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尼黑的情与爱(9)
作者:戴雁军
主播:梦锁清秋
我的一位同学要回国了,他是自费生,他用不到四年时间拿到了博士。大家为他聚餐庆祝,我们去城郊波卡镇的草地上野餐,我带着珞珈,锦也去了,锦和安哲在一起。锦神情恬淡,一身黑衣黑裤,一顶黑色工装帽。锦在草地上踱步,显得很成熟,很有韵致。锦是一个美丽的少妇,尤其当她和别的男人在一起的时候。我不知道从哪一刻起改变了对锦的看法,锦在我的最初印象中是一个不太漂亮并且轻薄的女人。锦同时又是一个让费猜的女人,我对她的情况一无所知。
女人是矛盾的,女人能轻易改变自己,旧的形象和新的形象相互破坏,让你闹不清哪一个是真,哪一个是假。

“你好。”我主动和锦打招呼,我想我没有必要在珞珈面前把自己打扮得像圣人。我希望珞珈对这种事很敏感,同时也希望她无所谓。其实敏感也好,无所谓也好,它只能满足我一种无聊的心理。
“下次我不会再打电话骚扰你。我不知道珞珈搬去和你同住。”锦很平淡地说。
“这是什么话,我不太懂,”
“你懂。我以前不知道你有这么虚伪,男人一旦学会虚伪便无可救药。”
锦的话让我无地自容。
锦离开我去和珞珈打招呼,珞珈很幸福地迎着锦,她们成了朋友吗?
后来我和杨旭平说话,他就是那个要回国的同学。在过去的时间里我很少见到他,他仿佛天马行空,也可说是行踪不定。他是惟一一个住学生公寓的人。住学生公寓好处是省钱,坏处便不胜枚举,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学生公寓里永无宁日。德国学生们把学生公寓当成了俱乐部,开派对、打牌、跳舞、喝酒,像发情动物一样嗷嗷乱叫到深夜。

对于德国的教育制度我们这些中国学生实在不能理解。只要你不想离开学校,你便可以在大学里混很长时间。从二十岁读到三十岁甚至更长,只要能通过每年的中间考你就能继续往下读。以前我和伍迪曾讨论过这个问题,伍迪说主要是政府对大学生的优惠政策在作怪。比如看病不花钱,乘车住旅馆五折收费等等。伍迪说我们伤这份脑筋干吗,这是德国人的事,我们再怎么忧国忧民也忧不到他们身上。
我佩服杨旭平能在这种环境里两耳不闻窗外。他的每一篇论文都很漂亮,其中两篇被他的导师推荐到专业刊物上发表。除此之外,他还要打两份工,他要赚钱养活自己。他每天回到宿舍第一件事就是用橡皮泥把两只耳朵堵起来,然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两块橡皮泥把整个世界拒之门外。
惟一遗憾的是他刚刚二十七岁,神情之间已经像个中年人了。
锦和珞珈在不远处交谈着,我有些担心,两个女人会交流些什么呢?

杨旭平说:“我把自己逼上了快车道。我就是为了赌一口气。我的公派名额被人挤了,其实机会还有,但我不等,等来的机会没意思。我比他们晚来一步,但我却走在他们前面,我要以此证明我自己。”
“你很成功。”我说。
杨旭平淡淡一笑说:“我从到慕尼黑那天起,就开始了旋转。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旋转过程,速度要靠自己把握。”
安哲走过来说:“我一直在想,博士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一顶帽子?一袭黑袍?一纸证书?或者就是一种心态。心态没有物质属性,它属于精神。当今世界,精神又是什么呢?毫无价值可言。”
“我不懂你的意思。”杨旭平说:“你想攻击我什么呢?”
“攻击?”安哲含义不明地一笑:“我为什么要攻击你?我认为不值得。”
“我能理解你的阴阳怪气。”杨旭平含笑说。
“我为什么要阴阳怪气?你什么意思?”安哲脸色难看起来。

我担心他们吵起来。安哲此刻心态失衡,他比杨旭平早来两年,博士帽仍遥遥无期,今日的聚餐对他是一种刺激。更何况,公派生和自费生始终像两个阶级,前者对后者不屑一顾,后者对前者失之恭敬,一个吃皇粮,一个自耕自食,感觉上自然天差地别。
我横在他们中间说:“天气这么好,让我们说些高兴的事。大家聚在一起不容易,平时都是各忙各的,今天应该轻松一下。”
杨旭平说:“我很轻松。”
安哲悻悻地走开了。
“他有压力,你应该理解他。”我对杨旭平说。
“他这种人还能有压力?做起生意来怎么没有压力?有了钱是不会产生压力的,金钱的力量多伟大啊。”杨旭平冷冷一笑说。
“算了,大家都不是小孩子,赌什么气。”
伍迪在烤炉边大喊:“来呀孩子们,吃东西啦!”
我们开车返回市区。安哲坐在我旁边,眉头锁在一起,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我回头寻找锦,锦的目光正好和我相遇。我忽然很想和锦坐在一起,听她谈谈她自己,怎么来的慕尼黑,为什么一个人独居,一不上学二不工作,经济上有何来源?精神上有何寄托?以前我并不想知道锦的事情,现在我很想知道锦的一切。

我碰一下安哲的肩膀说:“锦怎么样,你和她相处还好吧?”
“你什么意思?”安哲瞪着眼睛问我。
“锦是一个善良的女人,她需要一个同样善良的男人。”
“哥们儿,你发什么神经,你以为她是我情妇吗?我才没那么傻,我们只是朋友,她正帮我介绍一单生意,我们的关系仅此而已明白吗?”
“仅此而已?为什么?”
“你别烦我好不好?我的论文准备了两个多月,到现在题目还没定下来。没题目我可怎么写?维奇,可不可以这样,我买你一篇论文的署名权,价格从优。”
“安哲,你太不尊重自己了。”
我们在市政府广场下车,锦连招呼也不打转身就走。珞珈拖住我的胳膊,仿佛我要去追赶锦。我为什么要去追赶锦呢?我不会追,我不爱锦,我只是有些喜欢锦的背影。锦的背影逐渐远去,美丽而忧伤。

萨默尔先生打电话约我去他家。“你好吗,孩子?”萨默尔先生总是以父辈的口吻和我说话:“今天晚上到我家吃饭,我的厨师能做很正宗的法国菜。”
我沉吟一下说:“如果仅仅是吃饭,我就不打扰了。”
“怎么,你拒绝我了?为什么?”
“我在帮一家公司搞设计,这项设计占去了我全部课余时间。”
“孩子,你没必要去干这些,你如果需要钱,可以随时开口。”
“不,萨默尔先生,我不想接受您任何经济上的帮助,我有足够的奖学金,谢谢您。”
“孩子,你记住,你父亲救过我的命,我们是朋友,我愿意随时随地帮助你。今天晚上你一定来,我女儿埃伦刚刚从里昂回来,她想见你,她在法国曾经和一个中国青年恋爱过,她失败了,她想和你讨论这件事。”
“可是,我和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呢?”
“来吧孩子,埃伦需要你的帮助。”

我没有理由再拒绝。许多时候,你无法逃避一些事情。比如女人和欢乐,痛苦和灾难,这是一种无奈和悲哀。而你最不能避开的就是你的同类,不管你多么讨厌他们。对镜整装的时候我无可奈何地叹息,我不知道该如何和一个思维方式有云泥之隔的埃伦去讨论一场失败的恋爱。在路上的时候,我只想好一句话,我想告诉埃伦失恋会让一个人成熟起来,哪怕他(她)已经八十岁,这个简单的道理埃伦不会不懂。
事实上埃伦的第一个问题就把我难住了。埃伦说:“一个喜欢沉默的男人是不是好男人?”
如果换一个角度我也许可以这样回答: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保持沉默这说明他不爱她。
埃伦热恋的中国青年叫凯。有一次凯对埃伦说:“你像卢浮宫门前的鸽子,你让我心烦。”
埃伦看我一眼,耸着肩说:“他只对艺术着迷,女人难道不是艺术吗?他从不主动吻我,他像英国人一样保守,像法国人一样傲慢,他太冷酷了,可我就是爱他。我很痛苦,我不能保证自己能否安安静静待在家里。我怀疑自己明天就要去巴黎找他,我想知道我这样做能感动他吗?”

“埃伦。”我有些紧张地看着埃伦:“你有可能感动他,但这和爱情是两回事。”
“你和他一样怪,你们这些中国人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很令人讨厌吗?”
“不,你很可爱。”我又犯了一次错误。
“假如我要吻你或者抚摸你,你会拒绝吗?你会爱上我吗?”埃伦有些悲哀地说。
“埃伦,我最不擅长和人讨论爱情,我们换一个话题怎么样?”
“你逃避我,我本来指望你能把我拉出地狱之门,现在我却连地狱之门在哪里都找不到了。”
“对不起埃伦,我不是牧师。”
“告诉我,中国男人喜欢哪一类型的女人?我不是处女,如果我想做你妻子,你会不会很在意?如果我主动拉你上床,你会不会认为我很放荡?我喜欢在鱼缸里像鱼一样和男人做爱,你是不是认为我太古怪?”
“埃伦,我不能用想象来回答你的问题,这方面我的智商是零。”
“你是不是吓坏了?”埃伦凑近我。
“不。”我忽然觉得埃伦很险恶,她在向我挑战。
“那你还愣着干什么?”埃伦抛过来一个吻。
我稍加思索便扑上去,我说:“埃伦,我们现在就在地毯上做爱,我会让你满意的!”
“不!”埃伦尖叫起来:“你不能这样,你放开我!”
我放开埃伦,脸上挂着微笑:“埃伦,你害怕了吗?”
“是的,你的确吓坏了我,你为什么这么干,你想证明什么呢?”
“不是证明,是一个答案。”
“太古怪了。”埃伦一脸迷茫地说。
事实上埃伦没有任何吸引我的地方,在她面前我没有任何欲望。在我扑上去的时候我很担心埃伦会做出积极反应,那样我会后悔一辈子。
埃伦终于平静下来。埃伦建议跳一曲沃尔滋。我一下想杨旭平说过的话:人生就是不停地旋转。他很随意地说出这句话,却饱含了深刻的哲理,让我领悟到哲学这种东西就是在沉重中产生的。
我和埃伦开始旋转,《皇帝圆舞曲》流水般漫过房间。埃伦突然停下来,冷不防把我推倒在地板上,埃伦扑上来,埃伦说:“我这辈子注定喜欢中国男人!”
我出自本能地抗拒着埃伦,我头昏目眩。我没有力量站起来。该死,埃伦一下子撕开了我的衬衣,几粒纽扣滚落到地板上。
“埃伦,很危险!”我喊叫着,可我的身体却作出了可耻的反应。它的蓬勃让我羞愧。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我的理智输给了我的本能。埃伦兴奋起来,欢快地叫着,天花板在我眼中飞快地旋转,依旧保持着沃尔滋的速度。我也在旋转,怎么也停不下来,埃伦骑在我身上,她强暴了我!
上帝!
作者简介:
戴雁军,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四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迄今为止已在《十月》《北京文学》《天津文学》《时代文学》《清明》《莽原》《红岩》《上海小说》《啄木鸟》《特区文学》《青春》等文学刊物发表长、中、短篇小说四百余万字。作品多被《小说月报》《中篇小说选刊》《中华文学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报刊选载、转载或连载,并被多家出版社收入年度丛书,作品数次获文化部主办的群星奖、文化杯梁斌小说奖等多种奖项。出版有长篇小说《大江东去》《高处不胜寒》、中篇小说集《谁是我的替身》、《慕尼黑的情与爱》等多部。
长篇小说《盟军战俘》、《大码头》分别入选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市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植项目。
2000年开始影视文学创作,截止到目前,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央电视台和各省市电视台播出。
主要电视剧作品:
26集电视连续剧《大江东去》35集电视连续剧《锦绣年华》
28集电视连续剧《游戏规则》22集电视连续剧《情到深处》
22集电视连续剧《家经难念》20集电视连续剧《北方警察》
20集电视连续剧《海娘》30集电视连续剧《男左·女右》
32集电视连续剧《太阳从这里升起》30集电视连续剧《阳光总在风雨后》
20集电视连续剧《恩怨情仇》20集电视连续剧《狗年吉祥》
主要电影作品:
《幸福秘方》《盟军战俘》《走出大墙的女人》《沉默的石头》
《红河大马帮》《阳光下的萨克斯》《多情检察官》《插翅难逃》

主播简历:梦锁清秋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人,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清秋之声》主编,《都市头条》编辑,中国互联网朗诵联盟会员;多家微刊平台实力派主播;能驾驭各种体裁的作品诵读;为微刊平台朗诵作品目前两千余首;配音秀达人;温婉清冽的御姐音,会把你带入到意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