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心中的城》
文:陈慧飞
去年国庆之时,曾计划今年署期带孙子上北京进行一次红色旅游的。因疫情影响,没能成行。
其实,2003年间,我经常出差葫芦岛都要从天安门广场经过,然后经公主坟坐大客去葫芦岛。因公务在身,时间紧促,每次都如蜻蜓点水掠过北京城楼,虽往返于两地之中,却没有片刻的停留。
北京是我从小向往的城市。因为,那里是东方红升起的地方。只是由于几十年来,一直在谋求个人生存的空间中奋斗;所以,总是没有足够的机会让我好好地去登一回天安门城楼,一睹中华民族的雄伟屋企,领略一下金水桥上伟人们从那走过的足迹。
荣幸的是,2016年金秋十月,在北京丰台作协举办的枣庄采风诗词评选活动时,专程去了一趟北京。
自2010年元月动笔创作长篇小说《桃花深处有人家》,我便加入了早期的《聚缘文学社》后进入卢沟诗词社再进入北京丰台作协与卢沟诗词联盟的《卢沟月》,还有《九月文学社》。一直想找机会拜见北京的文友们的同时,好好游览下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和故宫。

2014年长篇小说历经4年时间终于完成,直至2016年十月才来了一次说走就走的行动,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和北京文友见面的机会。
那日,我上午便到了北京。下塌酒店后,我便坐地铁去天安门广场。
从天安门广场出口上来,天安门城楼前早已花影如蝶。楼外,花坛锦绣,红旗潋滟。微风吹拂,蓝天如练。花坛中的喷淋浇灌着华庭前的花木,被轻风飘抚,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如花绽放,红、黄、绿、紫,姹紫嫣红。
尤其是站在城门外、金水桥上的卫兵们,一个个衣帽整齐地像钢铁卫士一样屹立那里,尽管人来人往,他们丝纹不动地目视前方,给人一种安全、祥和的画面。

走过金水桥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之前的句子:“金水桥金光道,伟人足迹未消。”横亘处,玉栏间,欣喜下,我仿佛亲临并感受到了毛泽东那一代伟人们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豪迈地向全世界发声:“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壮阔场景。
我抬头仰视着城楼上挂着的毛泽东巨幅画像,还有那些站在城楼上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方向看过来的人群,中国从建国那天开始,北京城就拉开了一个全新的篇章,这不仅代表了一个新政权在此成立,也代表着中国人民终于结束了百年屈辱史,从此站起来了!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中华民族就这样傲立在世界的东方,人民的心中。
经过行将登上城楼前的安检,我独自一人从城楼右侧来到城楼毛泽东领袖曾挥手之间的汉白玉楼台。城楼长66米,宽37米,总高34.7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天安门城门有五阙,重楼有九楹,它是根据九五之尊来打造的。整个城楼给人一种固若金汤,万代千秋的气势!

天安门始建于公元1417年,它的设计者是明代著名的建筑师蒯祥。明永乐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蒯祥奉旨在1421年设计并建筑一座雕梁画栋的木构牌楼,叫做“承天门”。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京城,承天门被毁后重修。清顺治八年,清世祖福临下令在原址废墟上大规模改建,将其改名为“天安门”。意为:“受命于天,安邦治国”,这也就是天安门的来源。
雕栏玉砌今尚在,只是朱颜改。极目远眺,长安街上车水马龙。人民英雄纪念碑处,拜谒英雄者众多。特别是毛泽东纪念堂外,更是人潮涌动。那天星期一,正是毛主席纪念堂闭馆维护之日,外地来的游人可能尚不知道,人们如期而来,在堂外徘徊。我本来是想先去瞻仰毛泽东主席的遗容的,到了那里,纪念堂的正门尚没开放,门外的工作人员告诉我,我才知晓,于是转身来到天安门城楼。那趟,便留下了末见领袖真容的遗憾。但我不后悔,因为还有来日。现在,我的脑海里依然封存着毛泽东主席当年的音容笑貌,他依旧活在我们心中,这便是最完美的记忆罢了。

江山多娇,芸芸众生,英雄无数。这个世界,有的为小家而生,有的为国家而死,更有为人民谋取幸福之人。当然,也不泛有为个人利益抛弃华夏子孙颜面充当汉奸卖国贼之奴。
我自信我是有信仰的小市民。特别是当我站在天安门城楼上,远望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毛主席纪念堂,无不心潮澎湃。我在内心感恩那些为民族为国家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更感激为推翻封建帝制,赶走外来侵略者浴血奋斗的人民领袖!没有他们打下的这片江山,就没有现在日新月异地发展中的中国!

倦游燕,风光满目,好景良辰,缅怀徒生。山河无恙,是因为有人为我们砥砺前行。人民安乐,是因为有上层高屋建瓴打造盛世。我庆幸: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活在盛世里。
下至城楼进端门,庭院深深,游人如灌而入。端门的建筑结构与风格和天安门相同,明清两代时期,它主要用来存放皇帝仪仗用品。据说当年皇帝举行大朝会或出行,从太和殿排列到天安门,足有两华里,大有万国来朝之宏伟。
穿过端门宽阔的平地,后面便是午门。端门至午门占地面积3万多平方米。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曾经是皇帝颁发诏令,举行盛大仪式的地方。明代开始,午门成了皇帝执行刑罚的地方。午门东西北三面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北面门楼,面阔九间,重檐黄瓦庑殿顶。东西城台上各有庑房十三间,从门楼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也称雁翅楼。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与太和门、太和殿连袂,九曲相环,相映成景,构成一副浩瀚的帝国城邦。只是,那天的故宫也没能对外开放,我在宫外的园林里游弋,像一条快乐的鱼儿在大海里蛰伏与穿越:“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眼儿媚》(赵佶)。我被眼前这群庄严宏伟的中华帝皇之都深深震撼。
一个民族之所以能有上下几千年历史并屹立不倒,不是因为它的扩张、侵略,而是因为它有民族的精神传承与厚重的文明底蕴。
正如我后来参加丰台作协活动会议上,我在热情洋溢的会场里遇见神交已久,虽未谋面,首次相见却似故友的文明一幕。不论我们有的相隔千里万里,但我们都有一颗真挚、善良又热爱文学的初心,所以,我们相见如故。

多年来,我们传承着老祖宗们日间勤耕,晚间习文、研墨、字画的优良传统,以诗词言志,以文会友,以汉墨抒怀,以游览山水之情泼墨。无不体现着一个民族衣食之外的儒雅之气。
我们远离尘世的喧嚣,把名利搁浅,把诗心放飞,用自己的文字描绘心中的蓝天。
那天,我在会上认识了用文字交流多年的才子楚红城、才女姐姐秋色怡人,并受到丰台作协秘书长陈家新的待见与好评。结识了美女诗画家周翌芳妹妹及其他诗词大伽。
会后,在秋色怡人姐姐的陪伴下,我们到了丰台附近的“陶然亭”公园。陶然亭公园建于1952年,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有“都门胜地”之誉。公园里有打太极、跳舞、下象棋、徒步者,还有一位花甲先生拎一桶水用大毛笔在青石板上纵情书写着一行行遒劲有力的清水汉字。在紫薇花盛开的“笔缘天地”,大石碑上四个笔锋异起的朱红大字,刚好应了我们相见甚欢之境。秋色怡人姐姐笑曰:“此乃我们之间的缘份也”!

那天,我和秋色怡人姐姐在公园里一起轻松漫步,一起互拍照片留影;尽管公园里美景比比皆是,但我们一边聊天一边欣赏,似故友更似一对亲姐妹。那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以文交友,心灵坦坦荡荡;以德相融,世间气正风清;与高者为伍,与德者同行,你必得善果!我想:这便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精髓吧!
2020年,尽管我们面临着很多恶劣的挑战,我坚信我们的中国共产党会带领我们14亿人战胜一切邪恶势力与艰难困苦!北京,我们的心脏,我们永远眺望的城!我在心中为你祈福!
2020.8.23写于顺德
