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留记忆,丽赋颂乡关
——赏读赵军老师《和庄美篇兼赋》系列作品
作者:周传训
赵军老师,莱芜区和庄中学高级教师,从教近40年,即将面临退休。作为当年莱师的同一级同学,我俩原来并不熟悉,但真正相知、相识、相熟还是在今年春夏之交,经同学介绍见面之后,我被他的诚实和厚道所深深打动,他两次邀我们去和庄镇揽胜,亲自导游,带我们游览赫赫有名的齐鲁第一关——青石关,参观国家级文化古村落——马杓湾村(原名桃杏村),领略五阳湖以及“天上人家”平州村的优美风景,我们之间已经成为无话不谈的挚友。
其实,赵军老师早已是莱芜教育界的一位奇人,四十年如一日扎根山区教学,他不但是和庄中学赫赫有名的“理化”学科教学带头人,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在第二课堂方面也搞出了名堂。为了在成熟的丫丫葫芦上烙画,他和学生一起在试验田里育丫丫葫芦苗,然后移栽、管理、收获,把一起种出来的丫丫葫芦拿到第二课堂,教他们烙画,还教给孩子们做小机器人等。我们参观了他的第二课堂教学实验室,深深为孩子们制作的精美烙画所折服甚至是惊叹。因此,赵军老师的教学事迹曾被济南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争先予以报道。
更让人佩服的是,作为和庄大山里的守门人,赵军老师不知从什么时候萌发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那就是学习制作美篇,学摄影技术,把和庄镇31个村以美篇的形式介绍出去,美其名曰“留住历史的记忆”。
这将是一个不算小的工程,赵军老师在几年间,利用假期和星期天跑遍了和庄镇31个村,有时是带领孩子们一起行动,这大大培养和提高了孩子们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能力。看赵老师为和庄31个村庄制作精美的《村庄美篇》,真是赏心悦目,听着优美的乡愁名曲,看着琳琅满目的美照,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洗礼。
看赵老师制作的《美篇》,你会惊叹于其中内容的宽泛,有《长寿村磨石峪》,有《天上人家平州村》,有《神奇俊逸数原山》,有《古村落马杓湾》,有《魅力和庄》,更有《“齐鲁第一关”青石关》等31个村落的风景,让你目不暇接,让你感觉大山里世界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不能不感叹。赵老师制作《美篇》的宗旨首先是把和庄大山里的独特的风光介绍出去,让这里成为游览胜地。
不是么?和庄风光真是太美了。看吧,《美篇》里的迤逦风光尽收眼底,有赫赫有名的齐长城,有保存完好的石屋子,有汩汩流淌的山泉溪水,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有山里的瓜果飘香……。村头有和庄镇独有的千奇百怪的奇石市场,村里有百年老屋,有保存完好的600余年的古庙,有名望的袁家大院,有石铺路、石碾石磨,有小桥流水,更有村民刚建的楼舍新居,有村民发自内心的音容笑貌等等。
这令我想起了描写家乡的一句诗:“那山,那水,那残云,那白雪,那诗一样的清风,那清风一样的牧歌,那歌唱的溪流,那布满溪流的田野……”。而这样的风光,谁又不神驰心往呢?
赵老师制作《美篇》的宗旨之二,就是让山外的人们通过美篇帮助果农来推销农产品,例如红冠桃、猕猴桃、旱地西红柿、平州小米、马杓湾地瓜等。而这些绿色特产不正是城里人所急需的吗?
最让人感佩的还有赵老师的一绝,那就是赵老师的“赋”,在制作美篇中,他不失时机地穿插上村庄赋,这无疑增加了《美篇》中的文学魅力,也增强了《美篇》的感染力。
说到“赋”这种古老的文学体裁,它在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有汉赋,司马相如是写汉赋的高手,可惜他的赋写得太慢,有时成月还不能完稿,太过于追求辞藻的华丽而精雕细刻,太费脑力。唐朝王勃《滕王阁序》虽然是序,无疑是具有赋的骈体特征。毛主席说:“王勃高才博学,为文光昌流流丽”“唐初王勃等人独创的新骈、活骈,同六朝的旧篇、死篇,相差十万八千里。”杜甫也说“王杨卢骆当时体,……不废江河万古流”。在宋朝,大散文家欧阳修的《秋色赋》和苏东坡的《赤壁赋》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赋的范本。但不论那个时代那种样式,最基本的还是要体现赋这种文体的“骈体”特点。
赵老师所写的“赋”无疑是新赋,可以骈散结合,句子宜短不宜长,“四六句”多矣。这样,更接近白话文,灵活多变,新奇有趣,易于人们接受和理解,也更有利于表情达意。赵老师写的赋为数不少,佳篇也太多。也只好以《和庄赋》和《青石关赋》等具代表性的作品赏析其妙了。
请看《和庄赋》开头一段:
“水蕴珠而川美,地含金而生辉。南依巍巍原山,北踞齐鲁雄关,陲莱邑东北之隅,拥一方膏腴之畴;制属莱邑古镇,傍依四邻八村;袂连赵、张、孙、崔诸姓,居据人和之势。淄水清流,绕境而过;奇石林立,岸柳葱葱;果林双花,环周簇拥;层楼新舍,鳞次栉比。衢通八方,区位尚优,此和庄村之大观也。”
开头一句“水蕴珠而川美,地含金而生辉”领起,就不同凡响。古语道“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媚”,从而引出和庄村的概貌。然后,作者依次说明和庄村的“四至、姓氏和地理风貌。需要肯定的是,作者富有较强的文言功力,“四六句”交替使用,骈散结合,严整中不乏灵活,谐趣中蕴含雅致,大有“古风来矣”之美感。
诗文一理,我认为,在赋中能使句子“雷同但不重复”,就看动词掌握是否丰富,请看
文章介绍“四至”中所用动词,依次是“南依、北踞、陲、拥、制属、傍依、袂联、居据”等,短短几句,所用动词达到8个之多。不能不说,作者因长期写赋所积累起来了的大量词汇,委实可贵。
再看赵老师优美的《青石关赋》:
“美哉,青石关!齐鲁咽喉道。山势峭拔,叠嶂起伏,延绵不断,苗妙芒。梯子山上齐长城,白云悠悠飘山巅。丛林四海,绿意洒泼。曲曲蜿蜒山路,群峰叠翠笼荫。横亘历史越千年,风云如履石踏痕。
孔子适齐,陈抟修仙;马陵智战,曹刿擂鼓;留仙南下,僧王栖息;义茶店铺,李家钱庄;为古道添色,古村留芳,无不驰名齐鲁。
妙矣,青石关!一轴和谐画。江北秘境独具,传统村落无双。生态特色,乡村文明。石磨豆腐,清香满溢;建筑之乡,醒目招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风水宝地宜居处,小康春风暖人心。
看今日图强奋进,正人人策马扬鞭。誓做强做大,皆守业守谦。春光占尽,鸿绩翻番。抖擞精神,竭全力则齐追远梦;扬鞭擂鼓,领潮流而直挂云帆!”
此赋,我认为可概括为四个字“追昔抚今”。四个小段,可分两个部分,一二段为“追昔”,三四段为“抚今”,文章洋洋洒洒,辞藻华丽,逻辑性极强。
就拿第二段来说吧,此段作者列举了不少历史典故,旨在突出青石关的历史悠久和它的影响力,从而加重了文章的厚重感。也不能不佩服作者平时的知识积累功夫,正应了“积累就是财富”这句话。
“留住记忆,记住乡愁”,赵军老师用他那才华和汗水为和庄镇的村村落落谱写了一曲优美的美篇华章,更为大山开启了一扇迎接四海宾朋的大门,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最后,笔者还是以一首《七律·赏读赵军老师“美篇与赋”有感》,表达对这位老同学的钦佩和敬意吧:
教坛文理两栖身,不愧奇才六十春。
三十美篇歌盛世,八千丘壑壮雄心。
为留关隘槐幽梦,甘颂长城豪气魂。
丽赋拈来成一绝,大山甘做守门人。
周传训,男,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口镇山口村人,曾用笔名丑牛,艺号听虚斋主人。生于1961年1月9日。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2年毕业任教至今已有38周年。曾荣获“莱芜市教学能手”、“莱城区科研工作先进个人”、莱芜市“感动我们的‘十佳教师’提名奖”等荣誉称号。积极投身人文教育研究和地方文史实践,多次被《莱芜市报》和《联合日报》及莱芜市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
酷爱诗文与书法创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省书协会员、中国书协专业一级二级(证书)、市评论家协会会员。诗词获北京诗词大赛金奖。诗文书法作品散见多种报刊杂志。著有诗文集《虚斋散吟》。
更多内容请长按二维码关注“芃芸国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