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篇小说】难忘的第一桶金(五)
作者:张书林

就这样,我们重新商定了价格,写了一个简单协议,我干劲十足,开始组织货源。苹果,他们要的是小国光品种,这种苹果汁液充足、味道酸甜、瓤肉酸脆,但老年人一般不喜吃这种苹果,现在市面上已不多见,但当时却是市场苹果的主打品种之一。 在果园里,我们让果农用纸每个包装分级装箱,包装苹果是个细致的慢活,男女老少齐上阵,他们说说笑笑,讲着故事,得心应手,几天就完成了任务。苹果不能带一点伤疤,否则长途运输,会影响其他果子,最后往往会因为一个而烂成一大片。我、张经理和杜远也分别到现场进行监督,保证质量。我们中午留在农家果园,跟果农一同吃饭,与果农披星戴月地同劳共享。花生米,我让购销站帮忙代收和包装。每个麻袋装80公斤花生米。我提前去申报运货的火车集装箱,落实发货。
平度没有火车站,我们只好从平度汽车运输公司租赁他们的汽车,满载货物浩浩荡荡运往距离我们最近的即墨蓝村火车站。为了能顺利签订火车运输协议,我找到火车货运站的吴站长和负责货运调度的一位姓王的同志。
在那个年代,火车货运装箱是很紧张的车皮,不能把苹果、花生米、货物停留站台很久。为了搞好关系,晚上约了吴站长、王调度、值班长孙师傅一起吃饭,请他们喝酒。席间相互交流名片,客客气气,有礼而稳言稳语。我和张成经理还有杜远轮次敬酒,好言好语,张经理真是东北人的豪爽,杜远紧跟其后,三杯过后尽开言:“吴站长,王调…调度,你得帮忙快把货装车皮里我才放心。”杜远:“对,对!我们交个朋友。”
三旬后的豪言壮语,张经理说:“你们到大兴安岭——到呼玛县我公司去,看我怎样招待你们,我让你们吃野味、让你们吃黑龙江里的大马哈鱼,带你们去一江之隔的俄罗斯三日游。”
说的吴站长、王调度等客人哈哈大笑;吴站长和王调度交流了一下眼神。
王调度说:“张经理,咱们别说遥远的,你看你有什么才艺表现给我们看看。”
张经理:“我会唱歌,来,小杜,咱俩一起唱。”
值班长孙师傅:“唱个什么歌?”
张经理:“在那遥远的地方。”
这时张经理和杜远激昂地唱完了歌。
吴站长:“你们得把酒干了。”
张经理和杜远一饮而尽。
我说:“吴站长、王调度,咱们各位陪陪。”举起酒杯都喝了一口。
值班长孙师傅:“张经理,你们还会什么?”
张经理稍有醉意:“我还会…会跳俄罗斯舞。” 这时大家都鼓起了掌,张经理扯一下杜远,两人在房间里跳起了中国式的俄罗斯舞,逗得大家笑声不断。
值班长孙师傅:“我敬你俩酒,跳得很好,干了吧!”
张经理:“不能干了。”
杜远:“我干了!让我经理干一半吧!”
吴站长和王调度给孙师傅递了个眼神说:“好…好!”
吴站长:“张经理还会什么?会不会猜拳?”
张经理:“会呀,不就是六地六、五魁手、八方来财、全都有啊!”大家哈哈大笑。
吴站长:“三把两胜的,我和王调度、小孙每人猜一把,你是经理你猜两把,杜远猜一把,喝完就结束!”
张经理:“我们赢和输你都得帮我们把货装篷车里去。”
吴站长:“你们赢了,后天立即装车,输了下周再装车。”
张经理:“小杜听好了吧?咱俩得赢站长他们。”
小杜:“好!”
张经理:“小杜你和孙师傅一对一先来第一把。”
结果小杜输了,流着眼泪:“对不起,张经理。”两眼直直地看着张经理。吴站长和王调度笑了笑,互相交流了眼神……接连两把都输给了张经理,张经理赢了,大家站起来鼓掌,小杜又哈哈地笑起来。
这时张经理站起来摇晃着身子,又用手扶着墙,说:“吴站长!王调度!孙师傅!你们真够意思!啥也别说了,缘分呐,到大兴安岭去吧!”
我扶着张经理,他挨个向人家握手,还拥抱,用手指着小杜:“你让饭店给领导每人两条烟,红锡包和双马各一条。”
就这样互相搀扶着走出了饭店门口。
张经理:“吴站长!一言为定,别忘了给我装车呀。”
吴站长:“好了!放心吧!”
就这样一切进展都很顺利,从货物卸到站台,仅三天就全部装进了火车皮里。张经理和杜远则乘着另一辆客运列车返回。车板交货,把货装进了车皮里,我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扣除成本,我还有一万元的获利。我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万元户,我们村数得上的大富翁。有了钱,我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了保障。看着沉甸甸的票子,我和李云反而内心平静。这就是我人生中改革开放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桶金。(完)


作者简介:
张书林,笔名张树林,山东平度人,系青岛市作协会员,平度市作协副主席,平度市工商联副会长,李园街道南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自幼热爱阅读和文学,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撰稿近百万字。作品曾发表于《时代文学》《参花》《教育博览》《中国新农村月刊》《山东青年作家》《齐鲁英才》、新西兰《先驱报》《信报》等,出版散文集《时光的渡口》和长篇纪实小说《走过荆棘的旅程》并成功地举办了新书研讨会。
NZ国学诗词艺术协会推荐
图片:网络
编辑:贝玲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