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父亲讲祖父在民国时期就喂猪婆带猪崽,养的猪都是清一色的乌云盖白雪,脖戴银项圈,丝颈葫芦肚,耳薄体毛稀的宁乡花猪,那时根本没有白色的洋猪种。俗话讲富人靠读书,穷人靠养猪。祖父却打破这个规矩,到解放时将我家养成为了一户富农,而父亲戴着富农这顶帽子,却过上了比贫下中农还苦的日子,从此将喂猪这一条资本主义尾巴割得一干二净,猪栏变成了堆放农具的杂屋,过着半年不见肉味的生活。
等到我们兄妹能扯猪草时,这一条资本主义尾巴又翘起来了,农户的猪栏变成了人民公社食品站分散的养殖间。父亲继承祖父旧业,安排我们放学后到田里扯猪草,回家后,母亲将其剁碎拌一点碎米,生火,一大锅煮熟,待冷后不加任何饲料,又开始了喂猪的副业。母亲重提潲桶之时,土花猪已经基本退出市场,人们引进了高大的白色公猪与本地的母花猪配种,下出一窝窝可爱的小白猪崽,待满二月开称时特别抢手。因为食品站拒收大肚子的花猪,认为它们丢舍多,杀不肉来。
就这样,祖辈们传承下来的宁乡花猪,只留下一些老母猪在传递下代,如果要更换或新培养母猪,必须到流沙河一带引进,本土的架子花猪更是基本灭绝。后来,散户也不再养猪,外出打工比提潲桶钱来得更快更多。养猪,这一种农户家的副业基本工厂化,导致农户家很难听到猪叫,加上2019年的非洲猪瘟,使猪遭遇了灭顶之灾,几乎把乡村的猪毛都埋了,不管是花猪、白猪都去见了阎王。

逆境中,在花明楼伟人故里的后花园里,有一位迎难而上的女能人,她,就是早几年被媒体称为“猪妈妈”的段丽辉。年初,她就亲自到宁乡花猪的原产地,被称为国家重要的花猪基因库的流沙河,以60到80元每斤的价格,收购150头仔花猪,将宁乡花猪的产业在花明楼一带搞得有声有色。8月18日,她把我们请进了她猪舍的视频前,来了一次与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猪之一的宁乡土花猪,进行了零距离的亲密接触。猪,还是祖父手里喂的那一种猪,狮子头,耳较小、下垂,颈粗短,腹大下垂,背线多凹陷,四肢粗短,体型中等,毛色仍然是乌云盖雪。视频里虽不能听到它们欢快的“嘟嘟”声,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由然而生。

今又与它们相逢,虽已过几十年,但在段丽辉的手里又找回了原先的它们,甚至比祖父的喂养方法更科学、更先进。细心的段丽辉首先是将每一头仔猪都编上号,让它们的生长史,点点滴滴都记录在册。一般大白猪出栏是三个半月左右,而段丽辉将她饲养的花猪还原到八到十个月的寿命,甚至一年。这个口说无凭,而是有椐可查,打开视频回放键,你可以从十多斤重的小花猪开始,一路看它成长,更方便可贵的是,你还可以看到它是在完全天然、健康的环境下生长,远离了任何人工生长素;它们餐餐吃的是白米饭加米糠和绿色环保的苜蓿草,绝不加一点人工饲料。
在出栏时,你还可同屏游览不同标号的花猪,选出你中意的那一头,可现场宰杀,拖肉走,也可带回家去开财宝。这就是段丽辉喂养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油而不腻,营养价值高、无公害的,使你垂涎三尺的宁乡花猪。
花明楼杨林桥周家冲的花猪,尽享绿色和原生态的味道,带给你极致的舌尖享受,回味无穷的味蕾体验。你想要么?记住出栏时间是中秋至年底。

作者简介:
蒋厚其,男,笔名大可,花明楼人,宁乡市首届文代会代表、宁乡市诗散文协会会员,毛泽东文学院湖南省作家训练营学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