山不放松”还是很欣赏、很有指导意义的,那就是要“咬”书,“不放松”刻苦学习,想着以后会因为学习好而见识更多,能走出“兔子不拉屎”的穷山窝窝。进而懂得“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虚)心”(宋.徐庭筠)是教人要有骨气、有节操,永远”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不断前进!这些文字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态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两年,人老了、学诗了,读到写竹或带有“竹”字的词句和诗词,总能感觉到种种美好!比如“入竹万竿斜”,总好像一片竹林在眼前随风摆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又是怎样的一种爱竹情怀!
直到我有幸参加竹海文艺的编辑工作,我曾感慨和赞美:竹海有竹,竹海很文艺!(竹海文艺编辑部“新年献词”)
再来说醪糟。这就不能不提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那次湖北之行。我们先到了信阳,尽管不爱甜食,各地的风味小吃还是要尝尝的,所以我开天辟地第一次喝了米酒,酸酸甜甜好滋味,留下永恒的美好记忆;再到武汉,又渴又饿时听到叫卖“醪糟荷包蛋啰!”,又知道醪糟就是米酒,大家一起吃了个饱、喝了个足,好不痛快!有了这次全国征稿活动,我才知道醪糟的前世今生,才知道醪糟的制作工艺,才知道东柳醪糟厂“东汉”醪糟的名声在外,才知道这传统美食智造者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扶持和弘扬。
我在想,等疫情结束,趁腿脚还灵便,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竹海、拜望线下的竹海文艺,更要尝尝具有悠久历史、先进制作工艺的醪糟的!
好了,圄于鄙人才疏学浅、笔力不逮,还是以我为本次征稿比赛所撰对联来结束此文吧!联曰:
赵鲁白 原名张改长,号洛一夫(雒逸夫)、金垛愚叟,60后,洛阳人,中共党员,退休高级农艺师。生于豫西穷山沟,读过百泉湖畔之农业大学,工作过豫东银城,羁旅天山脚下、山水梨城凡十二年;醉心于散文、诗词、书法,拙作时出,偶有发表,见《宜阳诗词选》《西部散文选刊》和网络文学平台。现忝列龙风文学院华南【3】区院长、《竹海文艺》《大鹏文学【冶春诗社】》新疆分社长,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
本期审核:王达 | 编辑:蒋小林 | 排版:陈雪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