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诗歌的乔木 ——爱情天空的一颗唯美的恒星
绿岛

(绿岛与林子在昆明东川诗会合影)
鉴于阳光下充斥、裹挟着太多的阴谋与丑陋,我更愿意留恋并守候那一轮宁静而祥和的夜空,当遥望是一种姿态的时候,任诗歌长出丰满的羽翼,你便注定是我生命中盘旋着的一颗恒星。
在中国这个愈发乱象纵生的诗坛,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诗人林子的出现,犹如一缕清新、款款而至的春风,她至纯至美地带着人性与爱的辉光,她高尚而干净的魂灵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让我们找回了久违的家园。事实上,当林子率性而挚诚地将爱的流韵郑重地“给他”的时候,诗人就把一颗熊熊燃烧着的心灵奉献给了这个世界。
置身于美学与哲学的层面考量,《给他》是人性的解放,更是诗歌在情感疆域的复苏与觉醒。林子的贡献远远超越了诗歌审美本身的范畴,她已然站在了生命与历史的制高点,用爱的激流融化并淹没了人世间的一切冷漠与偏见。诗人在给生命以力量、渴望的同时,也让爱的浸润给予了人性沙漠应有的温度。然而,诗人林子毕竟是纯洁的化身,她始终不渝地信奉诗歌的崇高与圣洁,在诗中她更愿意真情地表述和娓娓地道来,那语言、那情感、那意蕴还有那涓涓细流般的女性诗人独有的气场,就如同她固有的芬芳和浪漫的气息一样,让我们在一场爱的沐浴中感受到灵魂的洁净与生命的昂扬。
林子永远与她的诗歌一样年轻,年轻的让人每每为之感动,以至于没有人愿意相信她是一个与诗歌携手并行的世纪老人。
爱情——一颗不落的太阳
林子是一位令人尊敬和可爱的女性,她那近乎伟大的心灵始终都是站在人性解放与追求自由的前列。她勇敢地让爱情的激流去冲刷世俗与偏见的堤岸,并拿那些晶莹剔透的唯美的浪花,点缀生命天空五彩缤纷的流霞。
林子著名的组诗《给他》(11首),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表于八十年代,随即在诗歌界和全社会引起强烈轰动。三十年的真空和三十年的禁锢并没有折断诗歌的翅膀,人们对于爱情、自由的冲动与渴望就像穿透云层的阳光,倍感新鲜和亲切。那是一种久违的回归与期盼,林子用诗歌的路标,为我们指出了一条重返精神家园的路途。对于这一点,林子也曾坦言:“我的座右铭是用诗人的灵魂,铸就诗的灵魂”。于是,诗人发出了对于爱情的宣言和呼唤:
心灵的歌声里有欢乐也有痛苦,
但他的主旋律是坚贞的挚爱——
爱这艰难前行的人类,爱这五光十色的世界。
如果你爱诗,就要忠于真善美的旗帜。
它永远召唤着希望,它永远给人以力量。
他是一腔沸腾的热血,它不容许悲观彷徨。
只有坚强的心灵的翅膀
才能载着诗飞向未来
面对《给他》的巨大影响,林子却是淡定的那种安祥与宁静。淡定中有一种祥和、委婉的气息,就如同她的诗歌平静中透着真诚,安详中隐藏着唯美。直到前不久在台湾《秋水》诗刊(2013年10月)上读到她那首“《最后的给他》”时,依然还是娓娓地道来。我知道在那些波澜不惊的诗句背后,是涌动着巨大的伤痛与悲怆的,诗人情愿把苦水偷偷地留给自己珍藏,也不要让她的诗歌因泪流满面而遭到伤害。与其说这是林子诗歌创作的一种风格,不如说是诗人面对读者的满腔善良与悲悯情怀的婉约展现。在林子和林子特有的诗歌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这种大爱的播洒与女性审美视角独特魅力的召唤。
在中国当代爱情诗的天空中,林子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恒星,这位被誉为当代中国的“白朗宁夫人”,她用慈祥而宁静的诗歌的光芒,照耀着这个苦乐参半的人世间,并指引着人们在精神的王国点燃爱情的火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梦初醒的中国,《给他》就是一粒火种,那时的林子和她的诗歌依然安详而平静地行进在情感的沙漠,没有肆意的张扬,更没有得意之后的轻狂。我由衷地羡慕和欣赏林子的平静,平静的像一弯湖水一样没有波澜,我知道那是一种超越了世俗之后的心灵的祥和与宁静,有如端坐莲花一般的禅意在悄悄地蠕动,还有那月色一般澄明、清澈的目光在梦幻天空的娟娟流淌。林子在清澈的小溪河畔,用一个女人的细腻和心智漂洗着自己的诗歌,那是灵魂的涤荡之后对于情感的晾晒吗?我愿意沉湎于这样的诗句,永远也不要长大:
“只要你要,我爱,我就全给,/给你——我的灵魂、我的身体,/常春藤般柔软的手臂,/百合花般纯洁的嘴唇,/都在等待着你……爱,/膨胀着我的心,温柔的渴望,/像海潮寻找着沙滩,要把你淹没。/再明亮的眼睛又有什么用,/如果里面没有映出你的存在;/就像没有星星的晚上,/幽静的池塘也黯然无光。深夜,/我只能派遣有翅膀的使者,带去/珍重的许诺,它忧伤地/回来了,你的窗户已经熟睡。只有你呵,能够始终守护着,/当我被上帝从乐园中放逐,/永不断缀的情丝缝合着我的伤口,/坚如磐石的信任抚慰着我的孤独。/即使到了步履蹒跚的日子,依旧/携着我的手儿在晚风中漫步;/在每个容易摔倒的地方,你那/男子汉的手臂,总是强有力的支柱。/那时哟,苍苍的白发,也将为/我们历尽沧桑的爱情深深祝福!”。
我想《给他》中的他终于是幸福的,这样一个如水的女人给了他一个真挚而柔弱的爱的汪洋,以至于林子在“最后的《给他》”中,依然发出了对他爱的感叹:“六十年前的秋天 你走了/不曾告别 去了遥远的东北/带走了我的心 让我梦萦莽莽森林/跨过千山万水/我们追随爱的合一/六十年后的秋天 你又走了/未及告别 去更遥远的天国/又带走了我的心 让我仰望晴空白云/超越天上人间/我们寻求灵的合一/在诀别的泪水中 我听见你说/会永远爱我 在爱中 不再分离/你说——这是我们灵魂的约定”。
六十年是一个轮回,在无情的轮回中,他,一次次带走了诗人的心,这一次他真的走了,去了遥远的天国,再也不能回到诗人的身旁。然而他们都始终没有忘记那个灵魂的约定,不管是天上人间,也不管是天国还是凡尘,他们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求灵的合一。
能够有幸读到这样一尘不染的诗歌,是我们的荣幸,更是人间爱情的伟大与不朽。林子用她的灵魂和展露灵魂的诗歌,活在爱情的沃土之上,而让我们走进林子的,当时一株株焕发着勃勃生机的爱的从容与隽永。
有爱情的地方,就一定有一片高尚的天空,而驱散人间阴霾的将是这天空中的一轮永远不落的太阳。
永远的大姐
前面提到林子的年轻,我说的年轻不仅仅是容颜、气质方面,更多的是心灵的年轻,情感的年轻与观念、意识的年轻。集中在林子身上的年轻是个庞大的聚合体,是一种活力、气质、心态、情感、诗意、气场的律动与流淌。然而,林子终究是一颗高大的诗歌乔木,伫立于当代中国的诗歌之林,只是她一贯地喜欢那种沉静与恬淡的姿态,而不事张扬和喧嚣而已。
单纯的以诗歌作品的影响力和人格品位而论,林子的高度是不言而喻的。面对着喧嚣的聒耳之声与热闹的虚幻场面,林子是莞尔拒绝与敬而远之的那一种,她愿意倾心于真诚的面对并在这种诗意的留恋中,倾诉自己的心声。我知道那是一弯宁静的湖水荡漾着禅意一样的朵朵涟漪,她不愿意外力哪怕是一点点的不和谐破坏这样的气场,她愿意自由地畅想于心与心铺就的原野,用一种均匀、平缓的呼吸,平滑、粘稠的目光去感受、体悟、领略关于爱的命题。幽静,是她停泊疲惫心灵的港湾,殿堂之上梦幻之林,她只信奉并跪拜自己的上帝,那就是诗歌。
初次读到林子的诗歌是在二十年前,初次见到林子是在十年前,又一次与林子重逢则是在十年后的一个春天。
十年前(2002年)的偶遇,是在南京举办的国际诗人笔会上,十年之后这次的重逢,是在昆明东川的诗人笔会上。在我的眼里,林子依然还是十年前的林子,气韵、气质、风采、风姿依然,握着她的手我真心地为她的年轻而深深地感动。她说,十年前我为她拍的照片依然放大了摆在客厅里,我说大姐的形象一直被我储存在心里,她哈哈大笑,笑的是那样的开心和爽朗。在笑声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她永远年轻的心声。
其实,如果仅就年龄而论,她完全应该是我的长辈,而面对诗歌她却愿意我们称她为大姐。我知道她喜欢这样称呼的理由,而我的莽撞与无拘无束,似乎更拉近了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
带着一路的风尘,我又一次离开了林子匆匆回到了北京的寓所。宁静的夜晚有着姣好的月色,我一个人散漫地坐在凉台的藤椅上,凝望着夜空中不时闪烁的星光。是最亮的那颗星星,让我再一次想到了林子,一个纯粹的、干净的、唯美的诗人的林子。
我由衷地敬重这样的老人,慈祥的、善良的、博爱的、诗意的老人;我也由衷地敬重这样一位大姐,宁静的、祥和的、关爱的、体贴的、诗歌的大姐。我在想啊,在我目力所及的诗歌森林中,林子,我是说那个诗人的林子就是一株高大而伟岸的乔木。倘若日后这些文字能从泥土中长出枝芽,那将是我遥远而凝重的心声。
2014-5-14
于北京一觉书屋

《世界诗会.美国总社》是由世界文坛狙击大王,世界著名诗人老男孩(张玉峰)先生创建的纯诗歌平台,旗下总社分布全世界各主要国家和地区。
《世界诗会.美国总社》办社宗旨:传播中华文化,宏扬国学经典,肩负民族使命,让诗词(歌)走向世界。以文会友 以情结义 让传统和现代的诗歌焕耀世界 ,唱响五洲……。
总社聚集了世界各地的著名诗人、文学精英及酷爱创作的诗家、诗词赏析评论家、诗词理论家;同时,也汇集了一大批诗歌朗诵和编辑高手。他(她)们满腔热忱,朝气蓬勃,奔向壮丽璀璨的诗歌新纪元……。

世界诗会.美国总社 组织结构
传播中华文化,弘扬国学经典,肩负民族使命,让诗词(歌)走向世界。以文会友 以情结义
创建人:张玉峰
顾问: 李建厚、桂清扬
美国总社社长:Grace M 舞韵
社长助理:思尘、袁赤、董娟、
副社长:许向阳、赵雪梅、肖颖、根源、
主编:许向阳、孙继烈、张生、杨硕、张丽媛、思尘、张崇生、根源
副主编:陈传燕、董娟、刘显英、何晓婉、双子俊、郭冬平、
陈晓茹、邢素兰、陈玉元、
艺术总监:王长海、
美术顾问:刘力铭、
艺术顾问:许广纪、袁赤、
首席诗评:赵风平、
诗评:剑厚、张生、陈传燕、白频、赵风平、
英语主编:桂清扬
群管:张枫叶、李纯锋,
编辑部:
总编辑:Grace 舞韵
今日头条总编辑:海燕
专辑头条总编:刘燕
美篇总编辑:赵雪梅、Grace 舞韵、袁赤
朗诵团:
总主播:海燕
主播:高福云
主编:付毅华
主播:百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