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房里,她勤奋刻苦;舞台上,她光彩夺目;课堂里,她专注认真;课堂外,她实践思考。她是浙音第一届“青春榜样”获得者,也是李叔同学院的一员。她,就是来自16级音乐教育系的舒思航。

热爱音乐,热爱教育
童年时期,舒思航便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她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奶奶家的电钢琴有着独特的兴趣。在记忆深处,那时的她只要一听到电钢琴的声音,便会不由自主地手舞足蹈。五岁时,舒思航就开始系统地学习钢琴和声乐,虽然学习的过程辛苦不易,但她却始终乐在其中。渐渐地,她愈加肯定自己热爱音乐的心,愈加坚定自己的音乐梦想。

在舒思航的音乐梦想里,不仅包含了钢琴和声乐,甚至还与她赤诚的教育之心有关。小的时候,她便被教师这个职业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知性、勤勉;无私奉献、兢兢业业是她对教师的概括。她说:“我渴望成为一名音乐教师,把我对音乐的热爱化为冬日里的暖阳,照亮学生们的内心。”在舒思航看来,音乐教育不仅是为了教授音乐技能,而更多的是帮助受教育者提高审美借鉴能力。这是音乐教育的动人之处,也是让舒思航把音乐教育作为陪伴自己一生的事业的原因。在浙音的四年,她获得了一套准确、科学、体系化的音乐教学方法,并成为了一名多能一专的准音乐教育工作者。她的教育之梦,在小时候萌芽,在成长中追逐,在毕业时结果。
不负韶华,努力追梦
舒思航从小就是一个很自律的人,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渗透还是专业技能的练习,她都会给自己提前制定计划并设定一个预期的目标。她时常会问自己“这是你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了吗?”凡事尽全力,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是她一直以来的初心。
梦想于舒思航而言,从来不是说说而已。在追梦的路上,她注重自己的思考和反思,在练习专业的时候,她不会拘束于老师上课所讲的内容,而是会自主地去查阅文献资料,聆听大量的音频资料,来获得只属于自己的见解,并在下一节课时与老师交流。她认为:“音乐是严谨的又是自由的,一千个人心中或许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她享受自己探索与思考音乐的过程,并收获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努力和勤奋是舒思航大学四年的代名词,她每天都会保证6-8小时的练习时间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琴房-教学楼-寝室,三点一线是她在浙音的日常,也是她一直以来对自己的督促和要求。在她的心中,琴房就像是另一个寝室,她在琴房里感受到愉快和安心,也在琴房里收获着音乐和成长。
正是因为她的自律与努力,造就了这个永远都走在梦想路上的舒思航,也让她成为了大家心目中的“学霸”。舒思航不仅每个学期都获得奖学金,而且还成为了李叔同学院中的一员,并参与“李叔同学院优秀学生音乐会”巡演。“我非常荣幸能代表学校在沈阳音乐学院和哈尔滨音乐学院演出,这是对我的一份的认可,也是我逐梦路上的一个小收获。”

在这些成就的背后,还有两位与舒思航并肩作战的人——鲁一老师和易丹丹老师。在舒思航失落、瓶颈的时候,两位老师会及时给予她鼓励和帮助,一直耐心地陪伴着她。不论是成功的喜悦,还是暂时的失利,老师们都是舒思航坚实的后盾,让她不懈的努力,勇敢的追梦。这让她的心,充满了温暖和热情,并且更有勇气去挑战自己,直视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散发光芒,收获成长
舒思航在浙音的四年,是努力的四年,是逐梦的四年,也是收获的四年。在“事必尽善”校训精神的影响下,让她本就自律的性格,更加突出。她收获了丰富的专业及理论知识,收获了珍贵的友谊,最重要的是,她学会了如何去应对生活中和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怎样与别人相处,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好。舒思航把“多能一专”的目标作为自己前行的动力,不仅认真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还时常参与各种文艺演出,培养自己合作、协调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从单纯懵懂,变得从容沉稳;从青涩单一,变得多能一专,成为了第一届“青春榜样”获得者。

与此同时,舒思航也在大三上学期成功入选了长江钢琴·2018全国高校钢琴大赛的决赛,并获得了上海赛区高校组第七名,最终获得铜奖。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因为比赛的曲目要求高、轮数多,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即使每天练琴8小时以上,她在比赛中还是出现了忘谱、错音的问题。但舒思航想到了老师告诉她的一句话:“在台上不要把这次弹奏当作一次比赛,而是当作自己的个人音乐会。”这句话让她像吃了一颗定心丸一般,沉着冷静地解决了舞台上的问题。这次经历,使她真正感受到了演奏的意义,“我会一直记住这种感觉,这种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音乐与情感,也让别人走进我的心里与我产生共鸣,这才是演奏者最成功的地方。”可贺的是,舒思航在比赛中收获了成绩的同时,也收获了无比可贵的成长。

如今,作为音乐教育系的一名毕业生,也作为一名准研究生,舒思航的教育之梦还在继续。在舒思航的身上,热爱音乐是她梦想的萌芽,努力拼搏是她梦想的生长,而在浙音的收获,是她梦想的绽放。“滴水石穿,铁杵成针,量变才会产生质变”,期待在新的起点,舒思航会怀揣初心,继续前行,散发更加夺目的光芒。

文:郏浚琳
fr:浙江音乐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