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独木之桥(高考状元这样炼成)
【连载】(二十七)
文/张涵(韵娘·吉妮)
27.五月初试七月统考,你到现在不知秦朝?!
想必,我与李爱国的舌战——虽然双方都颇为克制,但在那两位已经不再上天所以不必午睡的女教练听来,估计就跟航校上空那个不知挂在哪里的大喇叭一般响亮和……吵闹。
于是,当晚,我还在想着“法老”是啥的问题,讲评的主题已从当日的训练莫名转到了作息纪律上,说虽然冬季作息起床晚了一小时,但现在白天短了,气温低了,服装厚了,动作笨了,风险也就更大了,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午休监督,显然是要破坏我牺牲午休、刻苦学习的既定方针。
为了占据了某个容易隐身的角落而提前到场的我,静静地坐在队部西北角,面向全体——这样可对讲评情况尽收眼底,正襟危坐——假装我在认真聆听。只是,我的双眼不时瞟一着手里的《跳伞日记》,夹在那里面的,是我那本来之不易的《世界历史》上册。
退役手续至今没办,高中课本求购无门,准备活动三个来月,学习状态至今没有形成,而且每天,集合吃饭,吃饭集合,装车卸车,收伞叠伞,记特技量定点,练体能然越野,起早贪黑,步调一致,没有一点个人隐私,没有一点自由时间。

这样下去,别说没书,别说五门功课都掌握,我连手记这一本都看不完!
我只能见缝插针争分夺秒了!而且,即使这样我的时间也远远不够!
次日三点,起床哨响。我心一横,《世界历史》上册往皮衣口袋一揣,就跟着大队人马出了外场。
协助队友卸下降落伞,帮着队长架好观察镜,我拿过特技记录夹,转身在一个观察镜盒盖上坐下,悄悄掏出口袋里的《世界历史》,放到特技记录夹下面,看看四周,觉得安全,翻开书页,开始钻研。
我这样在跳伞训练的外场抽空闲忙见缝插针地学习世界历史,直接制造了古今中外飞机跳伞训练外场空前绝后的不和谐景象,严重挑战了空勤训练的职业规范。
我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两个架次之后,外场饭到了。我走过去,弯腰从白色搪瓷大盆里拿起几块油炸馒头干再到嘴里,躲到一边,嘴里嘟嘟囔囔,继续我的高考复习。
什么复习?!全没见过,从头学起!

〈右侧张涵才女)
教练们看不过去,又没想好当面批评我的措辞和口气,便都默默拉起长脸。
“唔,世界历史?”许队长瞟一眼我的书皮,口气揶揄,“学问啊!”他好像很想就此打住给我个面子,又好像觉得我这样不管不顾在外场看书于公完全破坏了纪律,于私完全不给他面子,属于"婶可忍叔不可忍"那一类问题。开了这个先河,以后大家起落之间都拿本书——比如不久前刚刚那本队里明明不让看小说而大家偏偏都知道的什么《少年维特之烦恼》那种惑乱人心的荒淫小说——空勤就怕你的心灵长出爱情,那训练事故的数量肯定比伞队有幸参加的比赛多。
所以,一队之长,责任重大,他,不能不管!
只是,"老奸巨猾"的他对我所采取的制裁措施,不是直接严厉的批评,而是"拐弯抹角"的揭露和"笑里藏刀"的讽刺。
“你不是看历史吗?那好,小张,今天我就考你一道历史题!”他清清嗓子,抬高声音,“我问你,咱们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什么?”
我看着他,不能反应。
这个问题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封建"和"王朝"这样新奇晦涩的概念跟我也是初次相遇。我感觉它们好不深奥。

许队长眼看一下把我考住,其他队友更不能回答,便以自豪的口气和探寻的目光把外场所有队员扫了一遍,然后以一种半认真半玩笑的口气挑战似地大声问道:“你们谁能说说,吭,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什么?!”
没人回答。
队友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起抬头看我,再用下巴腆腆我手里的书,那意思,你不是在学历史吗?
“我这是世界历史,不是中国历史。”虽然很是不好意思,但我强打精神自我鼓励。
话毕,突然想起小时候母亲经常叨唠的那句“唐宋元明清”。为了证明我这样外场看书真的是为参加高考而不是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壮着胆子蒙了一句:“是唐吗?”
几个队友再次抬头看我,似乎很羡慕我的学问。
几位教练哑然失笑。
“他们这拨队员啊,年龄大一点的文革期间开始上学,整天搞运动,小的呢,就像体操乒乓球那些小孩,小学二年级就入队了,根本就没怎么上过学!"张教练居然出头为我打了个圆场。
那可不,我心想,我们又没学过历史,我怎么知道什么封建王朝?

“再怎么说,陈胜吴广大起义总该知道吧?"刘队长脸色铁青。我这闹着退役已经让他自食其言,到处吹牛要自学高考更是让他颜面扫地,问题是这咋呼了半天,居然是个连陈胜吴广和秦朝都没听说过的主,这哪里是要被人耻笑,这纯粹是要被人笑掉大牙!
在这同时,我的大脑也在高速运转使劲琢磨。
我想起来,小学二年级,有个批判大会突然取消但被批判的温玉祺老师(顺便,他就是电视剧《大染坊》里那个机灵豪侠的乞丐商人陈六子的亲表弟)没被放回,于是我们的于孝祺校长临时代他给我们上了一节"常识"课,课上给我们讲了陈胜吴广大起义的故事。
这么说,那个陈胜吴广起义的朝代就是秦朝了?这个秦朝也就是什么封建王朝了,而且还是刚才许队长所说的中国第一个……?
“你这大学,什么时候考?”眼看面子真的有点过不去,刘队长两手举着一只伞靴使劲往外倒着砂子,皱着眉头接过话把,表情和口气里满满的否定和责备。
“五月底。”我说,声如蚊蝇。
“五月底就考了,你现在还不知道秦朝?!”刘队长手里的伞靴恨恨地往脚下的草地上一摔。

我惭愧无比,深深低头。
是啊!五月底就考了,我还不知道秦朝!也不是我还不知道秦朝,而是,只剩区区五个月了,我这个"三啃加一拿"的准考生,除了手里这薄薄小小的《世界历史》,连其它任何一本高中课本的封皮的颜色都还没有见过!
“这也正常。”高队长微笑着补充点评,“就像以前咱们批刘少奇,批了好几年,你现在问问他们,刘少奇以前干什么的,我看他们也不一定知道。”
是的,她说对了。刘少奇是干什么的,我还真是不大知道。小时候在父亲厂里看到“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的大字标语,我一直以为他是父亲厂里哪个车间的反革命、坏分子,上学之后忙着跟全国人民一起义愤填膺对他批判和声讨,也就没顾得问"他是谁"这个太过基本的问题。
队友们都默默吃饭不再说话。也许他们在体味教练的话,也许他们是为我担心,也许他们联想到了自己。
竞技体育是青春的事业,专业运动员常常二十多岁就被无情淘汰,带着一颗曾经壮怀激烈、曾经豪情万丈的红心和一身无时不在又难以治愈的慢性伤病,进入需要知识和技能、需要关系和背景、甚至需要心机和手段的陌生职场和残酷世界,而我们跳伞、航模、射击、摩托车等军体项目运动员更因专业技能的非普及性而在再就业时成为最无人需要和被人嫌弃的特殊人才……
今天是我退役,明天将是他们。我要考大学,他们干什么?!
待续,下期更精彩,努力更新中……


🌹✍张涵,曾是山东省飞机跳伞队专业运动员,山东省会外语类高考状元,留美MBA,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清华大学全职教师、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特大跨国外企NP、UDI职业高管、CPC、JDC、JDC-SOUTHERN中国首代,世界银行独立咨询专家,世界银行GEF中国项目英语培训首席专家,专职写作者(全球速成《张涵英语》、张涵自传《拥抱沧桑》、影视剧本《独木之桥》、《张涵杂文正论》等),业余音乐人(2008北京奥运全球征歌大奖作品《WE SAIL(我们航行)》、一月网转千万并被各大网站收录的爱国歌曲《中华在崛起》及《张涵百首诗歌集》(大歌/小歌、民美/通俗、抒情/说唱、中文/英文)、现代歌剧《快快长大》词/曲/编剧(创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