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的生活网洛阳讯(乔卫东) “有困难,找党员”、“要服务、找支部”不再仅仅是口号,更是切实转化为朝阳镇党员干部的切身行动,打造一个个强有力的堡垒,飘扬一面面闪光的旗帜,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正成为朝阳镇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法宝,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建设。

1、 党建引领聚动能,战斗堡垒强劲有力
抓管理,建设高素质队伍。一年来,组织村级党组织成员参加培训6次,参训人员110人次;完成213名村(社区)干部建档及27名党支部书记县级备案工作;按照“双推双评三全程”,严把党员入口关和程序关,预备党员转正27人,新发展党员26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7人。

抓基础,建设高标准阵地。朝阳镇积极争取县级扶持、加大镇级配套,改扩建党群服务中心6个;创建“五星级党支部”4个,创建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2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6个。以“啃骨头”勇气共整顿3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均顺利通过验收。同时开展基层组织档案资料规范化,强化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培训,依据党务、村务、财务工作要求,统一文件目录、统一档案样式、统一操作要领,每月调阅评比,27个村(社区)资料得到全面提升。

抓作风,提供高质量保障。以党员干部“1+10”工作法、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和党员积分管理的“三对照”破解农村党员管理难问题,充分激发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开展书记党课4堂,廉政夜校活动4场,受教育镇村干部1000余人;开展集体廉政谈话4次,累计廉政谈话120余人;如期完成4轮13个村(社区)的巡察整改任务,坚持正风肃记,有案必查、违纪必纠、纪挺法前格局初步形成。
二、“三治并进”解难题,村组事务治理有效
坚持自治活村。加强基层党支部对基层治理的集中统一领导,提高群众对村(社区)事务的参与度,倾听民声、了解民意、集中民智,激发了农村活力。一是充分拓展民主协商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一事一薄,规范民主协商办法,组织对村负责人业务培训400人次,开展民主议事50余件,件件达到了群众满意。二是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全镇27个村(社区)完善切合自身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筛选有干劲、有威望、有能力的人加入“五会”自治组织,发挥自治组织做好群众工作、凝聚群众共识的优势,使民主协商在农村深入人心。三是充分公开保障民主成效。强化党务、村务、财务公开透明,每年常规公开12次,重大事务公开4次以上,保障群众知情权、监督权,村民参与事务的热情更加高涨,清明党风、文明新风、和谐家风的治理成效逐渐彰显。
坚持法治稳村。推广普法教育、践行枫桥经验,持续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一是深化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围绕群众关心的耕地、婚姻等相关法律知识,组织开展法制讲座、集中培训、宣传活动60余次,做到人人学法、人人懂法;新建法制长廊2处、法制游园4座、法律广场2处,营造了浓厚的法律氛围。二是深化法律服务。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聘用法律顾问9名,培训法律明白人103人,组建专兼职调解员队伍91人,用法治思维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效化解信访矛盾120多个。三是深化惩处防范。全镇27个村(社区)不断完善法治硬件设施,实时加大技防配备,促进人防、物防、技防相统一,投资30余万元安装监控135个,助力雪亮工程,24小时实时监控;组建了 “四官”服务队、安全巡逻队、“一村一警”,推行“五位一体”网格化管理,有力打击震慑了黑恶势力犯罪,形成了依法治理的机制。

坚持道德润村。以“德”树人,以“德”化人,以“德”育人,使道德新风“吹”遍乡村每个角落。一是文化下乡惠民生。27个村(社区)每月组织文化活动4次以上,镇里每月至少1次大型文化活动,戏曲演出、文艺汇演、夏日联欢、快乐星期天等文艺活动精彩纷呈,群众在自己家门口就享受精神大餐,在欢笑中感受党的温暖。二是志愿服务暖人心。27个村(社区)组建志愿服务队,每周一活动,每周一主题,涵盖清洁家园行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绿色出行、生态环保、脱贫攻坚等内容,让群众深切感受身边变化。利用电子屏、广告牌滚动播出文明标语,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三是选树典型引风尚。积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好乡贤、好妯娌、好夫妻”等多项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文明户”“五美庭院”评选各27户,“好媳妇、好婆婆、好乡贤、好妯娌、好夫妻”等评选40人,通过评选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全镇上下营造争当表率、勇做榜样的好风尚。
3、 服务进村暖民心,乡村振兴扎实推进
强化便民服务,探索开放服务,培育特色服务,架起党员与群众的“连心桥”。一是人员下沉进村。选派第一书记6人,就业服务专干4名,包村干部30名,切实践行“一线工作法”,深入村组、深入农户、深入田间地头,现场办公、现场督导,增强农村工作力量。尤其是第一书记做到工作日全天候驻村,24小时服务群众面对面,解决实事零距离。二是项目下沉进村。对27个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全面提升,建立健全值班制度,实现党组织关系转接、养老保险、新农合、劳动就业、扶贫、计生、民政等20余项服务项目在村受理,实现了群众少跑腿、办事更方便。三是资金下沉进村。足额保障村级运转经费,先后投入100余万元,实施脱贫项目5个,实现贫困村脱贫摘帽,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投入资金近300万元开展清洁家园,投工投劳8000余人次,清理生活垃圾3750吨、养殖废物350吨、拆除违建3700余平方。投入800万元,南石山村7600米污水管网已投入使用,完成改厕365户,改厕率达到90%以上,第二批6个示范村总长度4.06万米的管网已铺设完成,正在推进“三改”,群众生活环境更加宜居。
(撰稿:刘艳艳 审核:郭春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