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峥嵘岁月
文/常工
第二十五章 深情厚谊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成立伊始,就实行学分制,学生只有修满规定的学分,才能有资格获得毕业证书,这在当年全国大专院校也是凤毛麟角。为了按时毕业,每门功课期末考试,必须达到六十分以上。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和同学们是铆足了劲儿,丝毫不敢懈怠。第一个学期结束了,检验我的学习成果的时刻到了,期末考试的考场设在县第一中学校,偌大的教室仅仅十五名学生,两位固定监考老师,流动老师若干名,还都是来自四平市以外的地区,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考察学生的真实成绩。当五门功课全部考完后,来自通化市电大分校的领导和老师为我和同学们树起了大拇指,称赞我们学得扎实,考出了真实成绩。
经过一个学期的相处,我与九位趣味相投、性格相似的同学走到一起。我们上午在一起上课,中午或晚上经常凑到一起喝酒聚餐,借助酒兴抒发豪情。中午喝完酒,下午在西辽河畔,在树阴下,互相提问,交流学习成果。累了就躺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仰望蓝天白云,疲倦也随白云散去,心中默默的背诵书本里的答案,真的是别有一番情调。我和他们戏嬉在一起,一块舒缓着学习的压力,共同享受着学习的快乐。当年陪伴和见证我们学习的杨柳树已经长成栋梁之材,我和他们也大都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但那一幕幕的往事仍旧记忆犹新,时时浮现在脑海中,使我终生难以忘怀。

同窗三载,我们十人几乎是形影不离,共同的爱好,一致的追求,使我们的感情与日俱增。在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我们不仅在一起探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要每周小酌几次。入学前,我喝三盅白酒(一两酒)就醉倒了,跟他们在一起,久而久之,酒也练成了,待到毕业时,半斤白酒不在话下。酒是越喝越烈,情是愈喝愈浓。我们兄妹十人虽然没摆香案,没有焚香叩拜,没有举行结盟仪式,但是兄弟情义在彼此的心中深深的扎了根。我是老大,在哥十个中我就是中心,喝酒要坐上位,敬酒我要先举杯,开场白由我首先致辞。每次靠近门口的座位那是老九、老十的,点菜和随时需要些什么?那都是老疙瘩的事。他尽管时常抱怨,可是他却乐此不疲,谁让他是小老弟呢。
三年的学习时光在快乐的氛围中即将过去了,专业课全部结束了,最后的三学分就是编写毕业论文题纲,学校再根据每名学生的论文选题,安排确定论文指导老师。我选择的论文题目是《从市场经济的发展,论价格体系改革的重要性》,我曾经从事两年多的物价工作,专业课程中有《市场学》和《价格学》,既有专业理论基础,又有实际工作经验,撰写价格方面的毕业论文可谓驾轻就熟,具有较大的优势。论文提纲形成后,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是吉林财贸学院的李宁教授。李宁教授肯定了我的论文提纲,仅仅是做了一些调整,并作了批示,要求我多搜集占有一些材料,使论据更丰富、更有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意义,把毕业论文写成优秀论文。
(待续)

作者简介:
张晓元,(网名、常工),男,汉族,《中国长江文学社》驻会诗人,秘书长。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公务员,吉林省双辽市人,1972下乡插队,2015退休。多年从事秘书工作,热爱读书写作,养成了用文字记录生活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